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围绕国有企业控制权的配置,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的马尔科夫精炼均衡模型,在求解博弈均衡的基础上探究均衡迁移的内生性原因,为改革后中国财政分权度的变化与国有企业控制权的不同配置提供解释。研究发现:在改革初期,相对于市场,计划在资源配置中占绝对地位,此时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宏观调控职能以实现各自效用的最大化,中央政府实施财政分权,而地方政府则维持对国有企业的控制权;随着市场的发展,产品价格实现基本统一后,国有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宏观调控职能为以市场为媒介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所替代,此时的均衡路径为中央政府实施财政集权,而地方政府转移国有企业的控制权;亏损补贴和国民收入影响中央政府对财政分权度的选择,但推动均衡路径迁移的关键变量是市场化所决定的国家宏观调控参数。  相似文献   

2.
纵观当前整个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总的判断是,宏观环境趋好,微观基础脆弱,特别是国有企业存在问题较多。要解决这个问题,今后一个时期要在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国有企业的“两改一调”上来,即深化企业改革,增强内在活力;强化技术改造、增强发展能力;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两改一调”既是国有企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在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央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方针,相继出台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概括起来说,主要是明确一个方向,做好两篇文章。明确一个方向,就是市场取向,要坚定不移地走向市场。做好两篇文章:一是做好改革“营”字的文章,改“国营”为企业自主经营;二是做好改革“有”字的文章,改“国有”为多种实现形式。改革到现在,第一篇文章还没有做完;党的十五大开始了做第二篇文章。本文主要讲国有企业如何走向市场的问题。一、企业的生死观——币场观国有企业改革的市场取向,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成也在市场,败也在市场。成,是因为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并且创造了市场;败,是因为经过市…  相似文献   

4.
市场的转型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要强调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这样国有企业就要剥离特殊性,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后,国有企业应该把握时机,在形式上深化改革,同时也要进行体制改革.市场转型下搞好国有企业制度建设,使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5.
放活国有小企业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举措和切入点。“放小”不是只放不管,而是放中有管。在“放小”过程中,必须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做到职工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收,国有资产不流失。  相似文献   

6.
财政补贴、竞争能力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约束硬化是国有企业转换机制的重要前提条件,但是经济转轨国家的实践表明,对财政约束硬化在大部分转轨国家都没有做到.尽管产权学论者和外部环境论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但都不说明政府为什么对硬化国有企业财政约束"知而不能为之"的原因.本文通过建立政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三者间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发现,政府对国有企业预算约束是"软"或"硬"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财政对国有企业的预算是"硬"还是"软"内生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改革的方式选择,以及国有企业本身的竞争能力.因此,转轨国家应该考虑国有企业自身竞争能力情况,在改革不同阶段采取灵活的财政手段,保证转轨过程中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从而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经济转型中的基础教育财政分权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体制下的基础教育财政制度低效运行是1985年基础教育财政分权化改革的直接诱因.以"放权让利"为主调的农村经济体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构成了此次基础教育财政预制度变迁的制度环境.实证结果显示,改革后基础教育财政制度运行绩效要明显优于改革前,分权化改革达到了制度设计者的预期目标--增加基础教育投入以扩充儿童入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正>国有经济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而且也承担着整个经济改革的成本,才使得国有经济特别是乡镇集体企业获得超常规发展。1994年末,全省国有工业总产值只占全社会工业的23.3%,商品零售额只占31%,但是上交的财政收人仍然占全社会的51%以上。而且,国有企业的生产力布局,其产品技术结构是联结众多中小企业的支撑点,在每一个中心城市周围,在每一个大型企业的周围几乎都形成了配套协作或者是共同竞争的企业群体。 当人们在看到统计报表上,国有企业的份额在逐年下降的时候,心里总是在嘀咕:年年讲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怎么就是搞而不活呢?这要分析一下我们企业改革的历史过程。企业改革,实际上是从放权简政、放税让利开始的,逐级实行的财政包干制和企业承包制,国有企业虽然收到一些实惠,但相对于基数很小甚至为零的乡镇企业来说,实惠要小得多。各类企业在负债经营上负担是一样的,但在承包后的政策返还上待遇却不一样。这样日积月累,除少数具有明显的产业规模优势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外,相当多数的国有企业由于债务沉重,竞争力下降,被迫陷入亏损和被市场淘汰的境地。,据统计,全省预算内国有企业亏损面为38.4%,盈利企业实现的利润有三分之二被亏损企业吞噬,国有工业企业负债率74.1%,国有流通企业负债率超过7  相似文献   

