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价格发现,对劳动力价值的明确,这就与传统的工资分配制度产生矛盾。以岗位为核心的管理带来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员工招聘、培训、考核均以岗位为基础,使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
郑春晖 《大陆桥视野》2012,(18):53-53,55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价格发现,对劳动力价值的明确,这就与传统的工资分配制度产生矛盾。以岗位为核心的管理带来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员工招聘、培训、考核均以岗位为基础,使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价格发现,对劳动力价值的明确,这就与传统的工资分配制度产生矛盾.以岗位为核心的管理带来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员工招聘、培训、考核均以岗位为基础,使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4.
不论电工、钳工、锅炉工,不分青年中年和文化程度,只要技术过硬,月薪不低于3000元,远远超过大专以上学历的岗位工资。如此优厚条件,却很难聘请到一名合适的技术工人。这是发生在浙江省湖州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一幕。无独有偶,去年,深圳市第三次向社会公布当年劳动力市  相似文献   

5.
朱瑞 《经济问题探索》2001,(11):104-10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向企业供给劳动力,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需求劳动力.由生产要素的使用者(企业)向居民户支付要素报酬(工资),通过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率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劳务生产的职业岗位上.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社会的经济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核心机制就是工资机制,没有健全的工资机制,就不会有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而劳动与工资、劳动力与劳动力价格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工资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价格作为劳动力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当然要受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并在劳动力市场中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我们早就明确过,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必须“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控指导。”  相似文献   

7.
刘云霞 《经济论坛》2005,(20):46-48
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劳动力市场通过其自身的运行机制对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劳动力进行分配,以求达到人力资源的配置利用的最优状态。为了便于劳务买卖双方的联系,建立了许多有形或无形的机构场所来促进劳务买卖双方的沟通,以交换彼此有关价格和人员素质的信息,并在谈判取得一致后签订合同,将劳动力配置在一定的劳动力岗位上。而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劳动力市场的配置功能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必然加剧工资不平等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经济学界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共识:美国等OECD国家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教育升水(不同教育水平工人的工资差距)持续上升是由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的。但90年代共识无法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下教育升水并非总是上升的事实。此外其理论基础在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下抑制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腐蚀效应和提升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市场规模效应会加剧工资不平等。本文指出其理论基础的缺陷,并将教育效率和劳动力市场的技能供求关系整合在一个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工资不平等都处于内生演化的动态模型中。本文证明技术进步率的提升在短期会提升工资不平等,但当教育系统的效率处于一定的区间时,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在长期会降低工资不平等。因此,本文的研究挑战了90年代共识的悲观论点,并丰富了有关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对于工资不平等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美日两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趋向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的美国模式 ,是指以注重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任意就业政策、实行制度化的管理、对抗性的劳资关系和强调物质刺激的工资制度为特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强调发达的劳动力市场在调节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美国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发达 ,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极为激烈 ,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几乎都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得到满足。这种基于短期的市场买卖关系的政策使得美国的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较低 ,流动性大 ,企业员工的稳定性较差。②有着详细职业分工的制度化管理。这种职业分工为企业招聘新的员工 ,评定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村过剩劳动力长期存在的现实,从经济学角度须考虑供求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从劳动力需求来看千方百计开辟更多新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问题;另一方面,从供给来看,加强农民工的人力资源积累,使之匹配就业岗位。农村劳动力供求离不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且长期来看,劳动力供求必须由劳动力市场调节。文章从构建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角度探讨突破劳动力流动的制约因素,顺畅农村劳动力流动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1.
尚长风 《经济学家》2003,(4):123-124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以竞争机制为主,且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竞争机制在劳动就业中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竞争机制以及劳动者自身素质也决定了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失业者在该市场上重新就业的可能性极低。既然如此,失业者为何宁愿选择自愿失业也不到二级劳动力市场上去就业?决定劳动力选择就业岗位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收入,让我们先看一下收入是否构成了再就业障碍。假设劳动者在一级劳动力市场上失业后,在这个市场上重新找到工作的概率为p,在二级劳动市场上就业所得工资相当于一级市场工资的折扣率为a。如果p等于a,那么…  相似文献   

12.
一、理论与政策 新凯恩斯主义在对劳动力市场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工资粘性理论。研究者们从不同方向来阐释工资粘性,并提出工资粘性的产生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失灵,只有通过政府干预,市场才得以出清。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岗位绩效工资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作用,通过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深入剖析,表明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采用绩效工资的薪酬体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张莹玉 《财经研究》2001,27(8):40-44
本文探索知识经济的新特征是新凯恩斯主义工资粘性理论发展的客观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核心要素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博弈行为导致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的工资 管理功能变化,并认为面临知识经济挑战,新凯恩斯主义工资粘性理论对我国企业在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对策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工资市场定位理论——资本主义市场均衡工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工资市场定位理论阐明劳动力价值范畴的市场形成机制,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市场运行必然将工资定位在劳动力价值水平,从而保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马克思首先是从资本积累,也就是投资,与市场工资的关系来讨论这个问题的。投资与市场工资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市场均衡工资。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中必然会出现相对人口过剩的现象。相对人口过剩成为工资市场运行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市场均衡工资必然定位在劳动力价格(价值)水平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劳动力市场中企业的失信行为已对就业者的利益及劳动力市场的顺畅运行造成严重影响。由于企业信誉度属于企业的私有信息,就业者在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工作时对企业信誉度知之甚少,通常只能根据企业提供的工资合约进行判断,因而造成在不对称信息下就业者权益受损的问题。在委托一代理理论框架下,认为具有特殊技能的就业者,可以通过一个与工资支付相关的劳动合约同企业进行讨价还价,用以预防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席安排。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和农民工工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和工资理论,我国劳动力市场是雇主需求主导的垄断型竞争市场,导致农民工工资过低,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多种不利影响。应采取政府干预劳动力市场、调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培育并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等措施,为提高农民工工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价值指作为商品的劳动力的价值,工资作为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主要方法,对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更加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宝华 《时代经贸》2012,(24):210-210
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定员管理是实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劳动力需求预测)的前提。定额定员工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体现在组织机构搭建和岗位设置合理化的基础上,运用量化的方法,使每个工作岗位对员工的质与量的规定更加明确,从而为实现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员工素质)的优化配置,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正常运作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涛  盛柳刚 《经济学》2007,6(3):817-840
本文从区域劳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城市间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融合。我们介绍了分析区域劳动力市场的理论框架与国际经验,并利用住户调查数据发现,1988-1995年间,随着工资和教育回报率的上升,它们在城市间的差异有所扩大;虽然区域间的工资收敛并不显著,但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工人工资收敛速度快于受教育程度高的技术型工人。针对这些实证结论,我们提出了促进区域劳动力市场统一的配套改革措施,以及建立全国性的以身份证为核心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