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云秋 《济南金融》2001,(12):59-59
会计支付结算监管在中央银行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货币、信贷政策措施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新旧体制的交替,在支付结算监管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是:结算监管队伍的力量和素质不适应、监管的力度不够、监管的手段落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认为,加强支付结算监管应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2.
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支付宝、微信等一些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第三方支付和结算平台不断涌现,从而在支付和结算业务方面,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银行必须对传统的支付和结算手段进行革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方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另外,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与支付和结算业务的不断深入结合,给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监管也带来了一些难题。因此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进行创新,并针对支付结算业务的创新进行监管的革新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背景下,笔者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创新与监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支付结算领域中金融科技的应用具有较强广泛性,金融科技在给支付结算行业带来前所未有新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支付业务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给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明确提出要强化监管科技,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本文主要针对监管科技在支付结算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监管科技在支付结算领域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陶平 《金融纵横》2007,(17):57-59
维护金融稳定是《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央行三大主要职责之一,而支付结算工作是银行业资金往来主要内容,直接关系到金融业稳定和国民经济及居民个人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关系到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但随着现代化支付手段广泛运用,相应的配套监督管理办法没有跟上,原有的支付结算管理法律法规没有及时修订,加之对新的支付结算方式和要求宣传不够,在支付结算工作中出现不少问题,支付结算监管工作明显弱化。本文从支付结算监管弱化现象原因入手,探讨加强监管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支付结算体系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银行账户体系,二是支付结算工具体系,三是支付清算系统,四是支付结算管理体系。银行账户是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基础和门户;各种支付结算工具是转移资金的载体;支付清算系统是最终实现资金清算的渠道;统一的支付结算管理,是我国支付结算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发行金融业务电子化的发展,收购资金非现金支付工具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应用,充分利用银行卡、网银等现代支付工具,有效地减少现金直接投放,既符合客户新的结算需求,也符合农发行收购资金监管和人民银行现金监管的要求。但在基层农发行结算业务推广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支付结算业务代理,是指金融机构双方之间,一方委托另一方办理其支付结算业务的行为。为推动和规范代理业务开展,2000年7月,人总行颁发了《支付结算业务代理办法》。实行支付结算业务代理制,是支付结算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对改进金融服务,尤其对中小金融机构畅通汇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新的支付结算工具不断推广和应用,支付结算手段越来越先进,特别是现代化支付系统的推广和上线,随之而来的风险也不断加大,支付结算监管工作显得日益重要。但从近来发生的一起结算纠纷来看,支付结算监管"真空"现象应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银行对支付结算渠道的扩大和票据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为客户提供了多种支付结算服务的同时,在业务处理和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的损失,将直接影响银行、企业资金的安全。因此支付结算业务是财会工作的重点内容和重要环节,重视和防范其风险显得非常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肖必双  罗学 《中国金融》2005,(24):67-68
修订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保留了央行对金融机构执行存款准备金.支付结算、外汇管理、反洗钱规定情况等9大类业务的现场监管权。目前.人民银行各项职能的正确有效履行需要逐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现场监管。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票据业务和电子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相继于1996年、1997年制定实施的《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已不适应目前支付清算业务发展需求。加之2003年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对目前支付结算管理的职责界定不清,表面上看人民银行、银监会都在管,其实很多支付结算监管业务又处于真空状态。因此,给基层的支付结算业务监督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存在很多问题,亟需进一步规范完善。  相似文献   

12.
要重视解决银行支付结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庆岑  黎学斌  梁广 《海南金融》2005,(9):63-64,71
银行支付结算是商业银行传统的服务性业务,随着银行电子化各网络技术的发展,银行支付结算工作进入了新时期。但由于旧的结算手段、监管手段不适应,直接影响支付结算功能发挥。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重新修订银行支付结算制度、监管制度和内控制度,提高支付结算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支付结算制度下,各地农村信用社虽然都有自己的清算网络系统,但是异地资金汇划业务渠道不畅,严重制约了信用社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当前,农村信用社异地资金结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信用社异地支付结算功能不全,结算工具种类少,主要还是靠现金支付、支票结算,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二是信用社异地资金汇划要通过当地农信社电子汇兑清算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一、村镇银行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从村镇银行的发起机构情况来看,大多数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机构等地方性银行机构作为主发起行,与当地企业、自然人合资设立的。大部分村镇银行能够按照《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规制度规定开展支付结算业务,参照主发起行的制度规范,建立较为完善的支付结算业务操作流程、内控制度,有效保障了支付业务合规、健康开展。但总体而言,村镇银行支付业务规模普遍较小,支付结算产品与服务品种较为单一,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杜雅玲 《青海金融》2010,(12):46-47
人民银行作为支付体系的组织者、管理者、监督者,应充分发挥好法律赋予的支付结算管理职能,加强支付结算调查的研究,不断改进支付结算手段,维护支付体系安全稳定,逐步建立支付结算监督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支付结算的监管力度,防范支付风险和案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付阳 《西南金融》2006,(4):57-58
处于我国金融业最基层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由于结算手段相对落后、结算工具单一以及办理结算业务的依附性较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业务的发展。因此,改变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落后状况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浅析小额支付系统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对资金运行效率的进一步要求,便捷、高效的资金支付清算方式在现代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人民银行统一组织开发的中国现代化支付结算系统——第二三代支付结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小额支付系统,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运行。小额支付系统具有普通贷记业务、定期贷记业务、普通借记业务、定期借记业务、信息服务业务、通存通兑业务等13项业务功能,随着各项功能的陆续开通,将全面实现各家商业银行跨行、跨地域的资金支付清算,揭开了支付结算历史上的新篇章,并将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别是个人业务和中间代理业务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各商业银行在面临新的业务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对有效客户资源争夺的新的挑战,对商业银行来说面临着重新洗牌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正>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自昆明市区划调整后,工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集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占主导地位转变为分散的集体和个体工商户并存。2005年以前登记的贷款户271户,2010年10月已登记的贷款户为1118户。随着我国经济跨越式的发展,人才资源、社会信用环境、法规制度、监管手段与方式、支付结算安全管理等存在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困扰和束缚着我们在支付结算工作方面的监管和服务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龙文群 《会计师》2013,(15):62-63
公务消费历来是财务工作的重点,也是财务管理的难点。公务卡支付结算改革一举"解千愁",优化了管理手段,提升了管理效能,为实现军队财务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保障路子,提供了重要保证。公务卡支付结算改革方向很好,但运行监管并非形势大好。当前,全面回顾公务卡支付结算改革的历程,深刻认识监管意义,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发展方向,完善监管措施,对于推进公务卡支付改革深入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吉春娴 《金融纵横》2012,(7):65-67,72
相对于传统的银行支付结算而言,目前我国新型支付结算业务表现在银行新型支付结算和非金融支付结算两个方面。随着银行新型支付结算工具和非金融支付业务的迅速发展,其交易网络化、隐蔽性化和操作远程化、程序复杂化等特征,潜藏许多洗钱风险,亟待重视并加以防范。本文分析了当前银行新型支付结算工具和非金融支付业务潜在的洗钱风险,并从多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