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面网络口碑信息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量和质两方面分析了双面网络口碑信息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并研究了消费者涉入程度在网络口碑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作用。双面网络口碑信息中负面口碑占比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会随着负面比例增加呈现倒U型,负面化非重要属性产生的品牌态度好于重要属性被负面化;消费者涉入程度较低时,负面口碑占比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影响更大,而消费者涉入程度较高时,负面化属性重要性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
框架效应被广泛应用于传播学中信息传播等领域,品牌的形象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媒介框架、文本框架和渠道框架会不断干预文本的形成从而影响传播效果。从框架效应这一视角出发,以"中国品牌"的网络形象传播、建构过程为研究对象,对框架效应在中国品牌形象传播中发挥的作用、传播要素和过程进行探析。框架效应使受众对于品牌形象信息或品牌信息文本产生预期,并影响这一预期。建构框架效应下品牌的网络形象传播模型,以增强品牌网络传播力,提升品牌网络形象。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De Long等人提出的DSSW噪声交易者模型,对其假设条件进行相应调整,提出非理性投资者的情绪波动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机理。采用分位数回归法实证检验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中美股市中是否存在明显的创造空间效应与弗里德曼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股市的确存在明显的创造空间效应和弗里德曼效应,尤其是当股市超额收益处于较低水平时,弗里德曼效应较为显著,而创造空间效应仅表现为稳定市场环境下悲观情绪的波动将加剧股市波动;美国股市中则不存在弗里德曼效应与创造空间效应,美国股市相对于中国股市更为有效和理性。  相似文献   

4.
胡松  赵平  裘晓东 《特区经济》2006,211(8):205-206
1989年,Blattberg和Wisniewski提出并证实了品牌价格竞争的非对称效应的存在,即在同等水平的促销情况下,高端品牌(HighTier)在市场份额上的获益要大于低端(LowTier)品牌,或者说低端品牌促销对高端品牌的影响要小于高端品牌促销对低端品牌的影响。这一理论对品牌选择研究和企业定价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介绍了对这一理论的两种经济学和一种行为学解释,并对有关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周竺  甘露  杨芳  李丽莎 《科技和产业》2023,23(20):168-178
品牌个性和品牌延伸都是品牌管理的重要内容,二者相互影响,过去的研究着重于品牌个性对品牌延伸的影响,但品牌延伸亦会影响品牌个性发展。选取我国医药行业老字号品牌云南白药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云南白药的品牌个性进行探索性研究,通过四个定性研究确定云南白药品牌个性的项目词汇库,然后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353份样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了云南白药的品牌个性的三个品牌个性维度,即经典真诚、可靠安全、独特神秘。在此基础上,针对云南白药向日化产品的品牌延伸如何影响其品牌个性提出理论假设,通过问卷调查获取205份样本,应用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检验,发现品牌延伸的两个维度情感延伸和功能延伸对品牌个性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功能延伸对品牌个性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而且功能延伸和情感延伸对品牌个性各个维度的影响效果不一。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De Long等人提出的DSSW噪声交易者模型,对其假设条件进行相应调整,提出非理性投资者的情绪波动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机理。采用分位数回归法实证检验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中美股市中是否存在明显的"创造空间效应"与"弗里德曼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股市的确存在明显的"创造空间效应"和"弗里德曼效应",尤其是当股市超额收益处于较低水平时,"弗里德曼效应"较为显著,而"创造空间效应"仅表现为稳定市场环境下悲观情绪的波动将加剧股市波动;美国股市中则不存在"弗里德曼效应"与"创造空间效应",美国股市相对于中国股市更为有效和理性。  相似文献   

7.
品牌延伸的基本特点,是指将一个现有的品牌名称使用到一个新类别的产品上,品牌延伸是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策略之一,早在20世纪初就盛行于欧美发达国家,世界许多的著名企业大多是靠品牌延伸实现其快速扩张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艾·里斯说:“若是撰述美国过去10年的营销史,最具有意义的趋势就是延伸品牌线”。据统计,过去10年中,美国新崛起的知名品牌,有2/3是靠品牌延伸成功的。现在一些国内企业在推出新产品、进入新领域时,也广泛采用这种策略。品牌延伸已成为企业品牌运作的重要武器。但是,任何一种事物都应辨证地来对待。从众多企业的经营实…  相似文献   

