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元媛  赵玉林 《特区经济》2007,219(4):89-92
德国经济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产业的集聚发展,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本文从分析德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类型、动因着手,考察和总结了德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突破带动经济增长效应的规律和经验,并指出对于发展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并突破性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加快培育高技术产业基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要遵循高技术产业集聚化发展规律,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浙江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培育和发展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尽快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增长极,辐射和带动全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许勤近日表示,产业集聚是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将借鉴国际经验,推动高技术产业集聚式发展。他认为,产业集聚能够细化分工,充分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降低交易和创新成本,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企业形成人力资源和生产成本优势,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有利于提升产业和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区位熵Eij和行业集中度指数CRn指标,对中国31个省、市、区高技术产业2000—2009年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集聚程度不断提高,多数内部行业的空间集聚程度也呈逐年增强趋势,产业内不同行业的集聚程度在区域间具有显著差异。最后,针对全文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环境规制的正、负外部性通过企业的区位选址来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发展。利用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及其上、中、下游的环境规制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分区域还是整体,长江经济带的正式环境规制和高技术产业集聚之间都存在"U"形非线性关系;除了中游地区,长江经济带上游、下游和整体基本都还处于"U"形曲线的左侧下降阶段,即正式环境规制和高技术产业集聚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在非正式环境规制中,收入水平是一个重要因素,它对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各区域应根据实际情况划分环境规制强度,以达到"U"形曲线的拐点。同时,各区域还应该注重引导消费者偏好向绿色健康发展,倒逼企业科技创新,吸引高技术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6.
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通知称,决定在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地区,建设6个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24个行业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促进全国高技术产业集聚,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5年,浙江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程度和产业层次日益提高,产业集聚成效显现,自主创新成果累累。但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省市相比,浙江高技术产业还存在较大差距,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顺应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的趋势,加快浙江高技术产业转型和发展,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差距,将是“十一五”时期浙江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集聚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爽 《特区经济》2010,(1):33-35
本文对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水平和专业化程度进行了测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提供了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珠海要建设成以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城市,必须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不断提升珠海经济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初步形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本文通过对高技术产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珠海构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然而整体规模不断增大的同时,地方政府的地方利益最大化的做法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有限的资源分散化,导致产业效益偏低,极大影响着我国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本文首先利用我国2004年—2008年的分行业省级面板数据,从外部性与产业集聚的角度,实证地检验了专业化外部性与产业增长的关系,然后又进一步的利用结构相似系数和区位熵深入地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同构性情况。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2007-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创新投入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投入整体上对高技术产业集聚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且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在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从低向高变化的过程中,创新投入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呈显著递增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分布;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总体呈递增趋势,且中部地区的不如西部地区显著。  相似文献   

12.
高技术产业生态位的构建与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位构建具有不同演化模式是高技术产业对资源环境选择在不同尺度上存在不同选择的结果。我国高技术产业生态位的构建遵循生态空间演化的集聚与扩散效应,是产业要素从原有生态空间分离,进行生态区位选择,在新的生态区位上进行产业集聚与空间扩张的过程。高技术产业生态位构建可以通过多稳定平衡态而成为产业强有力的进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山东产业集聚的发展,通过分年度、分行业以及分地域的方式测算了山东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点,并以区位熵为指标分析了2010年山东制造业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通过对山东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和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得出两者相互促进的关系。最后针对如何合理使用外资和如何发挥产业集聚的带动作用提出: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外资投向,促进山东产业集群升级,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形成以技术、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4.
关于浙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要突出自主创新、集聚化发展、内外并举,并要利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张弢  张博 《科技和产业》2015,15(4):34-39
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河南省、山西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中部六省的高技术产业—医药产业的区域层次数据进行分析,以区位熵作为产业集聚度的衡量指标,利用BP神经网络法测算技术创新数据,对技术创新水平进行衡量,进而测算产业集聚度和技术创新的Pearson相关系数,验证产业集聚度和技术创新的正相关性,并结合图形进一步分析二者关系,探究二者发挥最大协同推动经济发展时产业集聚的最佳规模,为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对经济的协同推动作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浙江经济》2014,(7):2-F0002
杭州江东市本级区块(前进工业园区),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战略拓展区块,是国家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浙江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规划面积40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17.
普雁翔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9):68-71
文章利用塞尔指数和动态分解方法对中国几十年产业集聚变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产业地理集中程度总体上不断提高的同时,不同产业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从区域特征来看,南部沿海的兴起最为显著,而作为“工业基地”的东北经济区地位下降。南部沿海的集聚速度最高,东部沿海次之,而东北部则呈现强烈的流动和分散趋向。从产业特征来看,高技术类产业以及自然资源类产业不仅集中程度高而且仍处于集聚加速的阶段;传统产业如纺织业和一些集中度低的行业则表现出分散化趋向。  相似文献   

18.
孟寒  严兵 《世界经济研究》2020,(4):95-106,M0004
文章以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样本,探究产业集聚如何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结论表明:第一,产业集聚能够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且这种促进作用对市场寻求型OFDI更大,集聚区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主要是开拓市场,并没有造成"产业空心化"的问题。第二,集聚区内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越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越高,表明地区-行业内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正向"溢出效应"。第三,产业集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要小于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高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作用,并且对民企和中等规模企业"走出去"的促进作用更大,集聚促进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存在于东部地区。第四,生产率提升是现阶段产业集聚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作用渠道,中国产业集聚可能存在国内产业转移、国外寻求市场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基地,本文以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的特征性事实为基础,从动态视角分析研究2002、2006、2010年上海、浙江等地27个细分产业转移变化,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研究该区域集聚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部分省市集聚水平正在降低,上海制造业向高技术含量、高创新效率方向发展,在其产业转移中,高消耗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浙江主要承接对象,长三角存在集聚特点。最后笔者从资源配置、环境改善及产业发展调整,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教育体制改革与人才流动等方面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发展阶段,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嘉兴市秀洲区在这一轮产业竞争中能否有所作为,主要取决于能否实现区域特色规模产业在产业总量和产业层次上的新突破。发展区域特色规模产业要立足“小企业、大集聚;小产品,大产业”的战略,立足秀洲区现有的产业比较优势,实施“双轮”驱动,全办推进产业集聚和产业创新两项基础工作。通过产业集聚推动产业扩张推进区域集聚。要结合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基础,从有利于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对全区五大产业集聚发展作出优化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