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主要是强调职业技术与技能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促进劳动力整体素质与就业能力的提升,以适应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需求。针对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呈现出流动性大、稳定性不高的特点,为了让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真正进城、实现市民化,就要加强对农村转移人口进行有效培训,达到有效转移的目标,推动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定溶 《经济论坛》2005,(6):108-109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近年来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人均收入成正比例,劳动力转移每增加1%,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长2.28%。我国外出劳动力的年人均收入为2900元,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大约高出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提升少数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在回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从转移的历史和现状入手指明与WTO直接相联系的转移,并进一步完善了WTO背景下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思路: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领域,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活动空间,利用非公有制经济来安排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坚持灵活多样的转移方式,并辅之以相应的土地政策,要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5.
张伯宏 《江南论坛》2004,(12):27-29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时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为准确了解宜兴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推进情况,找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症结所在,研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措施,前阶段我们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专题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扬 《经济研究导刊》2012,(34):124-125
分析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效果的体制性、农民自身、培训机制等方面的障碍性因素,提出完善培训支撑体系、制定科学培训目标、创新培训模式、构建培训主体等有效措施,以期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得忠 《经济问题》2007,336(8):73-7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渠道较少、外出就业以短期输出为主、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缺乏、城市本身的就业压力制约等问题.这与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量过大、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减弱、农民自身素质低下等有关.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以系统化的理念、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市场化的行为进行宏观调控与组织,统筹规划,实施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壮大劳动力大容量转移的载体,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  相似文献   

8.
张霞 《时代经贸》2012,(20):248-248,255
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有效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成功实现有效转移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基于喀什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培训基地、启动培训需求、提高培训质量等方面是加强喀什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因为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不仅关系到农村妇女自身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我国劳动力结构的平衡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男性劳动力相比,我国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程度更低,其转移存在着更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综合发展经济学Lewis模型和新经济地理学Krugman模型,构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转移的空间经济模型,根据2005-2013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和2010-2012年河南省109个县两个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和双重差分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产业转移效应.研究表明:(1)当前针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补贴政策并无"产业转移效应",而存在"城市化效应".(2)"就地转移劳动力"培训补贴政策同样不存在"产业转移效应",而其"城市化效应"更强;唯有针对"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劳动力培训补贴政策,在区域一体化水平突破 "门槛值"时才有"产业转移效应".文章研究的重要启示是:中西部地区若以促进城市化为目的,选择"就地转移劳动力"补贴更有效;而若以吸引产业转移为目的,则一方面需要针对"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劳动力培训进行补贴,另一方面需要着重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同时,若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产业转移效应,则需要改变现有的培训补贴方式,由向政府培训提供补贴转为向企业培训提供补贴.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新疆设立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补贴,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2.
佟玉凯 《经济问题》1994,(6):25-27,14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误区浅议佟玉凯一、转移中误区种种1、数量过剩掩盖了质量上的稀缺,盲目转移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我国农业劳动力数量是绝对过剩,而不是由于农村产业有机构成提高导致的相对过剩。同时,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很低,平均只有小学文化,受过高等教育和...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民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其向城镇与非农产业进行有序转移的根本性障碍因素。由于广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乡教育的"二元化"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从而直接影响到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的有效提升。因此,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时构建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教育补偿机制,以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收入水平就成为加强广西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破解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非制度性障碍"的重要途径与保障。  相似文献   

14.
《广东经济》2008,(8):58-58
2008年7月25日,广东省政府举行全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全面启动仪式,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全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精神,对全省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拥有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及影响力,因此,我们应该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新形势,突出高职院校培训资源优势,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加大社会宣传与合作力度,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招生、就业网络.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的公平和效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薛军民 《财经研究》2003,29(4):55-60
本文主要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对农村经济所产生的公平与效率的影响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提高农村经济效率的同时,加剧了农村内部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农村经济效率的提高,得益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则源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贫困地区和农户在这一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一分析也是对库兹涅茨曲线在农村经济内部的一个验证。  相似文献   

17.
实现农村劳动力舍理转移,促进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湖北省安陆市为研究对象,了解和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发现制约因素,探索解决途径,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舍理有序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为从体制上根本解决农村劳动力无序流动的状况,建议设置管理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专门机构,以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形势的迫切要求,彻底改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多头管理、分散负责的局面,尽快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纳入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轨道。介绍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赵红英 《经济师》2006,(9):246-247,250
本课题通过对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14个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劳动力转移与农民素质的相关关系,明确了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转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吸纳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转型有密切联系。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山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关系为主线,时间跨度从1979~2012年,对山西11个地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协调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使得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吸纳效率不断提高,同时也使得三次产业内部投入产出逐步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