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14—2017年面板数据,分析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污染的时空特征,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检验雾霾污染的空间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雾霾污染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年均PM25浓度呈下降趋势,PM25浓度呈现出“夏低冬高,春秋居中”的季节变化特征,PM25月浓度均值呈U型分布。(2)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城市PM25浓度高于北部城市,南部城市雾霾污染较为严重,雾霾污染范围呈缩小趋势。(3)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石家庄、邢台和衡水表现出显著的高-高集聚,承德、张家口和秦皇岛表现出显著的低-低集聚。(4)人口密度、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绿化水平与雾霾污染正相关,经济增长、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与雾霾污染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建设数字中国与美丽中国都是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1—2019年我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可视化分析方法探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并且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雾霾污染均呈现明显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特征;数字经济发展不仅可以减少本地区的雾霾污染,同时还能改善邻近地区的环境质量,这一结论经过引入工具变量、替换被解释变量、替换空间权重等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减少雾霾污染的作用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更明显,而数字经济发展对雾霾污染的外溢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大,此外,雾霾污染较轻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雾霾污染的降低作用和外溢作用较大。因此,加大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赋能减霾效应,加强高污染、高排放等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区域间技术合作与信息交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对雾霾污染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剖析财政分权、环保财政支出对雾霾治理的作用机理,对于新时期污染防治精准施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利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实证检验显示:中国式财政分权下,地区间财政支出存在空间策略互动特征,导致地方环保财政支出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偏向,"挤出"效应明显。财政收入分权显著加剧本地区雾霾污染,而在地理距离和经济水平权重下,财政收入分权的提高会使邻近地区的雾霾污染减少,地方政府环保财政支出显著提高本地区雾霾污染治理效果,进一步缓解邻近地区的雾霾污染。当前,财政收入分权和环保财政支出的交互作用,不足以有效治理本地区雾霾污染,对相邻地区雾霾污染治理的积极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冲击及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论文使用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区的能源强度及相关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省区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能源强度水平相似省区倾向集聚分布;城市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禀赋对省区能源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则为负向;从溢出效应来看,东部省区的城市化水平、西部省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禀赋均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东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则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5.
环境污染不但会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带来威胁,而且可能通过影响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演化为一种或多种经济风险。生态风险与经济风险具有内在的联系,然而现有文献对两者的演化效应和路径缺乏深入研究,尤其缺少经验证据。本文选择生态风险中较为普遍和显性的雾霾污染和最可能引发经济危机的金融风险,探讨雾霾污染的金融风险演化路径。首先,地区雾霾污染加剧会恶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状态,但这种影响在短期内不会反映到企业经营绩效的显性指标上;然后,生产经营风险的提高会驱动企业融资需求增长,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雾霾污染引发企业经营风险的隐蔽性,金融机构面对这种借贷需求增长往往会采取“弱控制”策略,导致企业的负债规模和偿债压力显著增加(尤其是短期负债);同时,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的恶化使企业的现金流和抵押品价值减少,导致企业的偿债能力减弱;进而,在偿债压力增加和偿债能力减弱的双重作用下,企业的信贷违约风险加大;进一步,雾霾污染面积和污染程度的持续加大,会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更大的信贷违约风险,进而可能演化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采用1998—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的相关数据和县域PM2.5浓度及天气数据,并以大气层逆温差为工具变量的实证分析发现:地区PM2.5浓度的增加会使得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下降、劳动力成本和销售费用上升,但对销售额和利润率的影响不显著,并在提高企业总负债、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比率、利息支出、财务费用的同时降低主营业务收入和固定资产合计,表明雾霾污染加剧可以通过增加企业偿债压力和减弱企业偿债能力的路径产生金融风险演化效应。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2012年“新标准”实施后,雾霾污染的金融风险演化效应不再显著,表明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不但可以从源头上消除雾霾污染的金融风险演化效应,而且可以通过改善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机制来阻断雾霾污染的金融风险演化路径。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从微观层面(企业和金融机构)探讨了雾霾污染的金融风险演化路径,拓展了雾霾污染的经济效应研究,并深化了生态风险与经济风险之间的演化研究,同时也为雾霾污染的金融风险演化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研究表明,雾霾污染具有潜在的金融风险演化效应,应通过强化环境规制、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以及完善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机制等来阻断其演化路径,以更有效地防范重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6.
结构扭曲导致中国雾霾具有复合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区域性特征,亟需从发展方式导致的结构扭曲视角研究治理措施.构建一套独特的基于2001年~2010年中国省级层面的PM2.5数据集,分析结构扭曲诱发雾霾的机制与效应,结果表明:中国雾霾呈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主要集中于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且雾霾有随时间而加重的趋势;产业结构轻型化有利于减少污染、降低雾霾;城市化水平提高将会加重地区雾霾;产出能耗强度越高越容易诱发雾霾.上述结果在各种情况下均是稳健的,表明中国到了转变发展方式以缓解持续雾霾困境的关键时期.应通过实行区域平衡、产业结构转变及能源结构转换等政策提升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红利”.  相似文献   

7.
结合寻租理论与地方政府竞争理论,以外资企业与地方政府互动为切入点,构建"FDI-要素市场扭曲-雾霾污染"的逻辑框架,基于中国2004~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构造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FDI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FDI既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技术溢出(区域内与区域间)、源自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空间溢出发挥治霾效应,又通过要素市场扭曲(区域内与区域间)与经济规模加剧雾霾,最终总体上有利于治霾;(2)为吸引FDI,地方政府在要素市场上存在"逐底竞争",加剧了要素市场扭曲;(3)要素市场扭曲削弱了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与环境技术溢出效应,并刺激其经济增长效应,从而不利于发挥其治霾效应;(4)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并抑制偏好优质环境的FDI的流入。  相似文献   

