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地图及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梳理以往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叙述现如今中国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状况,以及基 于产业地图描述了 2006 年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演化格局。同时通过研究 2006-2015 年我国 31 个 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影响汽车制造业区域布局的显著因素有税收政策、市场规模、城市 化水平、运输条件、劳动力成本、科技创新水平等 6 个。一是政策因素与汽车制造业的区域分布 呈负相关,汽车制造业的税收负担越小,汽车制造业产业布局更集中;二是市场规模与汽车制造 业区域分布呈正相关,市场规模越大,汽车制造业产业布局更多;三是城市化水平与汽车制造业 区域布局呈正相关,汽车制造业企业布局更青睐于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布局。四是交通运输条 件与汽车制造业区域布局呈正相关,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布局趋向于交通便利、物流方便的地区集中。 五是劳动力成本与汽车制造业区域布局呈负相关,汽车制造业的布局开始由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地 区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与汽车制造业的区域布局呈正相关关系。如 今我国汽车制造业形成了主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部、西南地区为主的产业集群, 尽管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地区空间布局占比优势明显,但中部地区、西南地区的汽车制造 业正在崛起,并逐渐形成了以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汽车产业集群。中国各地区可以按照影响汽车 制造业区域布局的 6 个因素,对汽车制造业合理布局,以便加快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产业地图是一种产业分析方法,它以图表为主要表现形式,为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简洁、直观、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工具。文章以3D打印产业为例展示了产业地图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首届特高压输电设备制造及应用高峰论坛2013年11月2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论坛以“推动民族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升级”为主题,聚焦中国特高压建设的价值,思考特高压对电工装备制造业的带动、促东进和提升作用,展望特高压制造和应用的未来,并总结我国特高压技术创新与工程建设成果,体现特高压对推动我国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助力民族装备制造业升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释放,我国医药产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优化医药产业布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我国医药产业的研究现状、布局模式、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等,发现我国医药产业整体布局分散,一些虽然已经形成集聚,但没有发挥集聚的规模经济效益。今后我国医药产业布局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需加强产业集聚、培育产业增长极,形成有效的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2年度中国省区/行业数据,本文估计了一个包含比较优势、新经济地理、知识外溢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中国制造业布局影响因素模型。回归结果支持了上述各种力量在制造业分布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且特别强调了新经济地理和知识溢出在集聚经济过程中的因果累积循环性质。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城市化、工业基础的增强、交通设施的改善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削弱将非常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进一步集聚,知识溢出的作用也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安帅 《北方经济》2022,(1):69-71
新时代建设制造强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的内在需求。新时代建设制造强国,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构建完整国内需求体系,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优化制造业企业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与制造业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湖北汽车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构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凯 《特区经济》2006,213(10):214-215
着眼于世界以及中国的汽车制造业的现状,分析湖北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环境,以波特的“钻石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它的四个基本要素分析湖北汽车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提升湖北省汽车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布局要更加注重发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本文研究天津滨海新区现代制造业基地重点产业选择的问题,认为发展装备制造业既是天津滨海新区新形势下的历史使命,又是发挥产业优势、带动环渤海地区合作和产业升级的必然途径。本文还对天津滨海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发展途径进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汽车生产大国,也是私车普及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据2002年日本的统计资料,日本全部就业人口约6412万人,而直接从事汽车制造业的人数达537万人,占就业人数的8.4%,当年生产汽车1032万辆,出口476万辆,仍有超过半数的汽车在国内销售。此外,日本每年要进口国外汽车约30万辆。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美建国初立国方针之争为起点,从工商业发展入手,重点研究了贸易、人才、科技等政策对美国崛起的影响,探讨了美国在由大变强过程中政府之手的作用发挥问题。具体到我国,该文指出对内深化改革,对外加强全球化的战略运筹是我国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物流则能给产业集群带来后天的地理竞争优势,两者的协同发展效应创造出了产业集群以及区域物流共同发展的条件及环境。以江西省汽车制造产业为例,对其发展现状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现状分析,总结其协同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构建江西省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的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建立协同度测度模型并测算出2006-2017年间两者的协同度;通过模型分析出2006-2017年协同发展程度波动的内因,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两者协同度影响因素的关联度,找出影响协同发展波动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江西省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潇一 《科技和产业》2021,21(9):107-113
梳理总结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内涵,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阐述制造业产业链安全内涵,从挑战与机遇两方面深入剖析大变局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带来的影响,论证保障制造业产业链安全的意义,给出确保自主可控、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保障制造业产业链安全的路径,提出加强政府合理介入与引导,打磨产业技术内功;加大制造业出口与对外投资力度,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打造有利于大循环与双循环的发展格局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曲建 《开放导报》2008,(2):32-34
二战后世界制造中心每隔约20年就展开一次全球重新布局,当前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搬迁是第四次调整的具体表现。我国内地和沿海发达城市能否利用好这次机遇,实现在产业关联、产业链条和产业配套等方面联动的格局,直接决定着中国未来产业发展命运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各地方政府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推动本地产业升级和优化的途径之一。江苏省作为传统的经济大省,在制造业基础、服务业发展环境以及人才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江苏也面临传统服务业比例过大、硬件设施不足、软件环境差、地区差异大等挑战。合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江苏省至关重要,是决定其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贺俊 《改革》2021,(2):81-89
制造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牵引。中国制造强国建设包含战略先导产业的技术和市场领先、极端压力情形下的制造业运行安全以及高强度创新驱动发展三个维度。其中,实现战略先导产业领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其战略要点是在构建全球技术共同体的基础上积极利用中国市场需求的独特性重新定义根技术和主导设计,为推动全球新兴技术突破贡献中国力量;产业链安全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基础,其战略要点是根据“底线安全”原则培育基于次代技术的完整产业链,加快构建高效的产业链安全管理体系;高强度的创新驱动发展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前提,其战略要点是构建“创新友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竞争范式实现激励相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全面追求健康保障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很有必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健康保障模式,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人享有多层次健康保健制度的目标。我国采用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制度为主体,其他形式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模式较为适合。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考虑医疗资源配置结构、老龄化健康保障特点、政府健康保障投入力度及政策倾向、商业保险的可供能力和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17.
18.
都市型工业的基本形态及其对城市工业布局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清都市型工业的概念、基本形态等基础性问题,把握都市型工业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为都市型工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从产业形态、布局形态和企业形态入手,将都市型工业与城市工业布局联系起来,探讨都市型工业对城市工业布局的影响,指出发展都市型工业对优化城市工业布局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车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与人才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霞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27-12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新的挑战。文章在分析汽车制造业人才供需失衡的基础上,提出在新竞争环境下汽车制造业高端技术人才培养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文章还通过企业访谈和调研,对汽车制造业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