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过震 《经济师》2001,(2):17-18
一、动机特点传统的企业并购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动机主要有两类:协作性动机和纪律性动机。出于协作性动机而并购的企业的双方在生产经营上往往存在某种协同、互补性。它们要么各自在某一领域拥有一定的优势(例如一方拥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另一方拥有较完备的销售网络),要么通过合并能在生产经营方面赢得一定的规模效应、在财务上能获得一定的协同效应。而出于纪律性动机进行的并购往往是其中一方由于管理不善未能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造成经营效率不高和公司价值偏低,从而招来了另一方的收购兼并。本次并购高潮从广义上来说主要是出于协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企业并购的定义、分类及动机,分析了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针对我国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现状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郭妍蕾 《时代经贸》2010,(18):209-209
本文阐述了企业并购的定义、分类及动机,分析了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针对我国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现状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财务比率分析认为,并购动机是降低营运成本率,提高资产收益率,但实际上大部分企业并购后营运成本不降反升,资产收益率不升反降,形成并购悖论。本文将财务比率的平均函数模型转变为边际函数对平均函数比率的点弹性模型,构建了企业资产弹性分析框架。本文分别运用财务比率和资产弹性这两种工具进行案例实证分析,发现前者将并购双方的动机归因于资产收益率,但并购后双方的资产收益率不升反降,导致并购悖论;而后者则认为买方发起的并购动机是降低市净率,缩小投资风险弹性,且并购后双方的市净率等绩效指标也证实了这一假设。由此认为,资产弹性模型比财务比率模型更能反映公司治理的层次性和利益诉求的差异性,进而提供了有价值的解释并购悖论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成功完成并购整合对于并购创新意图的实现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研究尚未揭示并购整合决策作用于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基于并购协同视角实证研究运营协同和财务协同两种整合动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检验整合程度、整合速度与整合动机的匹配效应。研究发现,运营协同、财务协同均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并购整合动机也须与整合度相匹配。对致力于实现运营协同的并购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应采取深度整合、缓慢整合策略;对旨在实现财务协同的企业而言,在整合过程中应采取低程度整合、快速整合策略。研究结论对于跨国并购整合理论与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是复杂的,它可能会诱导企业并购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从而导致并购的失败。也就是说并购获得的企业发展是充满风险的,及时地识别并防范企业并购后的财务风险对确保并购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曹玉珊 《经济管理》2007,(20):44-49
本文研究了两个逻辑相承的财务战略问题:(1)增长动机是不是并购战略的主要动机或者直接效率目标?(2)实施并购战略以后,企业能够实现什么样的财务效应?既有的研究对此讨论较少且多为规范研究或定性分析。本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及配对均值t检验法,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样本1997~2003年资料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管理者制定并购战略的主要动机是提高企业增长速度;企业实施并购战略以后可以实现直接效率目标,即具有速度效应,但是不能实现间接效率目标,即具有不增加企业价值的价值效应。  相似文献   

8.
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是复杂的,它可能会诱导公司并购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从而导致并购的失败.也就是说并购获得的企业发展是充满风险的,及时地识别并防范企业并购后的财务风险对确保并购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成功完成并购整合对于并购创新意图的实现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研究尚未揭示并购整合决策作用于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基于并购协同视角实证研究运营协同和财务协同两种整合动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检验整合程度、整合速度与整合动机的匹配效应。研究发现,运营协同、财务协同均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并购整合动机也须与整合度相匹配。对致力于实现运营协同的并购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应采取深度整合、缓慢整合策略;对旨在实现财务协同的企业而言,在整合过程中应采取低程度整合、快速整合策略。研究结论对于跨国并购整合理论与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闫凯 《经济视角》2003,(3):56-59
企业并购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企业并购也是一个复杂的战略决策过程。并购不是简单的收购,其涉及的问题是多而复杂的,它可以使企业获得许多潜在的收益。比如:通过并购可以扩大生产、增加市场份额,提高财务实力,稳定生产经营业务,获取重要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等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从并购的目标来看企业并购,可分为5种。第一种,生产性并购。企业通过并购来增加生产量,增加企业的生产能力。国内并购比较成功的典型是啤酒行业  相似文献   

11.
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动机与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理论动机是克服市场失灵,初始动机是谋求竞争与垄断之间的平衡,普适性动机是实现国家产业政策、维持社会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在企业并购中,政府的主要行为是构建和完善并购的法律制度环境,依法限制滥用并购手段,借助企业并购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干预跨国并购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并购方在对目标企业的筛选过程中,应对其会计资料和财务状况进行尽职调查,并对目标企业出售的动机进行详尽分析,力求其各项财务资源与并购方企业制定的标准相吻合,从而筛选出合适的目标企业。  相似文献   

13.
探析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购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寻求扩张最主要方式,并购的实施往往受到近期或长远利益动机的驱使,而且与并购后的企业重整和新策略实施构成统一整体,其成功的标志是并购后公司价值超过并购前的价值.因此,为最大限度减少并购风险或避免对一家有吸引力的公司支付过高的价格,周密的财务评价、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吴庆念  费雄文 《时代经贸》2007,5(3X):145-146
并购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寻求扩张最主要方式,并购的实施往往受到近期或长远利益动机的驱使,而且与并购后的企业重整和新策略实施构成统一整体,其成功的标志是并购后公司价值超过并购前的价值。因此,为最大限度减少并购风险或避免对一家有吸引力的公司支付过高的价格,周密的财务评价、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文章意在通过我国的战略并购事件为样本,从并购活动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对我国企业战略并购活动中出售方进行研究,以寻求出售方在战略并购活动中的地位和战略并购动因。结果显示:(1)在战略并购过程中,出售方与收购方的地位是相等的。(2)战略障碍是企业产生出售的内部诱因。内部诱因作用对企业并购活动具有推动作用,出售方通常在遇到难以跨越的战略障碍时,才会考虑出售企业,战略障碍越多或越难,出售的积极性越高或者推动作用越强,并购动机就越强。(3)出售方的并购动机是由主导性并购动机决定的,主导性并购动机是可以转化的。  相似文献   

16.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本文就企业并购交易执行阶段的财务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此防范并购财务所发生的各类风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石油企业十年来跨国并购案例的深入研究,借助层次分析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目标企业定价风险较大、融资渠道狭窄、支付方式单一、并购后的财务整合是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风险常被忽视;(2)层次分析法能够更加直接、客观地进行并购财务风险测评,提供可靠的依据,帮助并购企业做出正确的并购决策。  相似文献   

18.
并购是企业成长和扩张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并购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但同时,并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而所有风险最终都表现在财务风险方面。企业并购的计划决策、交易执行和运营整合三大阶段中都存在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目标企业定价风险、融资和支付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偿债风险,并购企业需针对不同阶段的风险做好防范。  相似文献   

19.
马洪娟 《经济论坛》2005,(20):77-78
一、引言 并购一直是企业谋求成长、实现多样化经营或者实现资源重组的重要方式。通过并购可以达到扩大市场份额、降低交易成本、产生规模经济、经营协同、财务协同等诸多好处。但是并购是一柄双刃剑,它将会带来管理上的挑战和管理成本的提高。根据麦肯锡公司的研究发现,如果把并购失败定义为并购后企业没有获得高于投资成本的回报,那么并购的失败率为61%。可见,通过并购使企业获得发展是一件充满风险的事。  相似文献   

20.
企业并购是企业高风险的经营活动,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其中财务风险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对企业在并购中的财务分析就显得异常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财务风险定义及并购流程中的财务风险,并结合目前我国并购的基本情况,探讨了关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