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 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指社会的全面进步 ,这不仅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而且是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发展和提高。所以有必要研究建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 ,提出各个方面、各个指标的监测方法 ,进而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进程进行准确监测。一、我国原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为了对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实行监测 ,1991年国家统计局曾联合十二个部委的研究人员参照国际标准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中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 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 ,它们分别为 :(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 5 0 0元 (按 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 ,2 5 0 0元相当于 90 0美元 ) ;( 2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 40 0元 ;( 3)农民人均纯收入 12 0 0元 ;(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 12平方米 ;( 5 )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 15平方米 ;( 6 )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 75克 ;(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 8平方米 ;(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 85 % ;( 9)恩格尔系数 5 0 % ;( 10 )成人识字率 85 % ;( 11)...  相似文献   

2.
城镇住房保障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保障型住房的面积标准角度来研究城镇住房保障水平,为使住房保障制度更加简洁、更易于实际操作,在制定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住房面积标准时,选择按人均住房面积确定住房标准。结合我国住房发展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的规定,文章确定了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最低面积标准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0平方米。按照分步实施的战略,确定了各步住房补贴的面积标准,并给出了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的四个方案。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我国城镇住房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过程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城镇住房问题以供给严重不足为主要特点。当时人均居住面积不到3.6平方米,住房困难的家庭(人均4平方米以下,或两家合住一套单元的不方便户与无房户等)占城镇家庭总数的35.6%。而改革以来,我国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在住房建设上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就。1979年至1990年的12年中,全国城镇新建住房15亿平方米,建房投资累计2800亿元,分别为1950年至1990年的40年中新建住房及投资总  相似文献   

4.
卫珑 《经济纵横》1992,(6):22-24
<正> 一、我国城镇住宅面临的两个主要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改善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进行了住宅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但住房短缺的矛盾并未彻底解决,突出表现为:1、供需矛盾.目前全国城镇仍有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800万户,其中人均居住面积2平方米以下的特困户有50万户,还有5000万平方米的危房、6亿平方米解放前遗留下来和五、六十年代建造的简易房需要改造.此外,每年有200万对新婚青年需要住房.据测算,按人均8平方米居住面积和目前我国居住面积与辅助面积的比例系米1∶0.35推算,每年至少需要5000万平方  相似文献   

5.
《经济视角》2008,(6):7-7
5月22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获悉。2007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已达8560.30元,比1981年的348.02元增长了23.6倍。1998年房改后,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迅速增加。1999年为10.28平方米.2007年达到20.6平方米,8年人均居住面积翻1番。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居住目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内容之一。未来20年内,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不仅包括人均住房面积继续稳步增长,更重要的是大幅度提高居住质量、环境和品质等。建立小康社会居住指标的评价标准和发展目标,特别是提出清晰、明确的量化和定性标准,可为我国未来制定城市化政策和确定房地产业发展方向提供重要决策依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突破现有指标局限,根据国际上通用评价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了一套可以反映全面居住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其中,城镇居住目标指标体系包括住宅数量、住宅质量与品质、住宅配套设施、居住环境与服务以及居住消费支出等五个方面16项指标;农村居住目标指标体系包括住宅数量、住宅质量及配套设施三个方面5 项指标。关键指标预测结果如下: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平方米;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大于20平方米; 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平方米; 城镇住宅成套率95%; 农村钢混、砖混住宅结构比重94%; 城市供水普及率95%,用气普及率85%,污水处理率75%; 农村家庭安全可饮用水比率90%,家庭洗澡设施配套率50%;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居住消费支出比率25%。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统计资料表明,城镇居民收入与GDP增长相比,多年来一直呈现下降状态,2012年国家统计年鉴的数据,2011年末城镇居民人数69079万人,城镇居民平均住房面积32.7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总面积为226亿平方米,城镇商品房平均价格4993元/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商品房的价值为113万亿元,人均财富价值为16.3万元。以上表明城镇居民手中最大的财富就是存量住房,城镇居民收入与GDP相比是下降的,所以完全靠居民收入购买住房,是不可能的,那么居民住房的财富是怎样来的呢那么城镇居民致富又在哪里就是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8.
德国住房储蓄及其中国本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伟琳  刘艳红 《经济论坛》2005,(23):121-123
一、住房储蓄中国本土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 我国住房需求态势分析 1.住房需求总量大。据建设部有关资料显示,到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将从1999年的9.6平方米增加到12.5平方米。城镇现有住房中有4亿多平方米的住房需要拆迁改造。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城镇人口也将从目前的3.7亿增加到6.3亿(王家庭)。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全国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每年新增约1800万~2000万城市人口,按城市人均住房22平方米计算,每年将需要4.4亿平方米的住房。  相似文献   

9.
投资与建设:全国城镇住宅建设累计投资11258.9亿元,建成住宅面积25.14亿平方米,分别占建国以来住宅建设投资和竣工总量的97%和83%。小区建设:全国新建5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区5000多个,解决各类住房困难户900多万户。  相似文献   

