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前人对于知识吸收能力的相关研究,本文把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延伸到区域层面,采用荣格和瑞拜蒂诺知识吸收能力量、质和质量指标的评价思路,综合考虑人力资本、知识传播、交通、信息等因素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构造了区域知识吸收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并证实了区域知识吸收能力相对稳定,说明区域知识吸收能力水平的提升有赖于长时间的知识积累、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投入。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从区域创新系统的含义及基本内涵、基本理论和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勾画出当前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3.
中部区域创新系统与创新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探讨了我国中部六省区域创新绩效的评价问题。与前人研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1)多种DEA模型的配合使用;(2)改1年数据为4年数据。以期增大信息量;(3)对投入、产出指标选择问题进行了重新探讨;(4)考虑了DEA方法的一些使用前提。如同向性假设。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创新系统研究的热点从国家创新系统转到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国内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也如火如荼。但是,不少地区的创新系统建设碰到新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外区域创新研究的最新成果,认为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建设需要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结构及建设过程等方面对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从硅谷、威尔士、新竹、中关村等区域创新系统的实践上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了在促进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中合理发挥政府作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系统由创新机构、创新资源、中介服务和管理系统构成,具有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功能.目前,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存在市场环境、投资环境、区域制度环境的障碍,应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市场机制,提高系统自身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系统内部创新能力的释放除了依靠自身的相对优势和竞争力之外,更为关键的是制度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区域创新系统的政策来对我国西部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区域物流与区域物流能力的内涵出发,在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信息系统保障能力、经营管理运作能力、发展环境支持能力四个方面分析了区域物流能力的构成要素,构建了区域物流能力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方差加权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非线性评价方法进行区域物流能力的测度.最后运用区域物流能力评价体系与测度方法对部分省市2007-2010年的物流能力进行了测度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是指区域拥有的经济规模实力、经济质量实力、经济创新能力、经济影响力和经济发展潜力,是区域在国(区域)内外经济社会占据地位和影响力的综合反映。模糊Borda法测试结果表明:我国GDP在5000亿元以上的七个特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序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苏州和重庆。测试结果为区域科学定位,明确区域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强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促进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测度我国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2011-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效应和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显著推动我国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还可以通过加速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研发资本的投入间接提升区域创新绩效;采用门槛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绩...  相似文献   

11.
运用欠发达区域创新理论总结“对外开放带动区域创新的渝北模式”,该模式有以下突出特色:(1)通过对内对外开放拓展外需;(2)主动与重庆都市产业对接,主动承接沿海和海外先进产业的转移,发展特色现代产业集群;(3)通过对外开放引进相对先进的初级要素,并创造条件及时转向引进和发展高级生产要素;(4)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并借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5)向主城核心区靠拢,建立具有综合城市功能的现代都市区和具有现代产业功能的特色小城镇;(6)革新社会组织细胞,建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新型区域政府、企业、社会单位、家庭等组织体系;(7)建立多样性的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变革家族企业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丰富的要素市场和与时俱进改革行政体制;(8)不断转变观念和解放思想,先从经营农村和传统农业向培育中心镇和发展工商业转变,再向发展新兴都市区和先进产业转变,进一步向建成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转变。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知识流动及其政策涵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创造、知识流动和知识扩散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几个重要环节。本文着重分析了知识流的原因和方式,对我国不同区域创新体系内知识流动的特点,以及区域间知识流动的原因和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指出,知识流动越来越成为一种有组织的活动,政府可通过促进知识向落后地区的流动,提高落后地区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技术联盟和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过程都是特定区域创新要素的整合过程,都是一种创新网络,具有融合共生的趋势,其内涵表现为要素融合共生、模式融合共生和效应融合共生。技术联盟和区域创新体系的融合共生要素包括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融合共生模式有重叠融合共生模式、交叉融合共生模式和包含融合共生模式;融合共生效应主要有聚合效应、学习效应、协同共生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技术联盟和区域创新体系的融合共生要素通过融合共生模式实现融合共生效应,两者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经济的发展更多是依赖知识的积累,而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是知识生产和积累的有效途径,也是区域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如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广西面临的艰巨任务。文章结合广西的现实,系统地阐述了广西区域创新体系的框架、内容以及特点,指出了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下,广西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下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我国创新体系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目标,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和要求及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来确定区域创新体系的具体框架和建设重点,围绕着创新、经济、科技三要素拓展开来.本文以三明区域为例,采用SPSS软件分析区域创新体系的评价指标,借此在三明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中能提供有价值的、建设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对区域创新体系概念及其内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文章深入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创新体系的总体思路和6大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区域创新体系组织结构的分类和我国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网络应成为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期望的组织结构,要着手培育资源型城市创新网络。  相似文献   

18.
政府支持、制度环境、FDI与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将区域创新主体分为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采用SFA方法考察了政府支持、制度环境和FDI对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支持对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创新均有负影响,区域创新主体出于自主意愿的技术研发更有效率;市场化水平和FDI对高校科技创新影响不确定,而对企业和科研机构具有正向影响,从而支持了加强市场化建设和FDI“促进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成创新的核心是知识的集成创新。文章从区域知识承载力的角度,通过分析区域知识承载力的内涵及其结构模型,识别基于区域知识承载力的产业集成创新影响因素。运用系统动力学构建基于区域知识承载力的产业集成创新的支持体系的因果关系模型,并以大连双D港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孵化器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包括基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近期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概念、结构、创新环境和体系的效能评价,实证研究在国外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中占很大的比重.国内区域创新体系研究基本上保持了与国外先进研究相一致的步调.尽管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发展很快,但一些基本概念仍存在较多争议,尚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内部一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