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鞅变法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个典故.商鞅为了让国民相信变法,赏罚分明,在南门立一根很长的柱子,并下令重奖能把柱子扛到北门的人,结果有人把柱子徒步扛到北门领了奖赏.商鞅变法的这个部分大家都很了解,然而后来太子犯法,商鞅以太子的老师顶罪,太子继位后处死商鞅这一部分大家也许就不那么熟知和重视了.资治通鉴上记载: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相似文献   

2.
王永海  余海 《财会通讯》2014,(1):125-128
本文主要从商鞅变法研究商鞅的理财思想,研究商鞅的理财观及其表战思想。研究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利出壹孔”思想比较甚行,并非始自商鞅,但商鞅充分地发挥了这一思想,并将其全面、系统地贯彻在其政治和经济思想中,并成功地运用于他的政策主张中,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这是商鞅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回顾商鞅的农战思想,他所推崇和确立的以农为本的经济模式和军事策略、愚民政策和刑赏思想等,构成了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和践行标准.而"重农"的经济政策、"利农"的经济制度、"励农"的经济措施对当今农业的发展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商君书》的有关内容对商鞅变法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商鞅的主要理财思想和政策措施。由此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必须处理好利益分配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正>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原名公孙鞅,亦称卫鞅,卫国人。商鞅是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是中国最早应用国家力量统一度量衡的实施者。其一生的事业是在秦国变法,因变法有功,被封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号称商君,故称其为商鞅。商鞅出身卫国公族,所以叫公孙鞅。他信奉刑名学说,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一开始在卫国做小官吏,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后来到了魏国,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时曾向魏惠王推荐商鞅,  相似文献   

6.
语泽 《英才》2002,(12)
商鞅变法,秦国得以强盛,但商鞅却遭车裂,下场惨不忍睹。但仔细想来,中国变法先驱结局悲惨者又何止商鞅一人?究其原因,大都因变法维新虽旨在国家强盛,却令士大夫阶层的既得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玩丢了“人脉”的结果只能导致不满情绪暴涨,文臣群起而攻之,最后身遭诟陷。现代文明社会,商界精英在企业内推行改革,往往也会触及企业中层的既得利益,李汉  相似文献   

7.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当时有个魏国人叫庞涓的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  相似文献   

8.
战国中期著名的改革家商鞅,为了施展他法家的富国强兵的壮志宏愿,到秦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变法改革,把一个原先的边远弱国,通过运用法制手段,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体制改革和经济转型,使秦国在群雄争霸的激烈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最终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商鞅变法的成功,关键是他在为秦国制定富国强兵的发展战略时,  相似文献   

9.
声誉是极为重要的,好的声誉能产生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且声誉的塑造是要讲求策略的,自古如此。先看一个古代“南门立木”的故事。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秦大臣商鞅为辅助秦王改革弊制、富民强国,主导了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当时,在新法制定完毕后,如何推行是关键。商鞅担心百姓不相信他们,不按新法行事。为了取信于民,他认为必须先树立应有的声誉。于是,就在都邑的南门树起一根木头,并遍贴告示,言称谁若能将此木移到北门,即可得赏金十斤。  相似文献   

10.
常有朋友间,中国上下两千年,主流的经济理论是什么?我常拿商鞅来举例。公元前四世纪,商鞅在偏远弱小的秦国主持变法,前后长达二十年,造成一个强大的国家。他的治国思想中有强烈的反智、愚民和好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不要说那些失败的变法,即便是名垂青史如商鞅变法,但为什么变法者最后仍往往不得好死?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359年,商鞅根据秦孝公的旨意,拟定变法令并实行变法。商鞅为了做到执法严明,使法令取信于民,行之有效,搞了一次“南门徒木。”他派人在栎阳城的南门树起一根三丈长的木杆,井挂了一张布告:谁把这根木轩扛到北门,赏予十金。消息传开。来看热闹的人很多,大家窃窃私语,疑惑不解,不相信扛了木杆后真会得到赏金,因此没人动手。  相似文献   

13.
刘宏伟 《中外管理》2009,(10):56-58
公元前338年,随着秦孝公的去世,风云突变,秦国的政治形势急转直下。历经18年的变法改革瞬间演变成了一场军事恶战,而改革者商鞅转眼之间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相似文献   

14.
商鞅是先秦法家中变法最有成效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位思想家、法学家.他的法治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变法实践曾促使秦国由弱变强,并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商鞍的法治理论虽随秦亡走向沉寂,但并未销声匿迹,而是为汉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以"阴法"的形式承继下来且揉入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支撑中华帝制达两千余年.其中,一些合理的成分仍可资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历史上经历过多次的改革。西汉末年王莽的改革、北宋王安石的改革、清末光绪帝的改革,我认为这三次改革是失败了。成功的改革就是商鞅的改革和邓小平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乡镇企业科技》2011,(5):90-91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当时有个魏国人叫庞涓的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  相似文献   

17.
充斥新闻味道的商业世界里,名企、明星CEO都是媒体的关注焦点.领军人物如果出现更替,那么,镁光灯就会凝聚,变动的前因后果端于台前.一旦"新官至任",便好似釜底抽薪,至于企业之后的走向,似乎没有多少新闻价值.其实,领军人物更替往往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机遇时刻和重要转折点,对于接班人来说,是萧规曹随,按既定的方针办,还是商鞅变法,穿新鞋走新路,攸关重大.  相似文献   

18.
方松森 《中外企业家》2013,(7S):106-107
本文通过对商鞅变法中所包含的关于奖励勇战激励机制,建立"耕织"奖励绩效指标体系,运用趋利避害的人性假设等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分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季布千金一诺中江湖人的仗义情怀、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间知己的惺惺相惜早已成为美谈,商鞅的徙木立信更是开启了秦国变法以自强的序幕,为秦帝国统一七国的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中华民族新的历史篇章.在竞争日趋激烈、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诚信作为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也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在控制市场风险、减少交易不确定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不会将就     
齐鹏 《政策与管理》2011,(5):118-123
对优秀员工的奖励是付购房首付款,这个力排众议的激励制度导致“创维的员工可能是最早在深圳买房的一拨人。”张学斌愿意做创维的“商鞅”,因为他从来都不会将就企业存在的任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