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发展中国家经济实现赶超式发展的途径主要是依靠技术。除了贸易和引进外资以外,发展中国家还可以借助对外直接投资(OFDI),到技术要素密集度高的发达国家去投资,主动获取技术溢出,通过技术的国际传导机制带动母国的技术进步。本文从国内外两个角度概述了近期有关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的文献,梳理了分析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不同理论基础以及OFDI与母国技术进步效应的国际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以及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OFDI发生逆向技术溢出的四阶段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绿地、并购以及合资三种不同投资方式对技术逆向传导的路径、程度的不同影响。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我国18个行业2004~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就我国企业不同方式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长短期分析,并结合行业特点考察上述效应的行业差异。实证研究表明,并购在短期中的效果更优,而绿地在长期中的技术提升效应更好。合资方式对致力于获取海外先进技术的OFDI而言是不可取的。同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采用并购、合资等方式能够产生更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而服务行业采取绿地投资方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人均GDP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外技术差距逐渐缩小的背景下,如何有效促进本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分析对外直接投资(OFDI)获取逆向技术外溢促进母国技术进步的现实路径,具体考察技术势差的变化对这一技术溢出过程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内外技术势差的减小显著促进了OFDI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同时,技术势差的缩小有利于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基于CH模型,测算2003—2016年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并采用可以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市场分割以及其他因素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能显著提高绿色技术创新,但市场分割通过扭曲本地市场的交易成本间接阻碍了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第二,考虑市场分割调节作用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于技术吸收能力的作用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第三,从区域角度看,下游生产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中上游则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市场分割(即地方保护);且在存有区际差别市场分割程度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中国吸收逆向溢出技术的作用具有"倒U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基于CH模型,测算2003—2016年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并采用可以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市场分割以及其他因素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能显著提高绿色技术创新,但市场分割通过扭曲本地市场的交易成本间接阻碍了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第二,考虑市场分割调节作用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于技术吸收能力的作用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第三,从区域角度看,下游生产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中上游则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市场分割(即地方保护);且在存有区际差别市场分割程度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中国吸收逆向溢出技术的作用具有"倒U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首先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运用2003~2015年中国31个省(市)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系统GMM检验结果表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正向影响,逆向技术溢出通过促进国内技术进步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对外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技术水平、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和基础设施状况都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因素。最后将样本数据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优化都具有正向影响,东部地区的影响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对外直接投资(OFDI)形成的逆向技术溢出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路径。以30个省份为样本地区、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东道国,采用2008—2020年面板数据,分析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并从技术差距、技术差异和技术吸收能力角度探讨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机制和异质性表现,结果发现: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增加可以显著促进地区制造业GTFP(包括绿色技术进步和绿色技术效率)提升;相比对自然资源充裕型东道国OFDI,对技术充裕型东道国OFDI能够产生更强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对市场充裕型东道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与地区制造业GTFP负相关;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表现出依次增强的趋势,表明技术差距的缩小会减弱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高新技术行业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而传统行业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表明技术差异的扩大会增强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地区研发强度和创新能力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表明本地技术吸收能力增强可以强化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因此,应采取差异化的国际投资策略以更好地利用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来促进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影响我国技术进步的四个因素:国内研发、FDI、OFDI、技术引进,选取1987~2009年间的数据,运用国际研发溢出回归分析法检验了四个因素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国内研发投入对我国技术进步贡献最大,其次是吸引外资,然后是技术引进,对外直接投资最小,虽然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的提升力度较小,但效果是显著的,据此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不同服务行业内企业异质性的来源不同,导致企业对绿地投资与跨国并购的选择不同。知识和研发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内,生产率较高的企业会选择跨国并购,生产率较低的企业会选择绿地投资;人力资源和广告营销密集型行业内,生产率较高的企业会选择绿地投资,而生产率较高的企业选择跨国并购。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实践与理论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中国不同服务行业的企业进行绿地投资与跨国并购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按东道国研发资本密集程度划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不同作用和机理,并利用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都能够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通过人力资本消化吸收;虽然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但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对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显著的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目录》和西风(Zephyr)全球并购数据库匹配后的数据,基于企业生产率的视角研究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的选择机制,并进一步根据融资约束差异对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企业的生产率越高越有可能选择海外并购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而生产率低的企业则倾向于选择新建投资模式进入国际市场;(2)生产率的这种影响机制在不同地区/行业间存在差异,东部地区企业或制造行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更为显著;(3)融资约束弱化了企业生产率对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技术寻求的特殊目的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能否产生、效应测算的大小以及影响因素和相关的微观机理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但相关理论和实证分析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脉络和确定性的研究结论。文章在界定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概念的基础上,分别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影响因素以及溢出机理方面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论述,据此分析已有研究的进展以及不足,并尝试描述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生产网络的形成,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嵌入国际生产网络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个视角对中国OFDI的网络化趋势特点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剖析OFDI默会知识逆向溢出的理论机制;最后,分析影响OFDI网络中默会知识逆向溢出的因素。本研究者认为,宏观层面,中国OFDI从投资规模、行业分布和区域布局等方面表现出网络化趋势;微观层面,中国企业已初步形成全球生产网络、全球营销网络和全球创新网络。OFDI默会知识逆向溢出主要包括国家间转移和企业间转移两个维度。此外,本文作者还认为,影响OFDI默会知识逆向溢出的因素主要包括网络成员信任程度、信息开放共享程度和共同解决问题程度等网络嵌入性因素,以及知识吸收能力和OFDI合作方式等默会知识溢出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但逆向溢出效果尚待考察.中国作为传统劳动力成本优势国,但正在面临日益严峻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可能迫使国内企业投资的跨国转移.当以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成本相结合的指标——劳动投入生产率作为分析视角时,能够发现部分海外直接投资是因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而被动流出的结果,并且未对本国劳动生产率产生逆向溢出效果.为此,需要警惕过度鼓励国内企业海外投资行为,防止由此产生的“产业空心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从区域和行业两个层面出发,测算了在环境约束下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19个行业2004~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以及技术进步的Malmquist指数,然后基于我国省级层面数据,利用混合最小二乘法对"门槛效应"的存在性进行考察与验证,并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的行业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发现:在区域层面,对外开放度、人力资本和市场规模这3个因素均构成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门槛变量,只有当这3个影响因素都处于适度值区间时,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表现为积极而显著;当不处于适度值区间时,上述3个因素对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的作用效果则表现为负或者不显著。在行业层面,进一步检验了影响对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各吸收能力因素的门槛特征,并从行业发展水平、行业人力资本和行业研发投入这3个方面测算了引发积极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门槛水平。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主要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即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本文从这两种方式各自的适用范围入手,然后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进而提出在我国因地制宜,协调利用两种方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出发,将金融环境划分为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三个维度,构建金融环境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溢出与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模型,利用2004~2012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tata11.0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西部地区金融规模对OFDI反向溢出的调节作用更明显;东部地区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对OFDI反向溢出的调节作用更明显。为了利用OFDI反向技术溢出对自主创新的推动作用,需要实施一系列的对策来促进区域创新和金融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7—2021年上市企业专利数据,研究OFDI知识溢出对国内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影响机制及效果。研究发现:OFDI及非OFDI企业知识溢出对国内企业创新质量提升均具有促进作用;OFDI企业实用新型专利知识溢出的创新激励效应更为明显,发明专利知识溢出的创新激励效应则逊于非OFDI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吸收能力、供应商集中度及知识产权保护均显著挤占OFDI企业发明专利知识溢出的创新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