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围绕外嫁女的村民资格,产生了很多冲突,有的甚至诉诸司法程序。在冲突中,维权的外嫁女,与以村委会为代表的其他村民,分别依据不同的规则系统为自己辩护,即国家正式的法律制度与乡村社会的父系传统。前者源于现代工业文明,后者源于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它们的并存,型塑了中国社会,尤其是乡村社会秩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建设已日益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领域。同时在国际上,对传统的现收现付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早已呈现出大势所趋之势。以下是本文对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相关的转制成本及隐性债务进行的简要介绍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一、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简介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对老年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在现代社会中,养老社会保障的主体部分通常采取养老社会保险的形式,即以国家为主体,通过立法手段,设立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在年老退休而失去收入来源时,…  相似文献   

3.
刘盈皎 《中国农史》2023,(2):125-134
在中国传统社会,家族制度一直是维护基层社会基本秩序的有效手段。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社会发生巨变,传统法律被迫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在中国传统法律的转型过程中,家制成为传统与现代冲突最为激烈的矛盾点,因而对于传统家制法律层面的改造,立法者尤为慎重。北洋政府时期,各方政治力量的博弈导致整个社会法制呈现混乱失序的状态,但是该时期的立法建设始终未曾中断,而基于稳定社会基本秩序的需要,对传统家族制度进行法律层面的改造成为该时期屡次立法尝试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建设已日益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领域。同时在国际上,对传统的现收现付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早已呈现出大势所趋之势。以下是本对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相关的转制成本及隐性债务进行的简要介绍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养老保障主要有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方式。家庭养老是中国的传统养老方式,社会养老主要是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经济体制二元结构之下,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具有明显的城乡差异性。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往往是针对城镇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显然,施行覆盖农民的全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才是最终目标。但是,目前能否把农民纳入社会统筹型养老保险?如果不能,我们如何设计一个具有实效的制度来面对农民养老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只有农民的养老问题也得到了很好解决,那么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安排才算真正地得到了健全。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提出:目前中国具有两大特点:即一个中国两种制度,一个中国四种社会。他认为,“两种制度”不是指大陆与港澳间现行的“一国两制”,而是指过去50年中国大陆形成的城乡居民的两种身份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和财政转移制度。这两种制度的设计安排和延续,不仅导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而且也导致城乡居民公共服务水平过于悬殊。“四种社会”,包括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服务业社会和知识社会。在中国,就农村而言,仍然是以农业社会为主,其农业就业比重占65.8%,…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伦理型管理思想可概括为“修己”和“安人”,即以自我管理为起点,以社会管理为过程,最终实现'平天下”之目标。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国农村中的社会组织 ,乃是以宗法制度为其组织框架 ,并在农村社会中发挥支配性作用。本文通过对江南地区尤其是存有大量档案文书的徽州地区的宗族组织进行考察 ,认为宗族组织的兴起 ,当与“敬宗”活动有密切关系 ,而“宗”的社会地位的提高 ,对于明清时期地方农村社会的整合有深刻的意义。惟为说明宗法的社会含义 ,本文集中就宗子法的基本内容、徽州地方社会的宗法观念与习惯做法、“始祖”确立的意义与祠堂制度之关系、“进主”制度与祠堂祠产制度的关系诸方面进行论述 ,以求对传统社会中的农村组织制度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刘淼 《中国农史》2002,21(3):81-88
传统中国农村中的社会组织,乃是以宗法制度为其组织框架,并在农村社会中发挥支配性作用。本文通过对江南地区尤其是存有大量档案文书的徽州地区的宗族组织进行考察,认为宗族组织的兴起,当与“敬宗”活动有密切关系,家“宗”的社会地位的提高,对于明清时期地方农村社会的整合有深刻的意义。惟为说明宗法的社会含义,本文集中就宗子法的基本内容、徽州地方社会的宗法观念与习惯做法、“始祖”确立的意义与祠堂制度之关系、“进主”制度与祠堂祠产制度的关系诸方面进行论述,以求对传统社会中的农村组织制度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养老保障的理念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养老保障以家庭为主,同社区保障、国家救济相结合,重申了农村家庭养老的主体作用。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家庭老传统的国家,尽管在现代意识流的影响下,以家庭为社会构造根基的“伦理本位”观遭受冲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家庭养老提供了一定的辅佐作用,但在老龄化与高龄化社会,建立在家庭功能基础上的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责任不可或缺,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与重塑孝道文化是农村养老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关系"与农村人口流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通过来自一个村庄的案例分析,说明了农民在当代社会变迁与转型过程中是如何利用“关系”这样的非正式制度而实施其人口与劳动力的流动与迁移的。这项研究表明,在中国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像“关系”之类的传统因素往往能够起到作为功能性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由此引申出的政策含义要点在于,在目前处于社会大变革与大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应该将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因素结合起来考虑,使两者密切配合、相互补充,共同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农村财务会计》2023,(7):66-66
