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枫芸村是思南县的一个边沿干旱穷山村,全村347户,1344人,有耕地1719亩,人均耕地1.27亩。在全村805亩田中,除30亩有水源保证外,其余都是“望天田”。过去由于地处边沿、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干旱缺水、灾害频繁,收入低下,1978年前、人均粮食不足250公斤,人均收入不足300元,是一个生产靠贷款,吃粮靠供应、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们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逐步摆脱贫困走向了富裕。全村1993年粮食总产达到67.46万公斤,人均502公斤,比1978年翻一番多;人均纯收入1429元,比1978年翻两番多。这个村已成为思南小康第一村。  相似文献   

2.
穷则思变 向贫穷开战 罗甸县云干乡大关村座落在层峦叠嶂的大山之中。全村12个村民组253户人家1320人,分散住在60多个山弯弯里。仅有瓦房25栋,其余全是茅草房、杈杈房,是全县闻名的“三靠”村(即吃粮靠返销,用钱靠贷款,穿衣靠救济)。1980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6.8万公斤,人均粮食130公斤,农民  相似文献   

3.
到 2000年底,脚尧村年人均粮食已突破 430公斤,人均收入达 2500元,人均存款超千元;全村家家通电通水,计划生育率、初等教育普及率达 100%;全村绝大多数农户购买了收录机、 VCD、电视机等家用电器,还开通了无绳电话……脚尧,这个昔日生产靠贷款,吃粮靠供给,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如今已开始步入小康。   “脚尧村这几年发展得这么快,倾注了我们村支书吴秀忠的心血和汗水。”脚尧村民快言快语。   198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群众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然而这里山高水冷,一年辛劳下来,人均粮食不足 200公斤,人均…  相似文献   

4.
赤水市大同镇庙沱村,共有9个村民组,291户,1268人,现有农村劳动力570个劳动力。现有耕地1060亩,人均耕地0.84亩。全村有可供开发的非耕地资源1941亩,其中已开发的431亩。1978年前人均分配粮食不足20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150元,是生产靠扶持、吃粮靠救济的贫困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充分调动了全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的带领下,他们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积极  相似文献   

5.
六枝特区新华乡成功村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走“靠粮饱肚、靠山致富”的道路,全方位牵引着全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带领群众甩脱贫困帽。1995年人均占有粮食380公斤,人均纯收入550元,是新华乡率先跨越贫困线的行政村。 一、结合村情,选准脱贫路子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如一声春雷,把该  相似文献   

6.
马军村委员会位于建水县临安镇东部,距县城5公里。全村有826个农户,总人口3102人,其中劳动力2241人。全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75。有山林面积2000亩,其中林地160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550万元,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3240元,比全州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高出1210元,人均有粮426公斤。  相似文献   

7.
老山田村位于贵州省普安县罗汉乡西部 ,海拔1570米。全村11个村民组417户1864人 ,耕地面积1348亩。就是这个人均耕地不足一亩、1978年人均吃粮仅48公斤的老山田村 ,这10多年来 ,在村党支部领导下 ,全村上下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坚韧不拔 ,苦干实干 ,使全村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1999年全村人均吃粮300多公斤 ,收入1130多元。老山田村的旧貌换新颜 ,又一次使人们看到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修路解放以来 ,由于交通闭塞 ,信息不灵 ,一直制约着老山田村的经济发展。为改变人…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榕江县忠诚镇干烈村积极发展优质瓜果生产,1998年全村瓜果总收入65万元,其中,柑桔25万公斤,收入25万元;西瓜200万公斤,收入40万元,仅瓜果一项全村人均增加收入342元。  相似文献   

9.
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缺水,十年九欠收的正安县和溪镇蜜蜂村过去年人均占有粮食仅110公斤,现金只有80元左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村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3年人均占有粮食476.8公斤,以养殖、水果、加工业为主的庭院经济使人均增收  相似文献   

