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
3.
论文客观记录了三明市20余年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历程。分析了在农村改革初期南方集体林区的林业改革背景下,三明市从分户经营改革及转变到林业股东会制度改革的效果和推动力;论文又分析了从林业股东会的整顿到农户和个人自主经营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支持集体林集中经营制度力量的消散和市场配置资源力量的增长过程。论文证实了约束条件的改变是三明市出现不同的集体林产权制度安排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新一轮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后林农经营不同林种的行为特征,得到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预期目标与改革结果不相一致的结论。用制度经济学理论解释了改革成效不大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国家对采伐限额制度、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林业税费制度这3种影响林业发展的制度供给不足,并从5个方面指出国家对制度供给不足的原因,提出了完善配套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6.
《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绩效分析——对福建省的实证研究》书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 相似文献
7.
福建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实现森林资源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即实现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效率的实现。但通过对福建集体林产权改革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福建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没有达到效率的目标。福建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效率目标实现的滞后既是林业家庭经营与林业经营规模化要求之间冲突的体现,也是林业家庭经营体制与其他林业政策之间冲突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9.
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与林地可持续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政策问题研究》课题组 《林业经济》2010,(8)
基于6个省3000个样本农户的问卷调查判断:我国农户拥有的林地面积普遍很小,且林业收入的增长完全来自于国家财政补贴,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寻找激励林农可持续经营管理林业的有效措施。在此前提下,通过对国内农地产权制度稳定性、农民对土地投资及农业劳动生产率三者之间关系的讨论,以及对国际林业政策40年变迁及联合森林论坛、森林欧洲等林业可持续管理体系的介绍,进而对我国有关集体林业的财政、税收、贷款及森林保险政策绩效作出评价;最后借鉴发达国家林业基金税收、生态效益补偿、森林保险、森林采伐等政策,寻找中国集体林业激励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营企业产权制度是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因素影响下进行变迁,一方面受需求因素的影响,规模经济、交易费用的节约价格的相对变动、专业化分工所引起的外部利润,无法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中实现时,就会产生制度变迁的需求;另一方面供给主体、制度环境等供给因素也影响制度的变迁。这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使我国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必然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11.
12.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对转型期中国农地制度多样化创新的解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概括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地制度各主要创新形式的特征及地区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多种农地制度创新的出现源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农地权利需求的差异这一理论假说。然后通过对江苏省和江西省农地制度演变与农地绩效的计量分析,对该假说作了初步验证。本文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户对农地收益权和使用权的需求较转让权强;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则对农地转让权和使用权具有强偏好。 相似文献
13.
14.
林业投资的激励机制与产权制度安排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国经济在保持近20的快速持续增长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特别是近10年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在不断上升,灾害造成的损失在不断扩大,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森林资源长期的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5.
16.
本研究就集体林产权安排、林农增收之间关系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利用江西武宁县的问卷调研数据,借助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林权承包到户对林农自愿经营有正向影响,林农自愿经营对收入增长也存在着正向影响,林权制度对林农收入增长有间接影响;林农自愿经营在林权制度与林农收入增长中起着明显的中介效应;政策的稳定性、林农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对林农经营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因此,林权制度改革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针对不同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林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他们的林业经营意愿,从而促进林农的收入增长,使林权制度改革在最大程度上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新制度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草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过程进行了考察。分析发现,草地要素相对价格变化与草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趋势在长期上能较好地耦合,但二者变化速度的非一致性成为常态。本文在引入技术进步变量之后对该现象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并依据所得出的结论对我国草地产权制度的强制性变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2017,(12)
本文利用连续跟踪调研获得的9省区、18县市区的1277个样本农户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析了集体林产权制度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测度了集体林产权制度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对农户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程度。我们的经验性结果表明:2003~2015年,实施集体林产权制度主体改革增加了样本农户以土地为基础的收入,集体林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增加样本农户以土地为基础的收入和非农收入。在总体上,实施集体林产权制度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对样本农户总收入不平等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呈先升后降态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对样本农户总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影响呈现出时空差异。在以后出台相关改革措施时,需要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9.
南方集体林区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贵州锦屏集体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验纪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集体林区林业所有制关系变动频繁,山林权属不稳定,林业利益分配结构扭曲,广大林农的积极性受挫,致使森林资源面临危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直接制约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鉴于此,锦屏县围绕集体林区体制改革这个主题,抓住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经过10年来的探索,初步形成以核发林权证为核心,股权证为基础的林业产权管理体系,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生态建设新机制,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以法律形式赋予林农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实现了集体林区产权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改革四十年来,中国政府在坚持农业家庭经营为主的制度框架下,不断变革农地产权制度,农地产权制度历经农地集体所有权与农地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到新时代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历史变迁。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农地产权制度与制度环境不断耦合的过程,它以不断提升农地产权明晰程度且农民获得越来越充分的土地权利为导向、在制度边际上沿着既定路径持续进行着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并实现了农民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未来农地产权制度应当按照"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要求,适时顺应制度环境的变化在制度边际上进行调适,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并赋予农民更多更充分的土地权利,努力达成农民和政府之间的一致同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