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新闻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原有的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等基础上,又增添了时政新闻、农业新闻、工业新闻、教育新闻、军事新闻、交通新闻、文化新闻等。作为三大传播媒体(也可以称为四大传播媒体,即新增加的因特网)之一的广播,显露出新的发展态势。在社会交流以人际交流为主的时代,理性思想传播的途径主要是交谈和演说,因而声音的传播显得十分重要。广播比电视有更多的空间灵活性,它趋向于将人口中不同阶层、将那些被印刷媒体隔绝了的人群,都放进同一个共同领域。广播造就的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声音世界,这是无可替代的。就广播新闻的特点而言,在具有原来“新、短、广、快、活”特点的同时,又增添了同步直播、现场音响、报道平民、表达多样(指播音与主持)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受众对新闻已不满足“知其然”,更渴望了解“所以然”。这就要求新闻在纯客观的报道中,增强理性思考,以揭示和回答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于是深度报道应运而生了。一般所说的新闻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深度报道由于触及到了事物的里层和深层,反映出事物的内在联系,所以能够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深遂内涵。也就是说,深度报道,已不满足于单纯的“事实”报道,而是在“事实”的基础上,代之以立体的,多维的,思辩色彩浓烈的剖析性报道。什么是报道的深度?认识论告…  相似文献   

3.
马静  张杰 《理论观察》2000,(2):90-91
新闻价值,就是新闻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们对未知的新近事实的获知需要并通过人们影响社会的功能。简而言之,新闻价值就是新闻的有用性。应当说,新闻价值是一个“源”、“流”结合的统一体。“源”,是新闻事实所包含的有用性因素,即新闻价值因素;“流”,是包含这些因素的新闻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即新闻价值表现。新闻价值因素是新闻价值的内容,新闻价值表现是新闻价值的形式;而新闻价值因素是新闻价值概念的内涵,新闻价值表现则是新闻价值概念的外延。如果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述新闻价值的话,这个公式可概括为:新闻价值=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策划”一词似乎变得非常时髦,“广告策划”、“企业策划”、“公关策划”等词频繁出现在媒介中。受其影响,新闻界也开始青睐起“策划”一说,“报道策划”、“新闻策划”、“策划性新闻”等等常常挂在一些新闻同行的嘴边,而且经常用在新闻报道中。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新闻同行对“新闻策划”表示异议。他们根据“新闻~词的概念:“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认为新闻与策划毫无联系。事实上,这个概念包含两个要件:l、新近发生的事实;2、报道。这两个要件在提醒人们讨论问题时注意:世界上“新闻发生的事实”,不管是“狗咬…  相似文献   

5.
王梓 《理论观察》2010,(5):176-176
开掘社会新闻的深度,对社会新闻事实做有分析结果的深入报道,在西方称之为“深度报道”。在社会新闻性节目中.结合重要新闻,可以对观众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做些讨论,针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件,可以做一些有深度的分析与评论。  相似文献   

6.
王飞 《魅力中国》2013,(6):56-56
“公民新闻”,也称参与式新闻,开放式新闻,草根新闻。指的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也有学者将其翻译为“市民新闻”,并给出这样的定义:市民新闻是指市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和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新闻”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由美国纽约大学新闻系主任杰依.罗森教授最早提出,并在他的倡导与推动下,于20世纪90年代形成一场波及全美,影响世界的运动。  相似文献   

7.
金润锦 《理论观察》2008,(6):154-154
当今办报倡导“图文并茂,两翼齐飞”。报纸上“图文并茂”的“图”不仅指新闻照片,也包括新闻漫画。新闻漫画运用夸张和幽默的漫画语言,使所反映的新闻事实既有新闻性。又兼具幽默性,令人喜闻乐见。《鹤城晚报》家事周刊从创刊起,在头版开创的“话里有画”专栏,就是将新近发生的有趣或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新闻事件配以漫画一同发表。幽默、谐趣、夸张的漫画,以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或活动为背景,进行说明或评议,用形象性来激发人们的感知和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8.
高杰 《理论观察》2010,(6):177-178
关于新闻的定义,许多新闻的专业书上都是这样阐述:"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强调了两点:一是新近,说的是时效性,如果每个人都知道的事,那也就不在是什么新闻了,而是旧闻。二是事实,就是指新闻的真实性,违反客观真实的报道也不能称为新闻了,虚假永远是新闻的天敌。然而,我们在新闻写作中是否仅限于客观事实的报道,如果只是客观事实的一种简单的复制,那么新闻便会素然无味,新闻的社会效应、新闻的价值也不免会受到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闻是什么?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然而老话说,熟知非真知,以为自己很清楚的事情,其实未必就一定是那么回事。我们每天都习惯性地看新闻,但是否认真想过什么才是真正的新闻?我们能那么肯定地说在新闻媒体上天天播放的就是新闻么?如果不全是,那么那些我们认为不叫新闻的东西又该叫什么呢? 作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起码应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新”,一是“事实”。如果只“新”,而没有成形儿的“事实”,那么不能称其为“新闻”。与之紧密相关的,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说话”、“开会”能不能算构成新…  相似文献   

