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普惠金融是促进贫困减缓的主要机制,然而普惠金融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实现贫困减缓,即普惠金融与减贫效应的内在逻辑到底是什么。通常来讲,倘若要让贫困者成功脱贫并且达到致富的目的,则需要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只有这些资本产生共同作用,方可促进贫困减缓,从根本上解决贫困者在脱贫路上存在的问题。本文将普惠金融作用于贫困减缓的方式,划分成为物质资本效应、人力资本效益以及社会资本效益,进而对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更多贫困者脱贫。  相似文献   

3.
4.
仝爱华  胡志飞 《西部金融》2021,(11):42-49,55
本文在分析普惠金融减缓贫困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测算了我国中西部传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对2011-2018年中西部20个省、市、自治区传统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贫困减缓效应进行实证对比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传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都具有明显的贫困减缓效应,并且传统普惠金融比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更为显著的减贫效应.基于实证结...  相似文献   

5.
杨宁 《西部金融》2021,(1):55-62
数字普惠金融在我国减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作用机理,基于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运用两阶段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与作用机理.结果 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08-2017年安徽省60县域的数据来探究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考虑到空间异质性,根据地理划分将样本分为皖北、皖中、皖南三个地区分别构建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来研究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和减贫效应。研究表明:安徽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自南向北递减,普惠金融对于皖北地区有一定减贫效应,皖中和皖南地区的减贫效应却随着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反而下降,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普惠金融减贫效应差异性显著。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对县域视角下普惠金融如何更好地缓解贫困程度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字金融以惊人的速度革新着金融行业,特别是中国数字金融跨越式的发展让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针对数字金融的研究层出不穷。鉴于此,本文首先辨析了数字金融的含义及相关概念,厘清了数字金融的各类测度指标;其次,归纳并阐释了研究数字金融经济效应的相关理论模型;然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梳理了数字金融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成果,宏观层面分为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收入分配和共同富裕两个方面,微观层面则包括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企业、个人和家庭的影响;最后指出应更加广义地理解数字金融含义,全面地运用测度方法,在研究数字金融经济效应过程中要探讨和检验更多的影响机制,得出更具开创性和实践性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数字金融含义、测度指标以及经济效应做了详细的梳理,对于开展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减少农民多维贫困离不开产业发展和金融创新,梳理其研究动向对夯实我国脱贫攻坚的成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2000-2021年合作社供应链金融相关CSSCI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发现:合作社与供应链金融融合的文献数量趋势划分为三个阶段;合作社与供应链金融融合的研究主题集中于三个方面;合作社与供应链金融融合存在动态演化趋势。当前二者融合减贫研究尚存在着机遇与挑战,未来应更多挖掘二者融合减贫耦合机理、创新其信贷供给模式、促进产业链整合发展以及构建农村征信体系。  相似文献   

9.
10.
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的深度赋能具有重要价值和广阔前景,为农村居民减贫增收注入了新动能。运用2011—2021年中国29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金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服务效能,其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比较微弱;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其增收效应远远大于传统金融,其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但其覆盖广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方面存在协同互补关系,传统金融发展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增收产生了正向调节效应;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具有非线性和阶段性特征,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呈阶梯式上升趋势。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弱化了门槛效应约束,增收效应相比传统金融具有绝对优势。因而应大力推动传统金融数字化转型,促进两种金融模式协调互动,以助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共同富裕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数据,从贫困状态、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三个角度测度农户贫困状况,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分析金融包容对农户贫困减缓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包容能够显著减缓农户贫困;分区域来看,金融包容减缓西部地区农户贫困的效应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进一步作用机制分析发现:金融包容可通过促进农户家庭创业和教育人力资本提升来减缓贫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效果显著,扶贫战略布局发生了重大转变,扶贫生态圈的观点应运而生.在加快区域性扶贫生态圈建设的背景下探讨防范系统性返贫,对提高贫困人群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扶贫生态圈的建设既需将数字化能力、大数据分析与相关产业链相结合,也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政策为引导,进而为有效扶贫提供一个完整的生态圈.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村贫困多维视角,在分析农村贫困存在着收入贫困、教育贫困、权利贫困等多维贫困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了普惠金融多维农村减贫的机理,进而从普惠金融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测度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运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村减贫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11~2016年广东、湖南、广西等九省普惠金融指数和东、中、西部三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总体贫困、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和权利贫困的减缓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普惠金融机构应努力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创新金融产品和流程,大力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实现农村贫困减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16.
17.
提升农业政策减贫效应是"三农"问题中的主要内容。由于贫困线设定不同,导致不同年份贫困率指标不具可比性,这为分析农业政策减贫效应带来了困难。本文在对经济增长、分配结构和减贫间关系细致阐述的基础上,基于广义帕累托洛伦兹曲线模型,以及洛伦兹曲线与收入密度函数间的理论关系,构建了利用分组数据测算贫困指数的新模型,并使用统一的贫困线标准测度FGT贫困指数。实证检验显示,本文构造的贫困指数计算方法具有良好的性质,并发现增加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户贷款余额有利于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但由于贫困者在资源获得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贫困与非贫困群体间的收入差距、贫困群体内部的不平等程度在不断扩大,而增加农村教育支出能够保证贫困群体更多受益。  相似文献   

18.
金融扶贫是扶贫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中国学术文献总库,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近年来国内金融扶贫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阶段,金融扶贫学术研究发展迅猛,研究体量较大、质量较高,在金融扶贫理论和扶贫实践上有所探索和创新。展望未来金融扶贫研究,应积极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持续关注普惠金融发展,建立健全金融扶贫的良好生态环境和金融扶贫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数字普惠金融的推动。立足于数字普惠金融网络外部性及非均衡发展特征,分析对绿色农业发展产生的非线性影响,并基于2011—2019年省级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农业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数字普惠金融门槛不断提高,其对绿色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愈发显著;数字普惠金融三个维度对绿色农业产生不同程度的门槛效应,其促进作用由强至弱依次为:使用深度、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据此提出要营造良好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环境,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业务的全面发展和加强绿色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农村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空间效应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农村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提高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第一产业受教育年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在不同权重矩阵下的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并存,且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边际效应递增的特点。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