9.
明晰产权与规范政府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放权让利含有丰富的产权改革内涵。它既使财政从国有企业的融资活动中逐步淡出 ,也使财政不再为国有企业承担盈亏责任。但是 ,这种改革未能实现国有企业的产权明晰化 ,因为它局限于国有企业制度中的经济性层面 ,没有触及国有企业制度中的行政性层面。这是行政权利益左右中国改革走向的结果。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必须约束行政权力 ,规范政府行为 ,必须改革国有企业制度中的行政性层面。不然 ,明晰产权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0.
秦永法 《经济》2007,(3):98-98
国有企业本身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使国有企业、国有经济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所以评价企业改制是否完成,应当从改制后的企业能否适应市场、能否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职工能否适应市场等方面来入手,进而判断改革是否到位.  相似文献   

11.
王红 《当代经济》2018,(4):108-109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的关键在于混改后的企业整合是否成功,而财务整合又是企业整合的核心.由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目标、会计核算体系、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针对存在的差异和分歧,分析原因,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解决,以保证财务整合的成功实施,为国有企业混改的成功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着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挑战.本文认为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通过对利益冲突的理论逻辑进行分析,对国有企业在混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利益冲突进行总结,提出协调利益冲突的建议,希望能对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取得良好成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日铭 《经济师》2000,(5):35-36
江泽民总书记强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 ,直接关系和影响财政、金融、价格、投资、外贸五大改革的真正到位和预期效果 ,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目前 ,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关键时刻 ,国有企业改革既取得了巨大成效 ,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 ,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要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 ,除了保持传统的有效的搞活国有企业的方式方法 ,同时要努力在创新上下功夫 ,这是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动力。一、对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掌控企业命运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多成绩,参与社会竞争力度增强,部分企业充满活力.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只是阶段性的胜利,国有企业要得到深层次的改革,真正获得实质性的竞争力,还需要经过一段历程,其要摆脱困境进入国际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我们对国有企业的外在体制和内部体系进行多个角度、多种思路的分析,找出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逐渐陷入停滞,地方债务风险快速积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历史遗留问题,也从另一方面凸显了继续深化分税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该文通过对比中西方分税制改革具体实践,总结了我国分税制改革成效,指出:当前分税制改革的一系列问题实质上是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两种制度之间矛盾的综合体现。后续改革深化要着力于财力与事责匹配、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型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6.
读书     
《资本市场》2012,(5):126
<正>《中国财政改革:1978-2008》作者:杨志勇杨之刚出版社:学习出版社该书集中研究1978年~2008年的中国财政制度改革。财政改革在中国各类改革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还是价格改革,莫不如此。同时,中国财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  相似文献   

17.
议财政、金融和国有企业资金的宏观配置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 改革开放十五年来,财政改革、金融改革、国有企业财务改革,成绩巨大,功不可没,没有这些方面的改革,不会有今天经济改革的成就;否定这些方面的改革,经济改革的现有成就则无法说明。这是肯定无疑的。 但另一方面,从资金总量对比的宏观角度,或者说从资金宏观配置的角度来看,目前财政、金融和国有企业相互之间存在着的却是一种畸形的格局。 二  相似文献   

18.
这里侧重谈一下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的有关问题。一、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的需要最近,中央领导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提高整个国有经济的质量。这可以认为是改革思路上的一个重要变化和进步。过去,国有企业改革是着眼于把每个国有企业都搞好搞活,这种愿望是好的,但不符合发展市场经济的规律。在这种把每个国有企业都搞好搞活的思想指导下,去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把该关该破产的企业都保下来,结果是资产存量难以调整,包袱越背越重,部分国有企业困境越陷越深,工作越来越被动。如果说,过去我们对国有企业进行整体改组调整还有这样那样障碍,那么,改革到了制度创新阶段,必须把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提上日程,否则会贻误改革。第一,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只有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才能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重组,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和竞争主体,自然要适应竞争规律,要讲优胜劣汰,否则,企业没有危机感,没有压力,就不会有追求发展的内在动力,不会自觉主动地适应市场,  相似文献   

19.
正11月11日,广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配套文件——《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公布。广东此次推出的省属国企改革方案,重在优化布局和分类混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广东21家省属国企在广东省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中要充分发挥带头表率作用,鼓励具备条件的省属国有企业先行先试,一企一策、以  相似文献   

20.
余澳  贾卓强 《经济纵横》2019,(12):51-58
本文以民营企业参与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视角,提出民营企业参与地方国企混改能在更广和更深程度上检验我国市场化程度高低、市场机制完善和市场平等机制构建的效果。当前,民营企业参与地方国有企业混改还存在政策制定的挤出、资源要素配置不均衡、国资监管体制强约束、制衡机制缺失及民企自身竞争力不强等困境。对此,应在顶层设计中加强平等机制的构建、优化资源配置、改革国资监管体制、构建制衡机制和做强做优民营企业,从而促进民企更好参与地方国企混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