10.
谈论新闻学,首先遇到的就是孔子所说的正名问题。随着新闻实践的不断拓展和深入,新闻一词的概念却越来越混乱.想达到孔子说的“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行”,无疑困难重重。欲拨开云雾,露出朗朗乾坤和康庄大道,给前行者以正确指引,殊为不易。兹篇所论,实为草草,或有取焉,则什一亦幸甚也。新闻之“新”,首先在时间概念上,细分则有时效与时机两层涵义。许多新闻定义,都从时间概念入手。陆定一先生说:“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胡乔木先生说:“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宁树藩先生说:“新闻就是:经报道…  相似文献   

11.
姬娜 《魅力中国》2014,(4):319-319
大家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所以说,新闻记者就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信息的传播者。面对广播电视媒体竞争日益加剧化,新闻记者要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具备专业化水平。新闻记者应明确分工,每一个记者要细分一个报道范围,把新闻采访工作做细做精。  相似文献   

12.
李扬 《黑河学刊》2008,(4):48-50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表明观点和立场、影响并引导舆论的一种新闻体裁。形象的画面、言辞的犀利直接冲击着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所以,要想研究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首先要从电视评论入手。以电视新闻评论为研究对象,要从“新闻化”、“多元化”、“平民化”等六个方面来分析论述新闻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国森 《西部大开发》2010,(6):43-43,78
由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广播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广播新闻界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建立广播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消息类新闻是快速、简要、客观地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是最经常大量运用的报道体裁。所以如何把握新闻采写的特点是新闻记者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丁云 《理论观察》2009,(3):184-184
随着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广播新闻连线报道也以其形式新颖、现场感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听众喜爱,被广电媒体广泛运用。连线报道亦叫电话连线采访报道,它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的口述把新闻信息通过电话直接传输到直播问播报出去。通过记者连线报道的描述,把现场的氛围很好地展示给听众,使听众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有“视觉效果”和现场感,极大的增强了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广播新闻的连线报道具有很多优势:  相似文献   

16.
肖岩 《发展》2011,(7):100-101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对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和报道,运用实况音响和现场解说描述新闻事实和现场情景的报道形式.当主持人或记者在现场把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播报出去时,听众立刻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新闻的传播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高度、深度决定影响力”。民生新闻的报道要不断拓展其外延,深化其内涵,实现从小民生到大民生的超越,要让深蕴时代内涵的民生新闻报道,符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18.
佟卉  韩书玲 《理论观察》2008,(4):172-173
什么是深度报道?《新闻学大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到外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9.
孔庆斌  李臣 《理论观察》2010,(4):175-176
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形式称为现场报道。在各种传播方式中,没有哪种方式能比现场直播更令受众有身临其境、身在其中的、真实的感受。近几年来,突破时空制约,把新闻时效性发挥到极限的现场直播节目愈来愈受到受众的欢迎。比如受中外媒体关注的“两会报道”、“国庆大阅兵”、“北京奥运会现场直播”,轰动一时的“神七飞天”和“太空行走”,以及“5.12”汶川地震救灾系列报道等等直播节目都引起了广泛影响。目前,一些地方台也开始将很多大事件、大选题以直播形式呈现给受众。现场直播不但越来越成为受众了解信息的及时手段,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媒介竞争与发展的大趋势。运用好现场直播,充分发挥其优势.记者的现场报道成功与否是关键环节之一。笔者认为。做好现场直播,广播记者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刘波 《理论观察》2009,(6):162-163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以对某一新闻事实的纵深开掘为标志的报道形式,它不仅交待新闻事实,更侧重于揭示、说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其后果、趋向等,它通过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解释、归纳,预测事物的发展变化,寻求新闻发生的本源,揭示事物的本质,使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有更全面、更透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