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转变”是人口类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化的演变过程,实现人口转变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重要表征。贵州人口转变速度相对较慢,各种转化度量指标与全国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进入新世纪后贵州进入了低生育水平阶段,但必须继续强化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降低生育率,落实各种政策措施降低死亡率,加快人口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计划生育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但在贯彻执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快,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空粱”家庭的养老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现。我国养老保阵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把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阵制度与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有效结合,适度调整现行的生育政策,是新时期解决新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部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统筹城乡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采用层次分析法等对中部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中部农业人口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资源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各个省份可持续发展水平也不平衡.我们通过提高中部农业技术创新水平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高农业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可持续性,培育新型农民,可以建立起农业人口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机制,以促进中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十六人报告强调:“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需要应对多方面的挑战,其中包括“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和“社会保障的压力增大”。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首先受到人口老龄化冲击的社会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自90年代提出以来就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遵循的发展战略,针对中国“人口基数大、素质低;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现状,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国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具体包括控制人口,提高素质,扩大就业,关爱老年人,走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的宏伟目标。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重要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自然、区城和城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不受行政区划限制的地域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和社会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保持和谐、高效、优化、有序的发展。江苏实现“两个率先”,要瞄准“加快沿江沿海开发”,目标锁定在“实现‘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8.
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是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化素质与人口生育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化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人口的质量,而且对人口的数量也产生影响。人口生育水平随化素质的提高而趋于下降,因而提高人口的化素质对计划生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人口发展呈现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劳动力人口持续增长、老龄人口持续增长、人口城市化发展缓慢的“三长一慢”的特点。实现江西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一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投资效益;二要加快人口城市化发展;三要改进养老保险体制;四要维护和利用江西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0.
自1993年以来,俄罗斯人口一直呈现负增长的态势。前总统普京在其发表的年度国情咨文中称,人口问题是事关国家安全战略的“最尖锐的问题”。人口不断减少愁坏了俄罗斯,人口危机对其国家的生产、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心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俄罗斯政府和立法部门纷纷拿出措施,实施“人口新政”,鼓励育龄夫妇生育更多子女,以应对人口危机。俄罗斯在应对其人口危机过程中的做法和经验,可以为中国在解决其人口问题、制定人口政策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作为城市化水平较低但发展速度较快的省份,面对资源相对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的压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选择“成本内化”的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科技创新,建立低能耗、多元化健康型消费方式,调 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有效抑制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耗竭与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生产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有机统一。而统一的基本点是作为生产的“人手”与作为消费的“人口”的统一,家庭则是这个基本点的最终单位。经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在家庭内实现两类生产的统一,就是要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规律进行投入与产出的分析,以家庭幸福最大化为目标,调节资源在两类生产的配置,使“人手”与“人口”首先在家庭供养关系层次即供养自身以及供养与被供养之间得以均衡。在这里,家庭两类生产包括面向市场交易的家庭商品性生产、面向家庭内部需要的家庭消费性生产和面向生命繁衍的家庭生育性生产,三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家庭生产体系,形成了社会生产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两型社会”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要遵循“生产过程生态化、经济运行生态化、消费方式生态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构建“两型社会”的税收激励机制的目标由“生产过程生态化、经济运行生态化、消费方式生态化”三个子目标组成。本文为实现每一子目标,分别从三个环节给出“两型社会”税收激励机制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由“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发展而来的,已经实现制度全覆盖,但是还存在养老金给付水平过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缺乏科学增长机制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养老金给付的适度水平区间,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立足于满足居民“生存公平”需求,给付水平不宜过高,也不能过低:给付下限是满足最低生存需要的恩格尔系数标准;给付上限是保证基本生存需求的生活必需品消费水平,目前可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进行测算。应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以适度水平为目标平衡地区差距,并不断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认识上的飞跃可持续发展是在80年代针对由于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联合国的建议,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基础的发展”,实质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杜绝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经济增长的做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滚滚流动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之同步的还有对地球母亲、人类自身的伤害。当今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人口膨胀,耕地锐减,森林过量采伐,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水危机,资源短缺,核污染,臭氧层的空  相似文献   

16.
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强调,必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特征,并不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继续维持人口数量的巨大规模;中国人口负增长是市场发挥决定作用的必然结果,激励生育的政策效应之所以呈现递减趋势,根本原因在于更深层次的经济制度安排;人口数量的增长并不等价于生产力的提高,对人口增速下降作出简单的负面评价并不可取;担忧人口红利消失会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观点是缺乏说服力的;“老龄”以及“老龄化”是一个动态概念,应当辩证分析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效应;中国式现代化若要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将人口红利逐渐转变为人才红利。如果仍然沿用传统思维方式来看待人口格局,就会忽略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错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雒多的农村人口变成了城市人口。导致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一些地方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使处于新的生存环境的农民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失地农民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是一个事关我国城市化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整个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问题。为此,就农村征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失地农民所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构建影响中国家庭生育决策的四维模型,并利用1991—2011年CHNS面板数据分析家庭生育意愿的变迁及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个人、家庭、区域和政策因素都会影响生育意愿。城乡、区域和不同结构家庭之间的生育意愿趋同意味着现行的差别性生育政策的基础已经逐步发生改变,政策重点需要从维持低生育水平转向考虑家庭内在生育意愿的主导因素,由“约束型”转向“引导型”;生育政策对生育意愿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但在一些情况下不可预估,政策不确定性和不公平性可能导致生育意愿产生意想不到的逆向变化,因此未来更应关注政策过渡的平稳性和群体间的公平性,引导人们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政策的人性化、家庭化和与其他政策的相互配合也应成为未来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新型生育文化在我国已逐步形成,并且对稳定当前低生育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一般由制度层面、习俗层面、观念层面和发展层面的建设构成。计划生育保障体系是国家为解除计划生育家庭的后顾之忧而建立起来的各种保障制度和措施。建立和健全计划生育保障体系既丰富了新型生育文化的内涵,又为新型生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现有人口情况,例如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及现阶段的低生育水平不稳定等系列问题,建立中国人口预测模型。本模型从多元线性回归函数着手,最终建立起中国人口总数Y与时间X的函数。过程中应用大量可靠的人口数据,(其中人口数量单位均为:万人)。以及运用TSP软件,MATLAB数学软件和EXCEL等工具,对已知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统计,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的拟合,以误差最小为基准,择优选取出反映人口数量变化的最佳因子,建立起影响各因子与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子模型。将人口函数引领到多元函数上来。通过各种因子的综合作用,最终反映到我们建立的中国人口总数与时间的模型上,从而能够起到有效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