8.
从佳佳 《中国经贸》2010,(16):75-76
近年区域品牌产品质量丑闻频发,产品市场不断“柠檬化”。本文探讨了区域品牌柠檬化的机理,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有效辨别高质量和低质量产品的情况下,价格无法对高质量产品企业发挥激励机制,从而导致高质量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降低,最终形成区域产品的“柠檬市场”。在对照区域品牌的成功案例“浏阳花炮”的治理方略之后,本文提出了区域品牌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品牌忠诚一直是品牌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企业追求的目标。随着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品牌体验和品牌认同日益重视。同时,对品牌形成长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已成为品牌忠诚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品牌至爱的视角,探讨了品牌体验和品牌认同对品牌忠诚的影响机制,并构造了以品牌至爱三个维度为中介的品牌忠诚形成机制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0.
傅云霞 《科技和产业》2015,15(4):98-100
品牌依恋作为品牌关系管理的新视角,也是影响消费者品牌忠诚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关于品牌依恋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尚不够系统.从消费者、品牌及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三个角度出发,系统化的研究品牌依恋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企业提出可行的营销建议,提升消费者的品牌依恋程度.  相似文献   

11.
何光美  李丹 《魅力中国》2014,(14):63-63
为了检验原产国效应对中国消费者评价和购买外国汽车的影响研究,本研究以成都消费者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原产国效应影响了成都消费者的购买决定和购买意向。结果显示,成都消费者比起国产车,更偏好德国、日本和其他外国汽车品牌。中国汽车品牌和外国汽车品牌之间确实存在显著差异。欧美地区形象好于中国。原产国形象对成都消费者购买及选择汽车品牌有显著影响,地区形象与消费者购买意向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品牌联合成为众多企业采用的营销策略之一,并涉及到不同行业,成为新型的重要推广模式。文章提出在进行品牌联合时应具备产品匹配性、顾客同属性、品牌梯度性特点,并通过建立品牌联合博弈模型分析,提出非知名企业成功实施品牌联合战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谢勇 《宁波经济》2011,(10):59-59
品埤延伸的美丽“光环”使许多企业难挡诱惑。然而,盲霹的品牌延伸往往使企业步入陷阱,给企业带来厄运。哈佛大学米勒教授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通常在一个品类中不会超过7个。这就说明,一个品牌延伸一个新产品如果不能进入前几名,则只能面临被淘汰的结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假设检验,运用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国内不同年龄消费者对于中、美、日、韩四国的服装和电脑的总体认知和具体认知的代际差别,提出了相关的营销学建议,并指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品牌购买意愿的形成机制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目前,学者们已从消费者和品牌自身出发,探讨了绿色品牌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但是鲜有学者从生态标签角度出发,因此本文以生态标签为自变量,绿色品牌信任为中介变量,探讨生态标签对绿色品牌购买意愿的作用机制,其中消费者怀疑为调节变量。使用SPSS和AMOS软件分析样本数据,实证结果表明:生态标签对绿色品牌信任呈正相关关系;绿色品牌信任对绿色品牌购买意愿呈正相关关系;绿色品牌信任在生态标签和绿色品牌购买意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消费者怀疑在生态标签和绿色品牌信任之间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或某个公司的信任度,它会间接引导和改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导致产品以及公司销量的变化,使企业受益增加或者减少,也可以提升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主观印象,使其被赋予更高的附加值,提升价格从而增加销量,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随着世界一体化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日益紧密,品牌这一概念显得越发深入人心也日益重要,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商家,甚至是媒体都对这一概念非常重视。一个好的服装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品质、品味、质量、身份的  相似文献   

18.
具有品牌效应的产业集群拥有核心竞争力,可对地区产业发展构成强大支撑。本文提出了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四个基本机制,分析了驱动力机制、生态演化机制、市场自组织机制、政府主导培植机制的演化机理,讨论了两个典型案例范式。科学理解四个机制,对各级政府建设区域产业集群,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这一代的消费者更加喜好外来品牌,他们愿意追随全球同步的着装风潮,而海外品牌在国内渠道的下沉,恰巧迎合了他们的需求。很多人都觉得,这会给我们这些本土品牌带来灭顶之灾,但在我看来,新一代消费者的成熟非但不一定是本土品牌衰退的前兆,反而可能是一种机会。"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全球化的背景下,品牌使用外国文化元素开展营销活动变得日益普遍,然而学界和业界对品牌使用外国文化成败的原因并不清晰。本文以外国品牌使用中国文化元素为切入点,主要探讨了中国消费者视野中的“文化使用”问题。文章首先梳理和回顾了已有文献,就本文的情境对“文化使用”进行了概念界定和辨析;随后,采用个人深度访谈、线上开放式问卷和网络二手数据,使用扎根理论探索品牌文化使用对消费者品牌反应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条件,构建了“品牌文化使用行为的特征—文化使用激发的情感—消费者反应”模型。本文从文化角度推进了对全球品牌和消费者行为的理论探讨,并且对于全球品牌如何更好地利用外国文化资源的“他山之玉”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