10.
住房及其环境是体现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住房成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据江苏省响水县的调查,县城人均住房面积为14.3平方米,虽然超过了标准,但是拥有住房面积不均,人均超过12平方米的户占88.4%,其中,超过30平方米的户占12.4%,低于12平方米的户占11.6%。大多数居民虽然使用面积达到标准,但居住质量很低,成套率仅为20%。任务还相当繁重。一、抓住有利时机,调整建设方向目前,加快住宅建设的外部环境是历史上最好时期,主要表现在:一是全面推开的住房制度改革,使住宅由国家包下来分配的方式逐…  相似文献   

11.
一、江苏住宅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八五”以来,全省住宅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全省完成住宅建设投资60O亿元,竣工住宅8000万平方米,建成公建配套、居住环境较好,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近5O0个。“九五”以来,我省房地产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住宅建设和住房销售明显加快。1996年全省完成城镇住宅建设投资179亿元,住宅施工面积3196万平方米,竣工住宅2010万平方米。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713万平方米,比1995年的709万平方米增长1%;销售额102亿元,比1995年的88亿元增长15%,尤其是个人住房消费达45亿元,比上年增长8%。2.安居工…  相似文献   

12.
从1995年起,邯郸市就开始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995年以来,邯郸市经国家、省批准的经济适用住房(包括安居)项目共计31个,总规模385.8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5.11亿元。截至目前已有24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12个项目全部竣工并相继入住,共计完成投资18.57亿元,开工面积232.4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79.59万平方米。一、存在的问题邯郸市经济适用住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控制销售对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销售行为的通知》指出:“政府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给予政策优惠,目的是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20…  相似文献   

13.
步入21世纪以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长期处于住房难的大国来说,逐步告别了城镇住房短缺时代,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突破20平方米,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与此同时,理论界与产业界就"泡沫论"、"过热说"产生了激烈的争论.研究房地产市场的经营发展趋势,把握市场的机遇与风险,直接关系到房地产业与住房金融的稳健运行,也是关系到国家通过拉动内需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住房金融的发展与政府的支持曾国安在西方各国中,加拿大是居民居住水平和住房自有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1981年,加拿大每间房居住人数为0.5人,是西方各国中最少者;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39.3平方米,高于多数发达国家;住房自有率1988年达67%,也...  相似文献   

15.
陈怡  陈琳 《技术经济》2000,19(1):41-43
一、引言1996年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钅容基就提出“住宅应该成为长期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经过多方努力 ,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的一方面是商品房的大量积压 ,至 1998年底累计商品住宅的空置面积达 790 9万平方米 ;另一方面是全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仅有 9平方米。无论是现实的住房消费需求还是潜在的住房消费需求都远未得到满足 ,住房消费需求的空间极大。原因何在 ?问题归结为如何解决城镇居民愿意买房和买得起房的问题 ,其根本在于住宅金融服务不配套 ,居民的消费能力得不到帮助和支持。目前商品住宅房价相对于我国的居民收入而言…  相似文献   

16.
资源约束下的中国住房发展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住房问题日趋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住房发展目标存在异化、误导等问题。快速城市化加剧了城镇住房供需矛盾,完全依赖市场势必造成住房分配两极分化,并与收入差距形成恶性循环,无法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按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对住房保有环节征收累进制房产税可以抑制多占住房行为。政府有责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成住房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2015年未,我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2亿平方米,考虑待售期房库存后,广义房地产库存面积为32.3亿平方米,去化周期长达30.2个月,商品房增量空置率高达46%,这些都反映出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在高库存状态.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测算了我国城镇住宅存量规模,结合进城农民工居住现状,提出农民工市民化是消化住宅库存的关键环节和成败所在,同时建议加强土地供应管控、引导降低商品住房价格、用好用足住房公积金、加快住房保障方式转变、推动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动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2005,(9):48-50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起步.但一直进展缓慢,直到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23号文),才从政策上彻底切断了福利分房制度,标志着住房分配开始走向货币化、市场化和商品化。七年来,广大城镇居民取消了“等靠要”的思想后,焕发了无限的住房消费热潮,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1998年的18.7平方米提高到2004年底的25平方米,在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长的前提下,仍以每人每年一平方米的速度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韩援 《经济导刊》1996,(1):36-40
我国城镇住房与住房金融发展问题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韩援一、我国城镇住房发展及其对金融配套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住房建设得到空前规模的发展。1979-1988年共竣工住宅12.4亿平方米,占1949-1988年总量17.2亿平方米的72%,即改革后...  相似文献   

20.
步入21世纪以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长期处于住房难的大国来说,逐步告别了城镇住房短缺时代,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突破20平方米,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与此同时,理论界与产业界就“泡沫论”、“过热说”产生了激烈的争论。研究房地产市场的经营发展趋势,把握市场的机遇与风险,直接关系到房地产业与住房金融的稳健运行,也是关系到国家通过拉动内需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