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展战略的目标定位 新近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区域要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进作用,要在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强有力支持下,一方面必须加快各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中依托人才、技术、管理、资本、市场和生产(制造)六大要素的互动集成,提高产业群体聚集和产品规模化、高级化程度,称之谓“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及产业不仅面向未来、引领未来,而且要在  相似文献   

2.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间技术创新合作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基于技术扩散理论,运用2008—2019年我国与全球135个经济体间贸易数据,从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视角分析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前后对东道国的技术扩散效应,并讨论技术邻近性、制度距离等约束因素对技术扩散的影响,进而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扩散,并能通过增加与东道国的技术邻近性强化技术扩散性;但制度距离对该倡议下的技术扩散有限制性作用。研究结论为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空间,通过强化技术创新成果转移、知识扩散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益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高新企业发展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数字化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应运而生。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把R&D密集度作为高技术产业的标准,高新技术企业包括航空航天制造、办公及计算机设备、通讯设备、医药品、科学仪器、电器设备等六大产业。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出现于90年代初期,然而,由于经济体制、观念、科技水平等诸多原因,使国内高新企业的前进举步维艰。首先,我们要了解高新企业的发展障碍。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高新技术是指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具有知识密集型特点的新兴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这不仅是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出口贸易,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二、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历程1986年,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为7000-8000亿美元,我国1987年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只有700亿元人民币(117亿美元);西方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一般要占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我国1988年高新…  相似文献   

5.
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过程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要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唯有创新,创新才能发展。创新直接影响高新企业现有资源、技能、知识和战略等方面的能力,可见,创新对于高新企业至关重要,创新管理也就成为高新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大陆桥视野》2005,(9):19-20
8月16日,包括上海高新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在内的来自全国27家国家级离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代表聚首乌鲁木齐高新区,宣布成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亚市场战略联盟。由此组成的联盟将致力于把乌鲁木齐高新区作为全国高新企业“走西口”的桥头堡,并整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为高新技术产品顺利走向中亚市场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7.
广州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建于1988年,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23.2平方公里。设区以来,在各级领导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坚持了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办区方针。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技工贸一体化;制定配套的政策法规;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管理服务支撑体系;引进、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产业区企业已达812家,经认定的高新  相似文献   

8.
一、济南市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现状分析1、实施国家“86 3”计划和国家“火炬”计划 ,取得了较大成就。一些高新技术项目已经产品化 ,并替代出口。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山东浪潮等 6家企业跻身全省高新企业 2 0强的行列。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相似文献   

9.
《经贸实践》2008,(5):11-11
加快发展氟硅新型材料和高新材料产业。要把氟硅新型材料和高新材料产业培育成全市性第一位的主导产业。一要“立足高新”,市高新园区是关键,进一步抓好战略性、基础性、龙头性项目的布局;二要“市区一体”,市开发区、柯城、衢江开发区、重点乡镇功能区协同发展氟硅产业的后续加工项目:三要“市县联动”,其他县(市)要从各自实际出发,联动发展:四要“科技领先”,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以科技领先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1年01月26日,经省政府批准,江苏省铜山经济开发区正式更名为江苏省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纳入省高新园区序列管理.按照省政府要求,更名后的江苏省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着眼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大力集聚创新资源和高层次人才,加快研发和转化先进科技成果,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开发区内生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努力使开发区成为自主创新核心区、新兴产业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引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徐州高新区要发展成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全球创新要素的聚集区、自主创新和创新驱动型发展的引领区和“高新、高质、高端”产业结构的示范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徐州高新区将发挥高新区基础研究的集聚优势,着力于不同学科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整合与转化,形成科技产业化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结合世界产业发展方向和地区产业优势着力发展与上述产业相关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1.
科技新城以广义的生态和谐为目标,发展模式更具可持续性,是高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发现,高新区与科技新城互动发展的实现路径具体体现在创新网络化、产业生态化、功能社会化和环境生态化4个方面;针对“四化”的实现,从制度和政策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支持、人才供给、市场机制几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以期为高新区的顺利转型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影响项目管理的因素有许多,对高技术企业而言,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高技术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建立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是高技术人才管理的关键。研究了项目组制的业务流程和运作机制,并提出如何在项目组中对现阶段的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考核和激励。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需要其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共同支持,其中税收环境就是一个重要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4.
孵化器产业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孵化器能够发挥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走向市场的桥梁作用,实现孵化器的产业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科技创业社会网络的进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高科技创业社会网络的类生态学特征,阐述了高科技创业社会网络进化的过程和规律,并构建了基于Logistic过程的协同进化模型,最后对网络中的学习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夏永林 《经济师》2005,(3):38-39
文章通过对顾客导向战略的形成及其作用的分析 ,论述了顾客导向作为经营观念的一场革命的意义。文章的中心部分在于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 ,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 ,顾客导向观念存在的局限性。为了克服高新技术企业在营销中存在的诸多的不确定性 ,只有超越顾客导向战略 ,立足于未来市场的竞争与挑战 ,未雨绸缪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高新技术企业社会责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社会责任正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但鲜有专注于高新技术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行业特点,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契约论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社会责任模型。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高技术产品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技术企业营销沟通面临的两个特殊问题,消费者的忧虑心理和市场的不确定性,进而围绕这两个问题,提出了成功实现营销沟通的对策,即必须在沟通的过程、使命、组织、对象、方式和手段等6个方面实现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组织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与评价方法,结合我国实际,经济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定义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与主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五大产业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依其本质特征和演变过程,可以构造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进行整体评价,1998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测算结果为14.43%,表明我国总体上已进入 高新技术产业化成长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新技术专利引进与创新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居民高新技术专利申请与授予数据分析 ,探索高新技术领域中外居民专利申请与授权构成动态。同时 ,通过对我国市场、进口与中外专利申请之间关系的计量分析 ,揭示高新技术专利保护的有效性、专利申请的行为和行业技术特征 ,反映国际间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动态关系 ,讨论外来知识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