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马来西亚有10所高等私立大学,4所外国大学分校,652所私立学院,这些私立学院都发展得相当成熟,英迪学院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李娜 《魅力中国》2014,(7):185-186,197
2012年,俄联邦教育部进行首次非国立高等教育机构自愿监督。自此之后这便成了每年的必修课。过去两年的结果证明,俄罗斯的整个高等教育体系都需要进行大改革。仅在去年,就发现135所高等教育机构“不迭标”,这其中就包括127所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一方面.这体现了俄联邦教育部的良好初衷,确保体系内的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是能够提供高质量教育的机构。另一方面。这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即监督时所采用的标准是否能公平地评估出了“迭标状况”。虽然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评估标准完全相同.但由于起初他们的地位并不平等,所以用完全相同的标准对他们进行评估到底公不公平呢。当前的现状是,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平等只是口头上的,而事实上这两种高等教育机构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社会上刚刚对私立大学产生一点信任的时候.这种监督情形无疑又让私立大学的负面形象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3.
2000年7月12日至25日,笔者随山东财政学院教育代表团应邀访问了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大学、斯坦福大学、锡拉丘斯大学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对美加高等教育的开放性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并生出了一些感想。一、政府、社团、企业和个人多元主体办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并举,多种形式的大学共同发展。美国的高等教育是从殖民地时期民间创办私立大学开始的。1636年,移居北美的英国清教徒创立了殖民地时期的第一所教会高校——哈佛学院(哈佛大学前身)。1746年,百万富翁约翰·普林斯顿斥巨资创立了私立普林斯顿大学。1776年美国独立…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是美国私立大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宗教文化、个人主义文化和美国社会的宽容文化三个层面的多元文化对美国私立大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说明了具有五千年深厚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私立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及其校训等各个方面,给私立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无穷的动力。提出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经验中获益,走中国特色的私立大学发展之道,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私立学校的研究和经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来,美国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技发明也走在世界前列,21世纪诺贝尔奖得主中有三分之一为美国人.这些惊人成就的取得,除了美国富有创造性的人文精神外,应该归功于美国的高等教育.而对这些发明贡献最大则是美国私立的大学院校,美国的名校中90%都是私立大学.反观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公立大学不断发展变强的同时,私立大学却未能有公立大学的规模和教学水平.文章通过分析现令中国私立高等教育的现状,并借鉴国内外私立大学的成功经验,为未来中国私立大学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到身价数亿的董事长,从新东方到创建中国高质量的私立大学,他在继续创造着"新东方"的新神话. 新东方渐渐成为了中国学子心目中英语培训的圣地.短短10多年,新东方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私立教育服务机构,在全国拥有36所学校,6000多名教职员工.分布在36个城市.此时,新东方的掌舵者俞敏洪有了更远的谋划,他向记者透露,将创办中国最高质量的私立大学,主要面向农村贫困孩子.  相似文献   

7.
1开放私立学校快速扩充高校  台湾省历来比较重视高等教育,其高等学校的数量较多。  在 80年代,台湾的高等学校一直在 100所上下徘徊。从 1985年起进行私立高等学校的筹备和兴办,促进了高等学校的快速扩充; 1994年公布和实施“高等教育法”,强调高等学校自主的原则,高等教育开始松绑。目前台湾已拥有 135所高校,其中公立高校 57所,占高校总数的 42 2%;私立高校 78所,占高校总数的 57 8%。私立高校在台湾高等教育数量扩充方面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著名的台湾石化工业巨子王永庆,为回馈社会,曾于 1987年兴办长…  相似文献   

8.
龙春雨 《中国西部》2012,(33):115-117
近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的文化、教育中心是北京,今天北京的高等教育机构有近百所,其中绝大多数是公立性质的,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即民办大学为数不多。可历史上北京的私立大学不是这样的,曾撑起一片别样的中国现代教育的天空。  相似文献   

9.
嗣大洋 《中国经贸》2008,(19):28-29
从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到身价数亿的董事长.从新东方到创建中国高质量的私立大学,他在继续创造着“新东方”的新神话。  相似文献   

