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世界各国的公司治理结构趋于一致,私人关系等软治理因素正日益受到重视而成为公司治理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在最讲人情味、“有关系好办事”的中国,研究私人关系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以2004—2016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在分别研究审计委员会主任-高管私人关系、管理层权力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管理层权力在审计委员会主任-高管私人关系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如果公司缺乏有效的手段来控制管理层权力,管理层权力越大,会计信息质量就越差;审计委员会主任-高管私人关系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但管理层权力在审计委员会主任-高管私人关系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
以2011—2017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管理层权力诱发腐败以及政府审计对管理层权力与腐败之间关系进行调节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揭示政府审计参与国有企业腐败治理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国企高管腐败越严重;政府审计能够显著抑制由管理层权力诱发的腐败,即政府审计对管理层权力与国企高管腐败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政府审计作用于腐败治理的渠道机制,对国有企业腐败治理和进一步发挥政府审计在深化国企改革方面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2004-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审计委员会中的退休独立董事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中的退休独立董事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盈余质量,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审计委员会中的退休独立董事通过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考察退休独立董事个人特征后发现,审计委员会中较年轻、高学历、高声誉的退休独立董事提升公司盈余质量的积极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效率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管理层效率确实影响着公司披露的盈余质量,同成熟市场的经验结果相反,中国公司里存在着管理层效率越高,盈余质量反而更差的争匪观象。这说明中国公司较高效率的管理层更可能操控盈余披露信息,意味着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机制可能存在激励缺失问题,结论对完善公司治理和透明信息披露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5.
曹海敏  祝军委 《会计之友》2021,(11):117-124
文章基于2015—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考察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盈余管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及其企业异质性下的不同作用.实证表明:社会责任披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减少审计师必须执行的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收费;盈余管理作为管理层自利动机的会计收益调整手段,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披露会掩盖盈余管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级与审计收费具有负向关系,自愿披露引起审计收费上升且自愿披露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远远超过评级得分的影响.文章旨在完善外部监督与内部治理对审计收费的研究,体现企业异质性的差异,并揭示规范社会责任披露报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股权集中度是影响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股权结构的安排对大小股东权力的制衡、代理人的监控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过高,造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大股东及公司管理层可能与注册会计师产生不洁交易。因此,从股权角度研究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对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提高独立审计质量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审计质量为被解释变量,股权集中度指标为解释变量,并恰当选择了相关控制变量,研究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韩菁  朱和平 《会计之友》2012,(26):72-75
文章以江浙民营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对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具体检验了公司治理各变量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无显著关系,董事会、监事会规模与盈余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两职合一、高管薪酬以及监事会会议次数与盈余质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2008—2018年受到违规处罚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违规处罚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违规处罚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惩戒和外部审计监督达到政府治理的效应.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说明,违规处罚在内部控制质量高、行业竞争激烈的企业中治理效果更为显著.研究表明违规处罚对上市公司盈余操纵具有抑制作用,这对监管机构进一步发挥监管处罚的治理效应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伟斌  李薇 《财会通讯》2011,(4):110-113
本文以2005年至2009年上市公司在2007年出具的自查报告为研究对象,对投资者保护执行和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框架下,动态投资者保护执行机制和静态投资者保护机制越完善,公司治理越好,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越少,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越高。在投资者保护执行机制缺乏的情况下,尤其是公司出现财务问题时,比如资金流受制、核心利润不高、终极控制人非国有、成长性较差而抵挡不住市场风险等情况下,审计质量备受怀疑,可能存在CPA与上市公司合谋的情况,从而降低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5年至2009年上市公司在2007年出具的自查报告为研究对象,对投资者保护执行和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框架下,动态投资者保护执行机制和静态投资者保护机制越完善,公司治理越好,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越少,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越高。在投资者保护执行机制缺乏的情况下,尤其是公司出现财务问题时,比如资金流受制、核心利润不高、终极控制人非国有、成长性较差而抵挡不住市场风险等情况下,审计质量备受怀疑,可能存在CPA与上市公司合谋的情况,从而降低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是评价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也是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点。选取2009--2011年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扩展的Jones模型计量盈余质量,运用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公司治理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对盈余质量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水平的提高能够增强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完善的公司治理有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效果,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  相似文献   

12.
董颖 《财会通讯》2009,(7):67-69
本文以2004年至2006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中的部分公司为样本,以管理层盈余管理水平为因变量,以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情况、独立董事比例等为解释变量,运用Logstic多元回归模型对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有利于降低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审计委员会在保障股东利益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审计委员会运行情况的指标来看,没有通过检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006年和2007年度沪深股市的62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公司治理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监事会规模的增加、股权制衡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会计盈余信息的质量,对盈余管理有约束作用;然而审计委员会设立情况、流通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对盈余管理没有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审计署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审计的案例,实证检验政府审计对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审计前相比,接受政府审计后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降低;与未接受政府审计的央企上市公司相比,接受审计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较轻。这表明政府审计有效抑制了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治理特征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2006年和2007年度沪深股市的62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公司治理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监事会规模的增加、股权制衡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会计盈余信息的质量,对盈余管理有约束作用;然而审计委员会设立情况、流通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对盈余管理没有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审计委员会、盈余管理与信息透明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分析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对盈余管理、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进行扭亏盈余管理的行为显著要低,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显著要高。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司治理效果,改善了财务报告质量。但审计委员会并没有对配股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作用,这说明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的监督作用较为有限。监管部门还需要设法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提高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更好地发挥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披露质量的监督作用,使之成为维护广大投资人权益的有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4年至2006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中的部分公司为样本,以管理层盈余管理水平为因变量,以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情况、独立董事比例等为解释变量,运用Logstic多元回归模型对审计委员会治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有利于降低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审计委员会在保障股东利益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审计委员会运行情况的指标来看,没有通过检验。  相似文献   

18.
以2011—2013年度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审计委员会主任背景特征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主任的教育程度和本地化可以显著抑制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审计委员会主任的薪酬可以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却无法显著地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审计委员会主任背景特征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费用粘性、盈余信息质量与审计溢价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盈余信息质量与审计溢价显著负相关;费用粘性与审计溢价显著正相关;费用粘性会弱化盈余信息质量与审计溢价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审计意见识别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变通的视角,采用实证的方法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注册会计师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仍存在审计意见变通行为,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