《农村经营管理》《农村财务会计》由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长期以来,一直是全国农村经济体制、农村合作经济领域的工作性期刊。《农村经营管理》以政策性、理论性、实践性为特色,以服务农村改革和农村合作经济为宣传主线,以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为主要内容,致力于宣传三农政策,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对中国征地制度改革进行回顾分析,梳理总结征地制度改革路径,并依此设计未来征地制度改革方向。研究方法:基于文献和政策梳理的制度变迁研究。研究结果:在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观察征地制度演进的路径,征地制度改革与国家对城乡关系的认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密切相关。中国征地制度改革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征收范围和补偿安置的变化都呈现出渐进式特点。征地制度改革关注的问题逐渐从注重货币补偿等经济领域过渡到注重住房、社保安置及程序公正等社会领域。研究结论:未来征地制度改革方向应以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实现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对土地征收区分不同项目类型进行分类设计,在公共利益的审定中发挥地方人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融分业经营即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机构等都限制在各自的传统业务领域内经营,不得超越既定业务范围。金融混业经营即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机构等都可以相互进入对方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目前的国际形势是:在中国实施分业经营制度的同时,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废除几十年的金融业混业经营禁令,国际金融界正在进行从分业经营制度向混业经营制度的转变。中国选择分业经营制度是中国国情的决定使然,但在开放的形势下,盛行于全世界的混业经营制度必将影响着中国金融改革的发展方向。在加入WTO的冲击下,中国金融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伴随着共和国的发展,已有五十年的历史。然而到目前为止,该项制度并未成型。目前区域性的社会保障项目还十分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市场经济和加入WTO后对农村所产生的社会压力的客观需要。当前加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极为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在明确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模式的原则基础上,针对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构建了同各阶段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模式,以期为中国政府建立、完善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提供参考依据。一、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模式的原则构建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16.
公司的最本质属性就是营利性,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是公司的最高目标。本文通过对“捐款门”事件的提出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社会责任的分析,指出公司捐赠是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对如何完善公司捐赠制度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产物,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把社会保险作为防范农民老龄风险的一种对策在中国的重要实践,是用社会保险方式解决中国农民养老问题的有益探索,关系到占全国总人口约70%的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逐渐减少,大量劳动力相继涌入城市,这就使农村传统的保障方式———土地和家庭养老逐渐弱化,传统的保障体制被削弱,将来谁为农民养老将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一、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现实意义1、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是确保我国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传统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的生存理性。这种生存理性表现为“维持生存”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和避祸求安的心态。但是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以现实的力量;中击着中国农民的传统观念,寻求发展的愿望打破了老一辈“安贫乐道”的心态,风险意识已成为当代中国农民的经济伦理品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信念-目标-情境-工具”的制度分析框架,探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工农城乡关系的演进逻辑。研究表明:第一,中国工农城乡关系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1921-1948年,以救国为目标,塑造农村包围城市的城乡关系;1949-1977年,以兴国为目标,构建农业支持工业的工农关系;1978-2011年,以富国为目标,形成农村支持城市的城乡关系;2012年以来,以强国为目标,进一步形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及相互融合的工农城乡关系。第二,总体而言,21世纪之前的工农城乡关系主要表现为以经济为重心的发展格局,而21世纪之后的工农城乡关系则呈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第三,中国工农城乡关系演进的基本经验是:始终坚守信念,在制度目标的设定中坚持长期目标的一致性和目标实现的阶段性,在制度工具的选择上则注重实施策略的互补性与土地制度的中心性。第四,新发展阶段的制度目标是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工农城乡关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制度工具选择的起点是破除二元分割,前提是开放村庄,重心是发展县域经济,路径则是深化社会分工。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涵,指出中国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真汲取中国古代传统生态思想,坚决摒弃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本和技术输出、将生态环境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的自私自利行为。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过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两型社会",积极探索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推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