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盟东扩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5月1日塞浦路斯等10个候选国加入欧盟,东扩后的欧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体。欧盟东扩后形成的关税同盟必定会给欧盟内部和外部带来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影响。在这两种效应有会给我国贸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2.
2004年5月1日,欧盟正式吸收中欧10国成为其新成员国。欧盟东扩打破了在WTO框架内欧盟新旧成员国与WTO其他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平衡,对他们的经贸利益造成了诸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在欧盟东扩前后,一些国家已经与欧盟就东扩的补偿问题进行了谈判。根据WTO规则,我国政府也有权要求欧盟作出相应补偿。目前,我国政府已向欧委会提出正式启动欧盟扩大补偿谈判,其内容涉及配额、关税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2004年5月,捷克等10国加入欧盟,东扩后的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体。作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的最大贸易方,欧盟在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中国作为欧盟纺织品最大的供应国,欧盟东扩的实现将会给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带来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欧盟东扩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和投资转移效应等动态效应的分析,阐述了东扩可能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带来的冲击,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欧盟是世界上第二大纺织品服装进口市场,每年进口的纺织品占全球总进口量的31%,就进出口贸易总量来说,欧盟是全球纺织品服装的最大贸易方,在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是对欧盟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最多的国家,是欧盟纺织品最大的供应国。欧盟东扩的实现将对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通过对欧盟东扩后产生的贸易效应的分析来说明东扩后可能对我国纺织业出口产生的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欧盟东扩与我国对欧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欧盟的东扩,欧盟之间的贸易不可避免的会增加.这样对中国一些出口到欧盟的产品(特别是一些和中东欧国家输往欧盟相同的商品)将会产生贸易转移效果,这种关税同盟对非同盟国来讲将会产生损失;另一方面由于贸易创造,同盟国也会增加从世界其它国家的进口,再加上欧盟整个市场的扩大,欧盟采取的低关税策略,这些都可以说是中国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2004年欧盟东扩以后,随着东欧10国的加入.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发展中、欧经贸关系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欧盟的对华歧视性贸易政策、欧盟东扩后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和投资转移效应以及中、欧双向投资发展不平衡等.文章提出,为进一步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我国应加速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双方在技术领域的合作与贸易的互补性等.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条件下中欧贸易产品结构与不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欧贸易现状中国加入W TO后,中欧贸易发展迅速,双边贸易额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率。2003年欧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日本和美国(见表1);同年中国是欧盟进出口贸易增长最快的贸易伙伴,中欧贸易总额大幅超过欧盟与瑞士间的贸易总额,仅次于美国而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2004年5月1日欧盟东扩后,拥有25个成员国的世界最大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已跃升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05年中欧贸易额达2,173.1亿美元。根据中国海关的最新统计,2006年1-4月中国与欧盟原15国的贸易额为743.2亿美元,同比增长19.5%,与扩大后的欧盟25国的…  相似文献   

8.
欧盟东扩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欧盟第五次扩大即东扩已经排上日程表,这对中欧经贸关系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是为进一步发展中欧贸易创造了良机,有利于整体贸易环境的改善;消极影响是东扩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对我国大力引进外资不利,可能会助长欧盟内部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中国政府应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并重视对欧盟的贸易,实施灵活的区分战略,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企业则应充分研究世贸组织规则,利用投资促进贸易。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与欧盟贸易中,农产品贸易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并且近两年由于欧盟东扩以及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影响,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缓慢。但是,随着WTO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谈判、欧盟CAP的改革以及中欧双方对于农业发展的更加重视,中欧农产品贸易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在分析中欧农产品贸易现状和发展前景之后,将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欧盟贸易状况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1975年我国与欧共体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欧盟已是我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但双边贸易也面临潜在的障碍,该障碍主要缘于欧盟东扩所导致的贸易转移、投资转移及欧盟日益严重的贸易壁垒。本文在分析我国与欧盟在贸易中所面临的危机与障碍的同时,对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欧贸易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欧盟东扩后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本文通过运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相关数据,对欧盟农产品进口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欧盟农产品市场的竞争现状和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只有遵循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发展贸易,发掘潜力并扬长避短,才能够拥有最大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经济和贸易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昕  孔平 《北方经贸》2004,(9):69-71
20 0 4年 5月 1日 ,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 10个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 ,从而使欧盟成员国增至 2 5个。欧盟东扩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文章试分析欧盟东扩对中欧贸易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并提出我国应采取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欧盟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鉴于两已有的经济基础,欧盟的东扩,中国和欧盟良好的政治氛围以及加入WTO后我国逐步开放的内部环境,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明朗 《商业科技》2008,(22):25-27
中欧贸易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欧盟东扩后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本文通过运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相关数据,对欧盟农产品进口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欧盟农产品市场的竞争现状和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只有遵循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发展贸易,发掘潜力并扬长避短,才能够拥有最大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经济和贸易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组织的合作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贸易领域,在其他领域尤其是投资领域的合作更为广泛。欧盟东扩后,其国际直接投资对于区域内和区域外的投资趋向都出现了一些变化,因此对我国的外资利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4年5月1日,欧盟由15国增加到25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集团和进口市场.东扩后的欧盟成为了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中,农产品贸易也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欧盟的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政策主要表现为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在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的40多年间,欧盟共进行了5次大的改革.其中2003年开始的第5次改革是欧盟历史上最为深刻和全面的改革.这次改革出台了一系列较小扭曲贸易、更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补贴政策,使欧盟农业更趋市场化.主要完成了从对产品补贴到对生产者支持的转变,把与产量挂钩为主的直接补贴转向不挂钩的单一农场支付补贴,从而将欧盟农业支出大部分归入"绿箱".  相似文献   

17.
熊毅  黄国华 《中国海关》2004,(12):32-35
第一大贸易伙伴易位 5月份东扩后的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日本仍是我进口第一大来源地,美国仍是我出口第一大市场。  相似文献   

18.
李夏玲 《商业时代》2007,(4):33-34,37
中欧双边经贸关系一直发展良好,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本文首先分析了欧盟对华经济贸易政策的发展历程,其次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了欧盟制定的对华经贸政策,最后对进一步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自中欧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取得了快速进展。经过2004年东扩的欧盟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我国也成为了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不断扩大的双边贸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欧贸易的互补性。本文利用近十几年的贸易统计数据,分别以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依据对中欧贸易的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中欧双边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主要以产业间的垂直分工为主,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产业内贸易在中欧双边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正逐步向水平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欧盟东扩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5月1日,中东欧15国中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塞浦路斯和马耳他正式加入欧盟,欧盟由15国增加到25国,拥有4.5亿的消费者,年进出口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占世界总贸易额的20%,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集团和进口市场.欧盟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东扩后成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从长远与宏观看,有利于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但近期来看,对我国的影响弊大于利.对我国的挑战与影响涉及贸易市场(原成员与新成员)与贸易条件,体现在贸易转移、纺织品、农产品、关税配额、反倾销措施、技术标准、原有的双边互惠贸易协议失效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