10.
在"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沛县城南3公里处,有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乡村都市",名字叫刘庄.过去这里的农民一代传一代,"吃饭靠种粮、花钱靠种菜",一直过着"土里刨食"的"田园生活".农村改革的春风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使刘庄人种植蔬菜用上了科学技术,搞保护地栽培.取得了高效益,终于从祖辈留下的黄土地里刨出了"金娃娃".这个村有1200口人,人均只有9分地,在村支部和党员的的带动下,他们不断探索以"土"为本,靠土地活得更富裕的路子.去年全村设施菜面积发展到1000亩,占耕地面积的95%,复种指数达到了400%,全年蔬菜生产总量达600多万公斤,种菜农户年均收入2万元以上,全村人均纯收入4320元,等于人均月薪360元.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从江县洛香镇洛香村是一个典型的侗族聚居村寨。9年前,该村还是一个“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贫困村,截止1993年,全村人均年收入430元,人均占有粮食220公斤,村集体没有一分积累。然而,到2000年全村总产值实现351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1600元,人均占有粮345公斤;村集体经济年收入8.5万元,一跃成为全县出了名的富裕村。是什么力量使洛香村在短短几年时间发生如此巨变?村党支部书记陆成超告诉笔者:这是几届村委班子团结奋进,顽强拼搏,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带领全村群众苦干实干加巧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南涧县南涧镇复兴村是集高寒、民族、贫困于一体的特困村,最高海拔3061米,最低海拔1700米,立体气候明显。全村人均占有耕地1.05亩,人均占有粮食410公斤,人均纯收入730元。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大兴镇大兴村将经济、科技知识作为党员教育培训、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作用的主要内容,使全村47名党员学会了搭“经济台”,演“小康戏”,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1997年全村人均占有粮食732公斤,人均经济纯收入达到2591元,在全县率先实现了小康村目标,先后  相似文献   

14.
古力半忽洞村位于和林县东北部土默川平原,呼凉公路26公里处,全村236户1130人口,总辖地6.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5540亩。三年前,由于这里农业基础设施差,生产力极其低下,全村尚有130户521人在贫困线上艰难地度日,1997—1999三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13元(现价),人均粮食不足500公斤,人均耕地不足5亩,且  相似文献   

15.
田东县百谷村近年来,大力推广稻、稻、菜生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1993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86.4万公斤,平均亩产949.5公斤,人均有粮576公斤。种植冬菜580亩,总产量达248.4万公斤,平均亩产冬菜4282公斤,冬菜总收入173.9万元,扣除成本外,纯收入162.  相似文献   

16.
简讯集锦     
容县石剑河顶村靠种植八角致富梁纪湘 (作者单位:容县农村工作办公室 )  改革开放以来,容县石剑河顶村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大胆发家致富,他们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把全村 2300亩荒山、疏残林山地逐步改造种植品质优良的大红八角,经过 20多年的艰苦奋斗,全村已种上八角 2000亩,人均有八角 7亩多。同时经过精心科学的管护,八角连年增产丰收。  今年八角不但丰收,而且卖得好价钱,全村八角总产量达 19万公斤,总收入 20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 8000多元,全村 50多户,收入超 5万元的有 17户,…  相似文献   

17.
田阳县百育乡四那村地处丘陵地带,全村920户4332人,耕地面积8319亩,其中水田6833亩。过去,该村受小农经济思想束缚,单一抓粮食生产,放着的大片荒山不开发。因此,总是戴着有粮无钱的穷帽子。近几年来,该村由于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稳定粮食总量和粮食面积的前提下,大力开发荒山荒坡种植甘蔗、芒果、西瓜等经济作物,全村面貌焕然一新。1993年全村粮食产量608万公斤,人均有粮1403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村建二层楼房以上的有142幢(占总户数的115.4%),建砖瓦房的有600多户;全村有手扶拖拉机558台,平均每户一台;电视机、收录机、缝纫机、单车等中高档商品已普遍进入农家。他们开发荒坡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务基乡捏池村位于永善县西南部,距务基乡人民政府所在地15公里。地处金沙江边干旱热河谷地区的捏池村,过去是一个严重缺水,十年九旱,靠天吃饭,不通电、不通路、不通电视的吃粮靠国家,穿衣靠救济的贫困小山村。2005年末,全村人口540户2409人。“十五”期间,粮食总产量从“九五”末的386000公斤增加到“十五”末的684300公斤,增长177.3%,人均有粮284公斤;经济总收入从“九五”末的90.4万元增长到1168万元,增长13倍多,人均达到2446元。成为了永善县率先一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2006年4月12日,省委常委,省宣传部部长晏友琼在考察捏池村新农村建设时指出,捏池村的新农村建设是整个昭通市乃至全省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南漳县肖堰镇桐树淌村,地处平均海拔800米的荆山腹地。该村共有4个小组,72户,311人,耕地面积372亩。1991年,全村农业总收入163万元,工业收入为零,人均纯收入只有257元。粮食总产116万公斤,亩产仅214公斤,人均占有粮食仅2...  相似文献   

20.
祥脚村位于贵州省罗甸县西部逢亭镇境内,辖2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寨,共155户647人,1992年以前,因全村大部分农户找扁担排队领取回销,救济粮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扁担村”。到1994年底,全村不通电,不通路,水利设施相当落后;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50多元,人均吃粮不足100公斤,是全县典型的贫困村,1995年该村开始推行村民自治,积极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靠全体村民的智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村容村貌,围绕经济开发增加村民收入,围绕科技教育,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经济的迅速发展。到200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村级经济积累达40多万元(含村级固定资产),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村民自治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