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已成为我国企业长期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何进行股份制改造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本文仅就员工持股和管理者持股问题讨论企业股权制度在理论上的可行性,不涉及具体制度设计和操作。  相似文献   

2.
企业职工持股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职工持股制度作为一项产权制度创新登上了历史舞台。经过20多年的职工持股制度改造,人们发现它并不是解决国企症结的灵丹妙药。当实践中出现大量问题时,理论界才开始冷静的反思,职工持股制度真的与公有制经济是天然配对吗?职工持股制度在全球广泛推广,到中国后能否切实解决中国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呢?本文正是要通过对我国职工持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策略,以期对该制度的立法提出建议。一、我国职工持股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统一的制度规定,有关法规相互矛盾。目前,国家在内部职工…  相似文献   

3.
股份制的实践证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企业制度创新是股份制改造的关键所在。在肯定股份制改造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当年企业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和途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规范化股份制改造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职工持股制度及其立法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职工持股制度的产生背景与发展 职工持股制度,一般是指公司制企业内部员工持有本企业的一部分特殊股权,以此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获取剩余利润分配的一种产权制度。我国的职工持股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国有企业的股份制试点。当时,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得以逐步解放,国有企业大都重整旗鼓,准备集中精力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5.
职工持股制度是指企业内部员工持有本企业的一部分股权,以此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获取剩余利润分配的一种产权制度。职工持股制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首先在美国推行,成为企业中一项重要的制度。我国的职工持股是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相伴而生的。文章着重对老字号企业推行职工持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股份制应当提倡●粟永花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与可能出现的股份制企业,具有多类型特点。按照资金来源的不同划分,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1.劳动者集资入股兴办的带有合作性质的股份制企业。2.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3.公开...  相似文献   

7.
张锐 《经济问题》1994,(1):33-36
积极为股份制企业的运行创造条件张锐目前,我国股份制企业大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内部集资形式的股份制企业。股票发行对象仅限于本企业内部职工。2、法人持股形式的股份制企业。国家或政府持股和通过资产经营公司参股,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和社团法人持股,没有个人...  相似文献   

8.
王乃芬 《经济论坛》1995,(13):23-24
目前,国有企业走公司化道路已成共识,在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过程中,大力推进企业和社会机构法人持股,形成国家退居为原始出资人、以法人直接持股为主的公有法人股份制,是国有企业实现公司化的一种较好选择。 一、现代公司制度中法人所有权与出资者所有权关系考察  相似文献   

9.
从产权社会化看股份制企业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以来,《经济学动态》连续刊登了多篇文章,就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焦点之一在于公众持股公司的制度属性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产权社会化程度与生产社会化程度相适应这一规律的角度,来科学认识股份制、公众持股公司为什么是今天企业的选择和发展方向。本文试从产权社会化的角度对此问题做一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0.
职工持股:西方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西方职工持股计划(ESOPs)及我国股份制企业已经实施的内部职工股制度,通过对西方规范的ESOPs的分析,我们认为,重建我国企业内部职工的股制度,可以发挥职工持股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以及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健 《经济师》1997,(12):41-41,19
完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若干问题的思考●李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已证明,企业改革重点应放在产权的创新上,股份制改造作为产权创新的有效形式,成为建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综观近年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运行情况,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进一步完善国有企...  相似文献   

12.
论企业制度的改革吴家骏一、推进法人持股,降低国家直接持股比例今后一个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将朝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就是要对国有企业逐步进行公司化改造。但是,绝不能认为,把企业冠以公司的名称就可以成为现代企业制度。1.需要解...  相似文献   

13.
阮恩光 《经济师》1998,(2):12-13
国外职工股份制(职工持股)企业的发展●阮恩光在当今世界上,尤其一些发达国家,生长着职工持股,甚至出现职工买下企业全部资产组成的职工股份制企业。应当承认这些职工持股和职工股份制企业与传统的合作制,以及我们的股份合作制有不同之处也有共同之处,他们的一些思...  相似文献   

14.
刘兆征 《经济师》1998,(5):46-47
股份制改造与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刘兆征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主体。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电信业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对于属于服务性的电信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必然性、股份制改造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以及电信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模式选择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本文认为:电信企业股份制改造是电信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途径和合理的企业模式,而采取分专业、分地区的渐进改造模式具有操作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这对于提高整个电信产业的效益以及实现电信业持续公平的竞争环境,提供了制度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推行外经贸企业股份制改革谷萍(外经贸部计划财会司)编者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正在有步骤地全面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践证明,对现有的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是转换国...  相似文献   

17.
论加强股份制企业的规范化建设□吴学臻井学义一、规范是搞好股份制改革的关键从企业制度发展的历史来看,现代公司制是在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新型企业制度。而我国股份制并不是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的自然演变,它是对计划经济中形成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造的结...  相似文献   

18.
股份制改造是我国企业制度的实质性转变,应该把以营利为目的作为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动因。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以营利为目的的含义进行分析论证,探求以营利为目的的诠释,对我国目前进行的企业股份制改造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占辉 《经济论坛》1994,(11):13-15
一、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问题 目前,企业股份制改造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单纯以筹资为目的,股票发行难规范。实施企业股份制改造,并不是单纯为了筹集资金,根本目的在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一些企业却单纯为解决资金问题而推行股份制,一旦在争得有关部门批准改造后,为吸收更多的外部投资,便不严格按规范化要求发行股票。有的股票不仅付息,而且还本,甚至允许退股;有的发行法人股弄虚作假,法人间交叉购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南──《企业股份制改造与股票上市》读后刘永瑞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将一大批国有企业改造为股份制形式的现代公司。正值此际,河北人民出版社适时推出了耿建新、张晋武、钱文彬同志所著《企业股份制改造与股票上市》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