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旅游客源市场演化特征和内在机制进行分析,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之一。文章依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5—2013年)数据,应用亲景度和竞争态模型,利用统计软件,对2004—2012年内蒙古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变化轨迹,进而对拓展该客源市场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为内蒙古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学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经过改革开放35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正朝着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迈进。但发展中存在着的旅游产业市场化发育程度不高、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不足、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入境旅游增长乏力等问题,因此,中国旅游业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宏观背景,在市场与政府关系理论指导下,梳理中国旅游业发展历程,得出市场主导下的多主体改革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五个方面对旅游业应发挥的作用进行定位,构建旅游业多主体改革模型,分别对市场、政府、社会组织等旅游业改革主体提出具体改革举措建议,以期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国际旅游的形势看,呈现出比较繁荣的局面,而入境旅游是国际旅游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占据地位非常重要.纵观我国入境旅游,发展速度较快,至今已初具规模,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旅游产业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这对我国入境旅游业产生的冲击是巨大的,同时也是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本论文的研究对象针对中国旅游客源市场,从总体特征入手,在研究时采用回归模型的方法,对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产生影响力的因素为切入点进行定量分析,在经过缜密的研究后,制定出拓展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长远规划.  相似文献   

4.
基于异质面板模型的我国省际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99—2007年中国31个省市的入境旅游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四个指标的面板数据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并运用异质面板协整方法检验中国省际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的发展对全国及所有省市的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和入境旅游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存在长期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表明经济增长也推动着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亲景度是反映旅游目的地之间对相同客源地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指标。文章选取1998-2008年西安入境旅游市场相关统计数据,客观分析西安入境旅游市场的现状,并以地域分布为原则选取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国进行亲景度的计算及时间、空间演化分析,依据其特征将西安入境旅游市场划分为重要客源市场、基础客源市场和拓展客源市场,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进一步拓展西安入境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6.
旅游系统市场竞争态及市场动态发展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提出了旅游系统市场竞争态(MCF)及市场动态发展模型(MDDM)。该模型不仅可以定量分析旅游市场的现实竞争态特征,对同一系统的不同市场做出定量对比和分类,并揭示每一市场竞争态是不断变化的,且为“瘦狗市场→幼童市场→明星市场→现金牛市场”过程的循环。在此基础上对市场进行趋势预测。应用这一模型,对我国近年入境旅游客流量,在Lotus1,2,3(5.0)软件上进行数据处理,建立各境外客源市场的竞争态,确定各客源地在我国入境旅游业中的市场地位,明确现在和未来市场竞争的优势和劣势,为入境旅游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蒋丽芹 《时代经贸》2006,4(8):23-24,27
文章用SWOT方法,客观准确的分析了同里古镇旅游开发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强市场竞争力,必须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作好市场定位,合理开发旅游产品,加强宣传促销和人才培养等建议和意见,可以为政府厦其管理部门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经营者制定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智勇 《经济论坛》2011,(12):61-62,78
从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收入两个角度分析了内蒙古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进而提出了促进内蒙古入境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和枢纽,其旅游业发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福建与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的对比,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拓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的战略构想,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和枢纽,其旅游业发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福建与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的对比,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拓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的战略构想,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波士顿矩阵理论模型,将四川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目的地市场分别分为金牛市场、明星市场、问题市场、瘦狗市场四个类别,分析了各自的特征及对应的发展策略.最后认为,应从入境旅游产品开发、入境旅游市场开拓、增强旅行社的国际竞争力入手,推动四川省入境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波士顿矩阵理论模型,将山东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目的地市场分别分为金牛市场、明星市场、幼童市场、瘦狗市场四个类别,分析了各自的特征及对应的发展策略。最后建议通过多种举措,如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打造名牌旅游产品,延展旅游产业链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制订多元化国际市场开拓策略;加强国际宣传促销等等来推动山东省入境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2000-2009年湖南省主要入境客源国(地区)入境旅游人次为样本,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对湖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湖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较为合理,市场竞争力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客源结构也呈现出过度集中化的趋势。对此,应根据各客源市场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进一步优化湖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4.
拓展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玮 《经济地理》2004,24(4):568-571
入境旅游是湖北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一步有效拓展入境旅游市场是湖北省发展国际旅游业的关键。文章结合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拓展入境旅游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展入境旅游市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华  赵磊  陈田  杨竹莘 《经济地理》2012,(1):146-152
运用SSM分析方法,选取江苏省2001年-2009年相关入境旅游统计数据,对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中,法国、意大利、新加坡和泰国客源市场基础较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台湾、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其他客源市场基础也较好,但竞争能力更具显著优势;除其他地区之外,马来西亚市场基础最好,然而竞争潜力却较弱;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菲律宾和俄罗斯原有市场基础相对于其理想规模,市场基础较差,但其竞争能力相对优势明显。从整体上看,由于江苏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效果指数和竞争力效果指数均大于1,说明现阶段江苏省市场结构相对合理,并且具有一定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竞争优势,同时结合相应的Shift—Share分析图表,给出了不同结构状态下江苏省入境旅游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运用亲景度、竞争态以及生态位分析方法,对2003—2012年港澳台入皖旅游市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台湾对入皖旅游需求偏好很高,处于金牛市场与明星市场之间,但对安徽入境旅游市场的作用正逐渐降低。(2)香港对入皖旅游的需求偏好很低,但处于金牛市场与明星市场之间,且对安徽入境旅游市场的作用正缓慢提高。(3)澳门对入皖旅游的需求偏好很低,处于幼童市场与瘦狗市场之间,但对安徽入境旅游市场的作用正逐渐提高。针对港澳台各市场的变化特征,提出进一步的开拓建议。  相似文献   

17.
欧洲艺术市场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古希腊至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至18世纪,19世纪之后。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艺术市场各有特色:第一时期是三大艺术市场即寄生性、雇佣性、自由性艺术市场平分秋色;第二时期是雇佣性艺术市场称霸天下;第三时期是自由性艺术市场的复苏;第四时期是自由性艺术市场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收集和分析广西入境旅游2003~2009年的相关数据,首先对广西入境旅游发展与全国及主要城市的比较,然后从广西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规模、客源国空间结构、消费者行为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了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的特征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提升战略。  相似文献   

19.
We employ the asymmetric version of th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to assess how Australian inbound and outbound tourism flows across 49 markets (countries) are driven by the sign-dependent variations in departure series or vice versa. A multivariate 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icity (MGARCH) model is also estimated to study the time-varying co-volatility between inbound and outbound tourism growth rates. We find that rising co-volatility spillovers between inbound and outbound tourism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or a number of markets. The six markets that are most susceptible to global shocks are China, Hong Kong, Papua New Guinea, Singapore, South Afric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China is by far the largest of these markets and, except for the United Kingdom, both arrivals and departures for each of these countries represent growing markets for Australia. We present recommendations for policymakers and destinat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DMOs) to assist in developing customized strategies targeting resilient inbound markets in order to optimize tourism performance and reduce potential losses in times of cri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