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地图及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梳理以往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叙述现如今中国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状况,以及基 于产业地图描述了 2006 年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演化格局。同时通过研究 2006-2015 年我国 31 个 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影响汽车制造业区域布局的显著因素有税收政策、市场规模、城市 化水平、运输条件、劳动力成本、科技创新水平等 6 个。一是政策因素与汽车制造业的区域分布 呈负相关,汽车制造业的税收负担越小,汽车制造业产业布局更集中;二是市场规模与汽车制造 业区域分布呈正相关,市场规模越大,汽车制造业产业布局更多;三是城市化水平与汽车制造业 区域布局呈正相关,汽车制造业企业布局更青睐于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布局。四是交通运输条 件与汽车制造业区域布局呈正相关,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布局趋向于交通便利、物流方便的地区集中。 五是劳动力成本与汽车制造业区域布局呈负相关,汽车制造业的布局开始由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地 区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与汽车制造业的区域布局呈正相关关系。如 今我国汽车制造业形成了主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部、西南地区为主的产业集群, 尽管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地区空间布局占比优势明显,但中部地区、西南地区的汽车制造 业正在崛起,并逐渐形成了以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汽车产业集群。中国各地区可以按照影响汽车 制造业区域布局的 6 个因素,对汽车制造业合理布局,以便加快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成渝经济区制造业集群布局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艳  杨明洪 《特区经济》2006,(6):240-242
合理的产业布局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成渝经济区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但目前仍存在产业集群水平低下、产业自成体系等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及定量的分析方法对成渝经济区制造业布局的现状及未来规划构想做出分析,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1年国家不仅在五个试点城市加快云计算部署步伐,同时,其他多个地区也掀起了云计算产业发展浪潮,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正进入快速重构期。目前,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集群化分布特征明显,已初步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其他几个重点区域快速发展的基本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
华珺 《特区经济》2008,(11):52-53
对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现状、特点及其具备的优势进行分析;论证体育用品企业主要围绕同一产品或紧密相关产品从事产品开发和销售等经营活动;分析以产业布局专业化、产品生产集约化、生产协作社会化的特点,论述形成集群生产经营格局;论证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具备规模和成本优势、信息和创新优势、区域和品牌优势、产业与市场优势以及政策与环境优势。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集中、劳动力流动与中部地区的边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制造业的省际差异与中部地区劳动力跨省迁出的省际分布差异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中部地区劳动力向制造业的集中推动了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和集聚,这又增强了该地区对中部地区劳动力的拉力,在这种动态的累积循环中,中部地区边缘化的地位日益明显。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部地区的边缘化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性结果;其政策含义是,推动制造业发展对于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实现中部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珠三角经济区对“技术研发”的迫切需求 1.“技术研发”促进产业升级。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主要以零部件加工密集型或组装为主,这些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且对技术创新的要求不强,已经形成高科技企业中大部分也是以外商投资为主。虽然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具有很强的竟争力。但是,珠三角地区的低端制造业优势是建立在中国简单劳动力的无限供给的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招标》2012,(42):53
近年来,得益于整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支撑,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呈现五大发展趋势。趋势一:集群化发展将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全国形成了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化,使分工更精细、更专业化、更容易实现规模化,使信息更集中、更快捷,技术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讲话中指出,要积极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出要“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在全国建成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城市群。城市群作为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正在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再在目前京津冀地区发展情况与长三角、珠三角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京津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地域分工的角度切入,利用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了京津冀地区汽车制造业的布局演变,在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测度京津冀地区汽车制造业分工程度的基础上,从分工效率和政策两方面衡量了目前的区域分工格局,发现分工现状并不十分合理。由此,对优化京津冀汽车制造业地域分工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江苏区域产业结构比较与区域协调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产业结构水平、产业结构变动、产业结构效益三个方面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产业结构进行测度与分析,以期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进行解释,并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主要创新型城市产业政策的梳理和比较分析,认为创新型城市产业政策呈现出:支持产业技术联盟发展、重点产业定位特色显现、引入社会资本推进产业发展、从支持创新产品商业化的角度支持产业发展等亮点,并指出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注重将传统产业改造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相结合、从创新要素的结合中寻求新的产业机会、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重视文化教育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产业集群的视角论证澳门产业结构的适度多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了澳门的产业结构问题。澳门产业结构应当适度多元化,这是理论界的共识。本文的产业集群的视角,更着重于澳门的产业结构应当如何多元化的问题。产业集群的思路,更适合于谋划地区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流动与产业集聚和扩散存在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尤其是自新经济地理学将产业空间分布纳入主流经济分析框架开始,劳动力流动对产业集聚和分散的研究逐渐朝着更加接近现实经济的方向发展。在回顾相关理论背景和模型的基础上,对劳动力流动、产业集聚和扩散之间相互影响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对文献进行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15.
从产业转移相关理论出发找到产业转移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对苏沪浙之间制造业空间转移的条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长三角地区内部具备制造业空间转移的条件,上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将会向江苏、浙江转移。  相似文献   

16.
从产业生态、产业创新、产业政策3个维度,对广东量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的现状与特征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国内量子信息产业发展代表性省市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广东量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加快形成“量子+”产业生态、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强化产业政策系统性连贯性、提高产业标准制定参与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续艳红 《科技和产业》2007,7(8):11-13,59
从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变动度的角度对山西省1990年以来产业结构的演变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山西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业集聚下的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产业集聚来考察安徽应该将哪些产业作为承接的重中之重。研究分四部分进行。首先是本文的前言。主要阐述了研究意义及思路,并回顾了有关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二者关系的文献。其次是理论分析部分。提出要将发展产业集聚作为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选择,探讨了产业转移在集聚效应下的动力机制。接着是实证分析部分。通过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的静态和动态指标,对安徽和长三角地区39个行业代码为两位数的工业门类的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定,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对安徽和长三角地区各个产业的集聚发展阶段进行归类,并以此为依据得出安徽的可承接产业。最后总结了全文。  相似文献   

19.
陈淑豪  徐野 《科技和产业》2023,23(11):29-37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两个维度来探讨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机制检验分析表明,产业转移通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技术进步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同时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带来的低端锁定会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没有显著效用;在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产业结构合理化而言,产业转移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综述改革开放以来唐山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采用区位熵分析,对唐山产业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确定唐山的优势产业和技术优势。依据产业结构调整理论,提出唐山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