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企业的创新行为是企业未来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创新行为自身的不确定性、长期性等特点导致企业会面临较大的融资约束问题,这严重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投入。相比于其他的融资方式,更为方便、简洁的股权质押融资逐渐成为控股股东用来缓解资金短缺问题的一种手段。虽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属于股东个人的行为,但是由于股权质押本身并不存在控制权转移的特点,故而从控股股东的角度研究其行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也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向群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2):140-142
文章描述了我国资本市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现状,从案例出发阐述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所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及危害,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3.
王瑞  杨刚  周芬 《科学决策》2023,(8):113-139
高质量的环境信息披露是有效监督上市公司履行环保责任的前提。连锁股东通过资本关联能够对上市公司产生“公司—行业”的辐射治理作用,为推动整体环境治理水平创造了条件。以2007-2019 年中国沪深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连锁股东对上市公司环境治理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方向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连锁股东能够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环境治理信息披露质量,且这一作用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的公司更加明显,而在不同监管环境下无显著差异。机制检验表明,制衡实际控制人、监督管理层是连锁股东发挥影响的两条作用渠道,其目标是缓解融资约束,提升公司价值。本研究拓展了上市公司环境治理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也为连锁股东的治理效应提供了实证证据,为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监督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杨海燕  陈琳琳 《科学决策》2023,(10):161-180
民营企业集团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到底是“支持”还是“掏空”,选取“神雾系”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了“神雾系”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资金流向和经济后果,并进一步讨论了股权质押“支持”和“掏空”上市公司的条件及路径。研究发现:“神雾系”质押资金一方面用于缓解融资困境、垫付重大合同预付款、维持基本运营的需要,支持了企业发展;另一方面用于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违规担保,引发财务造假、债务违约、业绩对赌失败等后果,最终股价下跌、被迫退市。可见,民营企业集团股权质押行为会同时表现出“支持”和“掏空”两种动机,在企业积极创新、专注主业、行业发展前景良好的情况下会利用质押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在产权结构不明晰、筹资渠道单一、治理结构不稳定、质押状态的交易笔数异常、行业发展受限的情况下会“掏空”上市公司,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5.
股权质押作为被控股股东广泛采用的融资手段,在缓解融资约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公司弱化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增加个股的股价同步性的问题。选取2015—2019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先从公司内部考察股权质押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再从外部角度研究分析师行为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师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股价同步性呈显著正相关,且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强;分析师关注与股价同步性呈显著负相关;分析师关注对股权质押与股价同步性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且该调节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我国出台关于股权质押的相关法规以来,股权质押行为蓬勃发展,并且对公司的投资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选取沪深两地A股上市公司近10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水平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分析得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导致企业产生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有关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文献大多聚焦于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为规避控制权转移而对公司施加的直接影响,忽略了高管这一公司治理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实际上,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更可能通过加强对高管的监督进而降低控制权转移风险。基于此,文章从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视角,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高管行为的影响,并区分不同产权性质、不同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以及股权质押类型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情境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会加强对高管的监督,降低了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的降低作用主要出现在非国有企业样本、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样本以及场内标准化质押的样本中。本文的研究对现有股权质押经济后果相关文献形成了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梁鹍 《产权导刊》2006,(9):34-34
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美国,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市场很发达,交易量是上市公司交易量的10倍以上。当前,我国一些地区相继建立了股权托管交易平台。为保障这个平台高效,规范地运行,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显著减少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的利益侵占行为,改善了股权质押后的会计盈余信息含量,降低了股权质押后未来股价崩盘的风险;并且其他大股东相对力量越大时,该效应越大。此外,多个大股东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更少面临分析师的降级调整,进一步为多个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监督作用提供了证据支持。本文在丰富多个大股东公司治理效应领域文献的同时,也对构建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如何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彤  张博 《科技和产业》2021,21(12):155-165
以2009—2017年沪深两市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研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探讨了政府补助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存在负面影响,但这种负面影响在国有企业与传统制造业企业中不显著;政府补助可以缓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负面影响,这种缓解作用在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组检验发现,在股权质押率高组中,政府补助反而加大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负面影响,表明股权质押率高的企业可能存在着控股股东自利行为。在股权质押行为普遍存在的条件下,研究结论对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宁 《辽宁经济》2007,(12):64-64
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证券监管当局信息披露要求的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与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重要。在前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2005-2006年度上海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可能利用股份回购所传递的积极信号提振股价,以降低控制权转移风险。运用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实证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之间的关系,并运用2015年的万科股权争夺事件和2018年《公司法》股份回购条款的修订这两个外生冲击构建准自然实验进一步识别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将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作为市值管理、控制权保护的策略性手段。异质性分析表明,当控制权转移风险更大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股份回购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并且质押风险越大,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行为越具市值管理的特征。经济后果分析表明,由于动机变异,股份回购之后上市公司的长期绩效表现和股票市场表现不会明显好转,并且股权质押下的股份回购公告的正面市场反应更弱。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股权质押作为热门的一种融资新渠道,因其优点逐渐为上市公司所采纳。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过度质押导致的不利后果。文章选取了PE行业中的翘楚,介绍了公司的发展轨迹,然后用托宾Q证明股权质押以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试图论证股权质押虽然是一种新兴的便利的融资方式,但是过度质押终究会给企业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的结论,最后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以2001-200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控股股东控制与制衡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对信息披露质量具有倒U型影响,其他大股东非但不能有效制衡控股股东,反而会在控股股东拥有较高的控制权时同其勾结,对信息披露质量具有负面影响,而独立董事对信息披露质量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外部监管环境的变化影响公司盈余管理成本及操控手段的选择,文章采用2009-2013年间大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样本,检验了在股权质押的特定情形下上市公司真实性盈余管理与应计性盈余管理的替代效应。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债务融资引入了质权人这一外部治理角色,强化了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性盈余”操控行为,使其盈余管理方式向更加隐蔽的真实性盈余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为了缓解自身受到的财务约束,企业寻求新的途径进行融资借贷。股权质押具有的流动性强,易于变现的特点为管理者所青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但股权质押的出现也给公司、其他股东等相关利益者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文章从相关学者关于产生股权质押的动机和股权质押带来的相关影响的已有研究进行梳理,为相应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两非”公司股权有序流动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一项重要探索。这项探索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非”公司股权流动信息披露是否及时、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信息自愿性披露是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原因,并且结合我国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现状,提出了提升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考察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市场评价与股权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基于信号传递理论,企业通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可以提高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进而降低股权融资成本。研究表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市场评价对降低股权融资成本具有促进作用;市场评价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股权融资成本的负相关关系起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