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桂同勋 《西部论丛》2005,(10):80-80
很多人都认为,钱需要拼命“挣”才能获得,要说“钱”能“想”出来,不啻天方夜谭。然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创业成功,就必须有新思维,多想、巧想、妙想,“想”出条条新财路……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还有俗话说:“利令智昏”。为了钱,有了钱,人似乎就成为“钱”的化身,变得不知所以了。这绝非戏言。  相似文献   

3.
如果洪战辉“聪明”地以“推介苦难精神”为名,号召大家买书:或者卖就卖吧,别把提成真相和盘托出,结果可能就“美好”得多了。怎么能谈“钱”呢?何况还是一个全民道德模范。洪战辉太不懂道德领域的游戏规则了。  相似文献   

4.
有一句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的确这样,有钱的人未必就幸福,但没有钱的人一定不会幸福到哪儿去,幸福还是需要钱做基础的。可是得到幸福到底需要多少钱?也许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多。在澳大利亚的幸福协会里,几百澳元就能让你学会幸福。  相似文献   

5.
2007年是起伏跌宕的一年,职场人经历了股市的大起大落,也经历了物价的上涨,因此这一年职场人的生活不得不比任何一年都跟“钱”产生更加紧密的关系。岁末年初。奔波劳碌一年的职场人到底有多少拿到了年终奖,  相似文献   

6.
“钱”是什么?中国历史上有“孔方兄”之说。在资本主义产生后,钱成了“万能”的(“金钱万能”、“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什么都有可别有病,什么都没有可别没钱”。  相似文献   

7.
吴汉顶 《产权导刊》2006,(10):50-50
一谈及国企改制,最大的话题就是改制费用。“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难点在于一个“钱”字。“钱”的问题解决好了,改制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8.
钱,自产生以来,其意义就在于流通使用,无论是金属的还是纸质的,不能使用就毫无意义。“守财奴们”把各种金钱收藏起来,不去使用,有钱就等于没钱!钱变得只是一堆物品,一串数字!“败家子们”无节制的乱花钱,把钱不当一回事,不重视合理开支,钱变得就只是交换物而不能带来收益!这就产生出一个问题,暨怎么用钱来生钱的问题?换句当今时髦的话说,就是懂得理财之道。  相似文献   

9.
《中国报道》2014,(6):40-40
在英国年代剧《唐顿庄园》里,当男主角问伯爵继承人、唐家大小姐“你们怎么赚钱”时,唐家大小姐回答他:“我们不赚钱,我们继承钱。”之所以这么强调“钱”字,是因为对“OldMoney”群体来说,谈钱是件庸俗而不体面的事。“OldMoney”指的是继承的钱。赚钱,对“老钱”群体,当然也非常重要。比如中国人熟知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以金融发家,不经意问又在中国掀起“拉非热”。但你上来就跟“老钱”们提“拉菲”之类的项目或赢利模式,可能只会被鄙视。人家有比赚钱更重要的事情要谈论和忙碌:家族的荣誉,国家的责任,灵魂的自由,等等。  相似文献   

10.
有强势的汉字么? 有。 照理,字无强弱之分。然而,在—定的社会背景下,有些汉字便占了强势的位置,譬如:“皇”字、“权”字、“钱”字。这些字,虽是—笔—划写出来的,字的背后,却是强大的统治力、统摄力。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月1日,两个关系着职场人“前”途和“钱”途的新规定付诸实施——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扣除标准由800元调整为1600元;养老金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相似文献   

12.
旁观     
★现在可以说是个浮躁的时代,社会、企业、个人都有“大跃进”的情结,愿望长期得不到满足,自然会抑郁;社会转型时期,人们被压抑已久的金钱欲爆发出来了,所以有人说:“有钱了就不抑郁,没有钱当然要抑郁。”★人要根据自己的能力(资源限制条件)确定目标,文中的夏教授说得好,经常抱有不切实际幻想的人就会有一种“不确定感、没有安  相似文献   

13.
“钱”与“权”,始终纠缠不清。在金融危机冲击和普京的铁腕下,俄罗斯寡头们正陷入风雨飘摇中。  相似文献   

14.
“大款”,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时髦词儿,意思是很有钱的人。我十分钦佩第一个使用“大款”这一名词的入。用含有钱义的“款项”之“款”,同表示数量多的“大”字相结合,组成了当今中国的新名词,这不能不说是对丰富汉语词汇的一个贡献。把人比做钱,可谓形象鲜明,但又不直接称为钱,显示着国人特有的含蓄和幽默。试想,若不称“大款”,而直呼为“大钱”,那不就是显得太俗气吗!自从有了“大款”,就有了“傍大款”和“绑大款”现象。“傍大款”和“绑大款”,这两者自有“大款”的得意快乐和辛酸无奈。面对滚滚而来的金钱大潮,似乎一…  相似文献   

15.
“串标”无疑是一个很扎眼的词汇,既是招投标领域令人头痛的旧有痼疾,也是政府采购工作必须重点防治的一大弊病。串标供应商虽说是结在一条线上的“蚂蚱”,但相互之间大多各怀鬼胎,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不少供应商虽“串技”甚高,堪称“惯串”,但也有“失意倒霉”之时,在其走向串通的第一天起就注定已踏入“雷区”,终将自毁“钱”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招标》2006,(F04):28-29
招标文件中包括商务和技术两个部分,而在这两部分中大多数投标商都认为技术部分是关键部分,是项目含金量比较多的部分。但是如果对投标书商务部分的细节不注意,那么技术的含金量可能会因此就不值“钱”。需要强调的是,投标书的细节也会决定成败。  相似文献   

17.
《环球财经》2009,(9):16-17
俄总理普京目前参加了一个会议,组织方事先列出了普京的“忌讳用语”,“钱”、“梅德韦杰夫”等在列。其实世界其他政要也都有自己的政治禁忌“黑名单”,下面让我们看看各国政要们的“羞处”吧。  相似文献   

18.
“富二代”不需要任何人去告诉他们何谓修养,他们家有钱,他们的父辈自然朝某一个方面去打造孩子,“越有钱越文明”即“富二代”成长的潜在路径  相似文献   

19.
建忠 《新财经》2011,(12):10-10
商家也在焦虑,消费者也在焦虑,现在的经济为什么让人感觉总是时刻都绷着皮在向“钱”奔跑?脖子上像被套了绳索,看不见的手越拉越紧。  相似文献   

20.
汉字与做人     
韦继兰 《宁波通讯》2005,(11):53-53
“人”字:《说文解字》对人字的解释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从人字结构看,就是相互支撑。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从呱呱坠地到撒手人寰,时刻离不开他人的支撑,也应当念念不忘支撑他人。支撑就是奉献,就是牺牲。如果只思索取,不做贡献,实在愧对人这一“最贵”的称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