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国珍 《经济师》2007,3(6):20-21
经济学的创新理论分为两个分支一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可归入生产力发展范畴,制度创新可归入生产关系发展范畴;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需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和谐互动;我国现阶段制度创新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度创新的关键是科研体制创新和促进创新的机制设定。  相似文献   

2.
创新对企业耗散结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萌 《经济师》2009,(1):221-221
文章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探讨了创新对企业系统及经济系统影响关系,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助方式,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全球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是,企业的持续发展仅靠技术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定的制度创新为其提供制度保障,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那么,二者的关系如何?孰重孰轻?演化博弈方法为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从更为接近现实的视角,动态地分析了二者的关系.最后.双方博弈的结果是:只有二者都同时进行,才能实现发展的稳定状态,企业才能够真正地获得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论述充分说明了创新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一般来说,创新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前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执政党只有在理论上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改革与完善,促进民族进步和国家的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5.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其形成及运作涉及到企业内部、外部关系的方方面面,是内外制度的系统组合。因此,我们在推进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中,必须对企业内外部制度进行全面创新。本文仅就企业内部制度创新的几项主要江务作一讨论。一、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现代企业制度涵括产权制度、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收益分配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机制度。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最基本的制度。没有边界清晰,权责明确的产权制度,任何形式…  相似文献   

6.
熊彼特之后 ,创新理论演变为两大分支 :以技术变革为研究对象的“技术创新”理论和以制度变革为研究对象的“制度创新”理论。根据这一思路 ,本文对企业持续创新过程进行了划分 :从总体上看 ,企业持续创新过程包括持续技术创新和持续制度创新两个方面。具体地 ,持续技术创新指熊彼特所说的技术、工艺、原材料供给来源和市场等方面的持续创新 :持续制度创新是指组织、管理、文化等方面的持续创新。需要说明的是 ,企业持续创新还涉及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二者之间相互补充、促进和渗透的综合集成效应。只是为便于理论上的分析 ,我们在概念上作了…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制度和管理创新的基础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企业人是理解企业技术、制度与管理创新之间关系的基础和中介。企业技术、制度和管理创新之间,既有共同性和统一性,又有差异性和矛盾性,只有恰当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推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提升施工企业竞争实力就必须创新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创新,必须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经营创新来实现。观念创新是前提条件,制度创新是保障,技术创新是核心,经营创新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胡川 《当代经济》2003,(5):42-42
加速企业技术创新并取得好的绩效,必须同时注重制度创新,使二者融为良性的运行系统。否则,单有技术创新没有制度创新,就会使技术创新出现“闭锁”效应,单有制度创新没有技术创新,则最终使制度创新成为“无米之炊”。下面就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环境.仅就企业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的创新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顾巍  陈御冰 《经济师》2005,(4):16-17
在界定了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内涵的基础上 ,论述了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为制度创新为技术和管理创新提供了动力机制和环境 ,管理创新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了管理与组织上的效率保证 ,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提出了要求 ,为管理创新提供了技术手段。最后文章也指出了三种创新关系对我国企业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凌云公司从曾身陷困境实践中认识到“不创新,就死亡”,以观念创新作前提,制度创新作保障,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不断发展的源泉。1998年,凌云集团完成的工业总产值是10年前的50多倍,利税是10年前的30多倍,其建筑幕墙产品被 国家级新产品,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离不开创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的支撑,风险投资是高技术产业化的“孵化器”和新经济的“发动机”。我国当前风险投资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制度和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要推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和新经济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使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学者基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视角,对产业演化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由此,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演化三者关系出发,对技术创新与产业演化关系、制度创新与产业演化关系、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以及三者的协同演化关系四个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分析了不同主导模式下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协同演化机理,并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产业演化相关理论研究以及我国企业创新决策、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论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理论和事实分析.认为搞好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关键在于处理好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并就具体处理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际技术交流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技术创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率来评价和度量的,技术创新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创新。高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与制度创新,就能在国内国际市场中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关系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理论是当代创新理论研究的热点,但当前对两者关系的研究要么强调技术创新理论的重要性,要么强调制度创新理论的重要性,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较少。对此,本文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理论研究综述入手,对当前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理论互动关系理论进行综合评述,提出技术创新促进制度创新或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应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制度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和保证 ,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发展过渡阶段 ,企业必须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并重。一、制度创新的理论界定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社会制度之下进行的 ,为促进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新技术应用与商业化活动  相似文献   

18.
制度化关系约束与企业创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关于组织间关系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大多专注于组织所嵌入的社会网络之资本属性,而忽略了其制度属性的功效。本文从制度与演化的视角考察组织间关系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将不同形态的社会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统一到以制度转型为宏观背景的比较静态分析框架中,并进一步通过构建动态环境下的企业创新选择模型来揭示制度、社会文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演化关联机制。分析结论认为,正式制度与社会文化的差异是制度转型各阶段中企业技术创新差异的根源,而二者的协同演化机制则是制度转型不同阶段间顺利过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系统,不是个体行为.在创新系统中,主体与客体是多样的、分层次的.一个国家的创新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即自然技术创新与社会技术创新.在创新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是制度创新(社会技术创新)的主体.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总结原苏联及我国的改革实践后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我国当前面临的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的实质就是创新问题.技术创新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不取决于创新成本本身,而主要取决于制度成本与风险.当外部成本与风险过大时,创新收益无法保证,创新主体就会放弃创新,进而选择投机取巧.  相似文献   

20.
重视推进国有中小企业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宪琦 《经济论坛》2004,(14):48-49
创新一词首先是由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企业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三个方面。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就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灵魂。富于创新精神是美国企业的基本特征,美国的企业和企业家都十分推崇管理创新,认为企业“不创新,就死亡”。凭借这种执著的创新精神,英特尔公司得以长期称雄世界芯片市场,微软公司始终控制着软件市场的主动权,可口可乐公司称雄全球饮料市场,麦当劳独领世界快餐文化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