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西方的现代企业管理也不是见物不见人.企业管理并没有进入所谓的以决策理论、系统科学和定量分析为中心的现代阶段,而是更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思想反映了儒家对人的本性的理解.它是源于人的血缘亲情形成的一种内心感情和自觉的道德意识.以此推及社会人...  相似文献   

2.
吴博 《价值工程》2010,29(23):36-37
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其思想的主旨,他在不同的地方对不同的人作了不同的解释,但这些解释并不矛盾,而是互为补充的。尤其是"泛爱众"、"民之于仁,甚于水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思想对今天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实践,其意义之深远重大是毋容质疑的。本文重点讨论了孔子"仁"学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对我国乃至世界文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在批判性地继承孔子“仁”的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际,阐释了孔子“仁”的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玉琦 《活力》2012,(12):142-142,144
一、中国伦理学关于古代“性善论”思想的阐述 人性论是先秦儒家颇为关注的一个话题。中国伦理学史上关于人性的探讨应起源于先秦的儒家学派,其“性善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善恶观的代表人物应首推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孔子讲“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意思是说.人性本来是相近的,但由于环境和习惯的不同,才使得差距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
儒家管理思想博大精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文章分析论证了儒家管理思想的"仁"、"义"、"信"及其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仁"、"义"、"信"对现代人本管理有很大的影响,而现代人本管理又是对儒家思想"仁"、"义"、"信"的超越和扬弃,是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现代转换与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心与经营     
秋风 《中国企业家》2013,(13):118-119
企业家要猜度潜在消费者的需求,同样需要正心,需要控制激情,让心灵保持在纯正专一的状态孔子在与自己的弟子,天下第一儒商子贡的教学相长中,提出了恕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恕道就是商道。要想在商业上成功,企业家就需要内  相似文献   

7.
<正>每一个人究竟应当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人,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此问题,东方圣人孔子在《论语》中这样说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圣人耶稣在《圣经》中则教导说,"你希望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当爱人如己"。从以上两位圣人的教诲中可以发现,东西方传统文化何其相似!它们都要求作为后世子孙的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应当像爱护自己一样去爱护他人,做到推己及人、  相似文献   

8.
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陈兆坤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较强调企业管理者的个人修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这同我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正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致的。“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修已达人,也是现代企业管理者所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肖步云 《企业导报》2012,(20):162-164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密切,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在构建多层企业文化中,以"忠"为本构建企业文化内层的"魂文化"、以"仁"为本构建企业文化中层的"法文化"、以"信"为本构建企业文化外层的"形文化"的作用巨大。以"五常"为核心构建同心圆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10.
义利观探析     
一、传统的义利观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提倡的仁义与伦理道德,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构成了一种民族的心理倾向。 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孔子将人视为理性的人,哲理的人,认为人之所以为仁,就是因为他们都具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行为规范”、“精神实质”和“生态智慧”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加以分析和阐述,指出在“行为规范”方面,儒家所主张的规范可以简略地归纳为主要是一种“时禁”,“精神实质”主要是一种“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的道德理性,而对环境保护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的生态智慧,则是儒家天人同源、道法自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凡是中国的优秀企业家,骨子里总有儒家的基因和情结。过去有人说儒家文化不利于商品经济,其实“兼善天下”的意义并不亚于韦伯的“新教伦理”。任吉忠的爱维艾夫的立业理念为“崇尚功德”,正是儒家的“三不朽”之一——“立德”。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儒家强调“和为贵”、“知和而和”,道家倡导“知足”和“不争之德”。中华传统文化中重“和谐”的价值理念,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把天、地、人看成一个统一、平衡、和谐的整体: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和谐有序,注重建立以“仁”为核心、以”德“为基础、以“礼”为规范的思想道德体系.达到“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的理想杜会。  相似文献   

14.
构建企业信用体系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社会信用制度概述信用是一切制度和规范得以确立和运行的基础,是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建立的依靠。诚实守信在中国自古即为修身立国之本。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诚实信用的道德要求源远流长。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理念。传统的信用伦理可追溯到西周时期。“以资剂结信而止讼。”(《周记·地官司徒·司市》)春秋时期,“信”的意义得到了原始儒家的阐释,与“忠”、“孝”、“仁”、“义”并列,成为儒家处理一般社会关系的唯一的伦理准则。至汉代,契约的结尾都有“以印为信”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句古话:“人而无信,未知其可。”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诚信是立世之本,可谓“人无信不立,市无信则乱。”下面几个小故事,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近闻,浙江省欲打造中国的制造业基地。话题也就从这里拉开。不敢说“言之有理”,权当作“姑妄言之”。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制造业在全球仍属弱项。如今,浙江不甘落后,振臂一呼,要挑起大旗唱大戏,这新闻出得酣畅,出得奇。  相似文献   

17.
<正>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仁、义、礼、智、信被尊崇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的柔的管理“道、天、地、将、法”是兵家、法家的硬的管理前者更多的是东方式的管理,后者更多的是西方式的管理儒家与兵家的结合,就是软管理与硬管理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诚信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和持续融资的先决条件,它给了现代市场经济“第一推动力”,是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最大的“无形资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诚实守信为美德。“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欲正气心,先诚其意”,“意诚而居心正”(《大学》)“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论学篇》。  相似文献   

20.
重塑社会主义商业诚信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要建立一个充满理性、有秩序的社会,首先要有精神的秩序,然后才有政治与法律的秩序.而精神秩序的形成有赖于商业伦理道德和社会诚信形象的完善.所谓诚信,就是为人要诚实和守信用.在封建社会,诚信被儒家视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立政之本".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荀子则进一步将其推广到选贤治国的原则,并且发展为一种社会伦理道德准则.总之,诚信是我国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是传统道德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