10.
邢菊红 《魅力中国》2010,(32):375-375
私立大学是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南开大学作为民办私立的成功典范,可谓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奇迹。其在校长精神、办学目的与教育理念、办学观、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有鲜明特色。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校迅速发展,在发展速度、规模和层次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民国私立南开大学与当代民办高校在校长、教师、办学理念与目的、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对比,总结出民国私立南开大学对现代民办大学提高办学质量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高海榕  康立贞 《魅力中国》2009,(15):142-142
美国私立高校的成功之道在于合理的市场定位。私立研究型大学拥有很高的声望,并面向全国招生,它们是提供最好的高等教育的代表。私立文理学院大多数有悠久的历史,主要面向特殊的受教育群体招生,它们是提供有特色的高等教育的代表。私立城市大学名望较低,主要面向地方招生,它们是提供更多的高等教育的代表。本文从美国私立高校的定位中得到启示,重新审视我国民办高校自身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潜能,促进大众化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3年4月28日,经李先生介绍,河北省宁晋县私立开发学校董事长宋先生与中国资金项目网副总经理兼运营总监李雁冰签订了融资委托协议。但让李先生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善意竟将这所私立开发学校推入了一场骗局。  相似文献   

13.
一、民办高教历史久远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最早始于80年代之初。近20年来,民办高教从小到大,从少到多,至今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兴旺发展的景象。仅北京市就有90余所,在校生达25万余人。全国有民办高校1200余所。民办高校的出现和发展,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产物,它打破了过去由政府包办的单一的办教育的体制,是我国教育体制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解放前我国曾有私立大学,世界各国也都有私立大学,而且有许多是很著名的,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等。因为教育是一种社  相似文献   

14.
从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到身价数亿的董事长,从新东方到创建中国高质量的私立大学,他在继续创造着"新东方"的新神话。新东方渐渐成为了中国学子心目中英语培训的圣地。短短10多年,新东方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私立教育服务机构,在全国拥有36所学  相似文献   

15.
1993年秋,在衡阳大地上诞生了一所民办全日制完全中学,它就是许光程白手起家、独立创办的私立湘南实验中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第一所私立中学。经过六年的努力,学校由原来租赁别人房屋到现在自建校舍,两栋现代化五层教学大楼和宿舍楼已拔地而起。教学班由原来的8个发展到现在的15个,学生人数由原来的3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900多人,教职员工由原来的18人发展到现在的60多人,私立湘南实验中学日益壮大。志在办学白手起家许光程出身农村,1979年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湖南三师,毕业分配在一所乡村中学任教。三年后他又考上了衡阳教师…  相似文献   

16.
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教育.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会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教育发展的重点,且基础教育主要由国家财政承担费用,这就解决了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日本的高等教育非常发达,私立大学中有很多名校.这是因为私立大学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能够根据社会对毕业生技能的需求设置专业,以及日本政府对私立大学的资助.这些都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第三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日本在改革高等教育的同时,目前正在积极改革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制度。根据临时教育审议会第一次咨询报告关于改革高考制度的建议,文部省于1985年成立了由国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和高中三方有关人员参加的“大学入学考试改革协议会”,对大学招生工作进  相似文献   

18.
从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到身价数亿的董事长,从新东方到创建中国高质量的私立大学,他在继续创造着“新东方“的新神话。  相似文献   

19.
硅谷的大学     
尼克 《沪港经济》2011,(12):62-63
硅谷有两所著名的大学:私立的斯坦福和州立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人认为这两所学校是硅谷成功的原因之一。其实这话并不全面:第一,硅谷并不是好学校林立的地方;第二,硅谷的人才来自世界各地。全球好学校最密集的地方应该在美国的东北部,尤其是马萨诸塞州和康涅狄格州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民间办学历史悠久,早在2500多年以前,孔子便首创私人聚徒讲学,推动私立教育的蓬勃发展。今天,海峡两岸的港台等地已经形成成熟的现代大学。虽然在大陆公办高校起着主导地位,然而民办高校亦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正出现一批知名度高、师资雄厚、特色鲜明的民办大学。对比国际一流私立大学,中国的民办高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意味着它们在未来大有可为。而一大批有志于改变中国教育的工作者,正积极推动中国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