8.
结合寻租理论与地方政府竞争理论,以外资企业与地方政府互动为切入点,构建"FDI-要素市场扭曲-雾霾污染"的逻辑框架,基于中国2004~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构造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FDI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FDI既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技术溢出(区域内与区域间)、源自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空间溢出发挥治霾效应,又通过要素市场扭曲(区域内与区域间)与经济规模加剧雾霾,最终总体上有利于治霾;(2)为吸引FDI,地方政府在要素市场上存在"逐底竞争",加剧了要素市场扭曲;(3)要素市场扭曲削弱了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与环境技术溢出效应,并刺激其经济增长效应,从而不利于发挥其治霾效应;(4)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并抑制偏好优质环境的FDI的流入。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市场调节机制的视角分析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因素,采用空间变系数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经典OLS方法无法模拟地域间各种影响能源强度的因素的空间异质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能源资源禀赋与能源强度成正比关系,但GWR回归弹性系数差别很小;工业和重工业弹性的省域间差异性十分显著,是能源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技术进步降低了能源消费强度,但从系数来看,地区间略有差别;在市场调节机制下,能源价格变量在统计上不够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开放有力地降低了能源强度,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对西部地区作用较大,而对外开放对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较大。本文研究结论为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节能减排写进国策,北京市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其他城市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文章通过对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及北京市各种生活能源消费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全面系统地分析与研究居民家庭收入与家庭能源消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当前,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两大重要任务。以雾霾污染表征环境污染,基于30个省份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GS3SLS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识别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两类信用治理策略对雾霾污染的直接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失信惩戒主要通过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技术效率提升和抑制经济规模以治理雾霾污染。第二、守信激励缓解了研发投入对生产的“挤出效应”,从而提升生产效率,但生产规模扩张是造成雾霾污染的主要原因。第三、政府降低市场干预有助于释放守信红利从而推动雾霾治理,但对失信惩戒的治霾效果没有显著影响。第四、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会产生“震慑效应”,使本地高污染产业发生转移,形成邻近地区“污染天堂”;加强守信激励会使邻近地区将污染产业转移至本地,加剧雾霾污染。最后,针对政府提出如下建议:加快形成信用奖惩区域一体化制度,建立污染企业联合警示和禁入机制;持续加大对环保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充分发挥失信惩戒的“震慑效应”;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测算了城镇化发展及其他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并将城镇化发展及其他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效应分解为直接影响效应与间接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镇化率水平提高1%,能够促进能源消费减少0.0890%,对相邻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带来相邻地区能源消费0.1362%的增长幅度。我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力推动城镇化节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针对我国三大地区能源消费水平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方法/过程首先,选取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样本, 利用离差指标将省际人均能源消费总差异分解为东、中、西部地区间和地区内部差异; 其次,运用结构分解模型考察人均GDP、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工业化率对能源消费空间差异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能源消费空间差异主要来自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差异;人均GDP能够解释空间差异的50%以上,三个影响因素对地区内部能源消费差异的贡献率随时间动态变化。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文章提出缩小能源消费空间差异重在平衡地区内部差异,应从监管、政策引导、结构调整等方面缩小能源消费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北京市居民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情况,从北京市居民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节约行为、资源循环利用等多角度进行实际调查,并建立了北京市居民资源节约意识的指标体系。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居民对资源节约和环保关注很高,但参与度不够;产品价格是导致节能产品普及率不高的主要因素;居民家庭资源回收尚有很大空间。依据调查研究结果为政府抓好能源、资源的节约工作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文依次从规模、水平、结构三个角度,分析1999年—2014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能源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中哈能源产品贸易规模扩大,但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集中于石油产品,其中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占主要地位,能源产品产业内贸易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此基础上对中哈能源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考察经济规模、收入差异、贸易公平程度、外商直接投资等四个因素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为发展中哈能源贸易提供实证依据及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实证研究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演变对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结果发现: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有利于缓解城市雾霾污染。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演变对雾霾污染的缓解效应在不同的城市群及不同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度的城市中存在差异。迈入"十四五"新阶段,应立足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目标,持续推动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构建"绿色全球价值链",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新动能。  相似文献   

17.
﹝摘要﹞本文根据三次经济普查中能源消费强度的相关数据,利用基尼系数和ArcGIS空间分析法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动及地区差异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引入工业特征偏向指数和能源消费结构等指标,建立能源消费强度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强度逐渐降低,在全国、地区、省份层面均存在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尤其是东、西部地区间的能源消费强度基尼系数大于0.3。此外,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会极大地提高能源消费强度,而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介绍北京市能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形势,最后提出今后北京市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空气质量改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然而,在财政预算软约束的背景下,地方绿色发展任重道远。基于2005年全国取消农业税改革作为地方财政收入降低的政策冲击,利用连续型DID方法研究了地方财政压力上升对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取消农业税之后,地方财政压力显著上升,进而恶化了城市空气质量。而且财政收入受冲击越大的地区,雾霾污染越严重。这一效应在经过共同趋势、度量方式、敏感性和其他政策冲击等检验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为降低农业税收入减少的影响,地方政府有动机扩大工业投资规模,同时降低环境规制,以保证税源稳定,但是以牺牲空气质量为代价。因此,迫切需要改善地方财政困境,管控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加强绿色发展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0.
绿色     
《中国科技投资》2013,(9):20-20
院士建议将PM2.5治理纳入政绩考核 随着雾霾等污染问题的频发,受影响的地区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周卫健对此建议,应将PM2.5治理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周卫健建议,由于雾霾的影响范围往往可达数万到数百万平方公里,污染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决定了大气污染防治不是一城一地的事情,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雾霾天气需要规模对等的公共治理。因此,应尽快从法律角度对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和手段加以明确,实现雾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