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下,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有着诸多优势,本文立足空间经济均衡分析,研究了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规模因素、主导因素和空间因素对产业承接的支撑程度。研究表明:一是经济发展规模、区位优势、路径效应和基础设施条件对吸引产业转移承接规模起到重要的作用;二是西部地区在区位比较优势的条件下,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不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现实基础和相对优势,通过依托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集群化转移、围绕产品生产不同环节进行扎堆的园区集聚式转移、以外来植入和本地嫁接为主的产业链式转移等多种承接产业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基础上发展了一个关于环境污染与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和产出水平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99~201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选择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水平的代理变量,通过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了全国及分区域外商直接投资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即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规制对污染排放的治理没有促进效应,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支出与环境污染排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这反映了当前地方政府缺乏治理环境污染的积极性和前瞻性,各地正面临环境越污染越治理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李涛 《魅力中国》2011,(1):35-36
2010年初,《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此举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正式成为首个国字号“产业转移特区”。然而,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查阅了大量的数据和文献资料的条件下,在分析安徽以及长三角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优势基础上,从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辩证的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对安徽经济的影响,探讨了安徽省如何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4.
基于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和EKC假说,考察了安徽省利用FDI发展经济背后的环境风险。研究结果显示:FDI和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物均存在协整和因果关系,但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FDI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都不明显,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FDI在安徽省的行业分布状况。此外,样本期间安徽省不存在严格的“倒U”型EKC,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仍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减排的管制效果明显,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U+倒U”型,而外资的流入则进一步加大了安徽省跨越EKC顶点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在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以及外部资金引进方面与长三角等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大多数的产业集群规模小,吸引和集中功能不足.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落后,产业配套功能不完善安徽省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不仅使制造业产业集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也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进而优化了产业结构.在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完善集群内产业配套、加快集群产业升级等措施来促进产业集群与承接产业转移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估计了安徽城乡的收入差距指标(基尼系数),利用自1989-2011年的环境质量指标、收入水平以及基尼系数数据,不仅考察了收入水平与环境质量间的倒U型关系,也证实了收入差距、特别是城镇收入差距对安徽环境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即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环境质量呈现恶化趋势。因此,在注重环境管制的同时,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人们对环境政策制定的参与度,将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产业转移的浪潮中,中部地区抓住了这个机会.利用自身优势和产业转移的契机,大力发展本地区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文章以湖北蕲春县为例,关注蕲春如何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江西应选择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纺织服装业作为重点承接产业,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伍万云 《乡镇经济》2011,2(2):45-50
文章在认真研究长三角产业转移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宣城承接产业转移的选择。实证分析证明,宣城示范区与长三角存在产业发展层次的互补。基于此,文章提出加强自身吸纳与承载能力建设,把握好转移产业的层次与承接地优势产业的配套,培育转移产业发展的支撑点和平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成都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认为,成都市应当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特点,发挥自身优势,降低劣势带来的消极影响,抓住机遇,化外部威胁为内部发展动力,有选择性地积极主动参与承接产业转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出应当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鑫 《特区经济》2009,(6):263-265
我国正发生产业区域梯度转移,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产业集聚对产业转移的作用,并指出当前中西部地区违背产业集聚规律导致产业承接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最后提出如何利用产业集聚,制定合理有效的产业集聚政策加快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对接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暕  郑露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0):52-54
为实现中西部地区顺利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文章利用Hoover系数的指标体系分析了东部地区产业聚集现状,确定出需要转移的产业。通过对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分析确定出中西部地区可以承接的产业,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适合的对接点。结论表明,通过分析Hoover系数来指导产业转移具有实际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集聚下的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产业集聚来考察安徽应该将哪些产业作为承接的重中之重。研究分四部分进行。首先是本文的前言。主要阐述了研究意义及思路,并回顾了有关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二者关系的文献。其次是理论分析部分。提出要将发展产业集聚作为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选择,探讨了产业转移在集聚效应下的动力机制。接着是实证分析部分。通过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的静态和动态指标,对安徽和长三角地区39个行业代码为两位数的工业门类的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定,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对安徽和长三角地区各个产业的集聚发展阶段进行归类,并以此为依据得出安徽的可承接产业。最后总结了全文。  相似文献   

14.
孟俊辉 《魅力中国》2013,(13):13-14
本文以河南承接产业转移为研究对象,从河南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及承接国产业转移情况等方面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同时本文剖析了河南承接移的优、劣势及对河南经济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指出应当谨慎合理选择转移产业,主动吸引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通对河南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比较优势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东部地区很多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转移到东南亚、南亚等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迫切需要招商引资的西部地区未能有效引进这些东部企业,因此,对广大西部地区而言,"如何优化投资环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从转变政府职能、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等五大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又快又好地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东部企业到西部投资,带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地区已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但是,在国际大都市北京和天津周围,河北省境内却存在着一个"环京津贫困带"。同时,环京津贫困带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环境持续恶化,这会对京津冀地区的现代化和生态安全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产业转移作为河北省脱贫致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手段,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选择新的产业转移模式,来承接产业转移提高自身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余洪 《改革与战略》2009,25(6):50-53
针对当前我国新一轮的产业布局调整,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首府城市——南宁市如何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掘比较优势,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招商工作,吸引大批产业进入并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通过明确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方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聚集、创新园区招商方式和项目工作机制以及完善软硬环境等措施,以达到吸引和形成特色产业群、壮大南宁市工业规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海西承接临港产业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为海西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指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李想  林峰 《中国集体经济》2007,(10):193-195
文章通过对海西承接临港产业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为海西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指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刘志迎 《乡镇经济》2011,2(1):14-16
文章基于对产业转移规律的研究,介绍了产业转移的动因理论,探讨了产业转移的形式和承接方式,指出了安徽两个省级集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定位难点,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