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企业化也称为公司化,是西方管理界于8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新概念。20年来它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国外管理 界把它看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素,是管理成败的根本保证。企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2.
一、管理者要转变观念,走出传统误区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者必须从知识的源头做起,克服经营管理中“见物不见人”的传统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观念上,把人力资源视为最宝贵的资源,不分等级,将企业中的所有成员均看作待开发利用的资源;在主次关系上,把人的开发、利用和培训视为管理的重心,注重完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在部门设置上,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纳入决策层,并鼓励全体成员参与管理,重视人的存在和人的价值,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在员工培训上,建立起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大培训投入,充分挖掘现有潜力,不断提高员工人力资本的存量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1.人才价值观念、管理方式落后。 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仍抱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陈旧的人才理念和用人模式,没有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或者认识到了,而行动上却滞后缓慢。企业领导者在经营管理中,只重视资金、设备,忽略“人”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只把人看作管理的对象,对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和人才的开发、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人才无用武之地,工作中失落感较强,导致人才流失。另外,国有企业在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中处于支配的优势地位,权力的失衡使企业较少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李兰  张连锁 《经济师》1995,(12):32-32,25
试论加强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李兰,张连锁伦理建设─—增强企业内聚力的有效途径“企”字说文解字,是从“人”开始,到“人”为止。所谓企业伦理,是指企业职工的行为守则、道德规范、敬业精神。对内而言是精神能源,对外而言是无形资产。应当把企业伦理建设作为...  相似文献   

5.
所谓人本管理,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本文就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从而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的经营活动一方面是物质或使用价值运动,另一方面是资金或价值的运动。从事资金或价值的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实际上是把财务放到了与其它各项工作平起平坐的地位上来。不少企业未能充分地发挥财务部门在经营决策中的参考作用,而把财务部门仅仅看作公司“簿记”的职能单位,重视规模、产量和账面利润而忽视资金的流向,大量资金被应收款或建设改造项目所占用,其结果反而引起利润和产量的大幅度下降。在机构及职能设计上,生产、计划、投资、财务等部门间各自为政,中心不明确,导致各部门互相扯皮,各项工作质量下降。严重地削弱了企业存市场中的静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刘敏 《经济论坛》2001,(1):23-23,41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怎样使人才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是整个企业管理发展史研究的主要脉络。企业文化管理理论的提出,是管理思想史上的一次变革。许多管理学者认为,这一变革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人的新理解,即把人看成是“复杂人”、“管理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社会人”。本文认为,其重大的突破在于管理角度的转向,它不再把人仅仅看成是提高生产率的手段,而是提出了“让人得以发展是管理的目的,实现企业目标仅是一个结果”的思想。正确理解这一内涵,对于我国成功运用企业文化管理方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过去管理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8.
论柔性管理及其在运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希 《技术经济》2002,21(2):48-50
道家老子曾说:“普天之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克最坚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可以胜过水了。”是的,滴水穿石就是柔弱胜刚强的最好例证。柔性管理是这种思想的最好体现。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权变管理方式,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信任-指导-感化-自控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明力,从而把组织的意志上升到人们自觉的行动。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主要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化精神进行人格化的管理,以人为本,重视人、发挥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与“胡萝卜 大棒”的传统管理方式根本不同,这种管理理论是基于人的本性是善良美好的,愿意承担责任,有着深厚的智慧、潜能蕴藏,因而主张采取教育、关心帮助、人情感化、积极引导等手段,来充分挖掘人的智慧和潜能,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  相似文献   

9.
“能本管理”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并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组织创新。传统的泰勒管理模式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物本管理”,即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大机器,而企业的员工则是这一机器中的具体零部件,把人当物来管理。而“能本管理”则认为企业不再单纯是一种经济组织,人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具,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  相似文献   

10.
浅谈“权变”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杨英光《现代汉语》把“权变”解释为“随机应变”。对于“随机应变”许多人都懂,但对如何用,研究的人不多。尤其如何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去,恐怕就更少了。那么如何将“权变”观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以提高管理水平呢?在此,我想谈点浅薄...  相似文献   

11.
窦万顺  文旗 《经济论坛》2002,(12):36-36
21世纪科技日新月异,管理科学蓬勃发展,企业管理创新日渐迫切。就我国现阶段的企业现状,人本管理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模式加以推广。人本管理是一系列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总称。它意味着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应围绕如何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而展开。人才成为企业最核心的资源和竞争力的源泉,而企业的其他活动都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人”、如何服务于人这一核心资源而展开。纵观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古典管理理论只着重强调管理科学性、合理性、纪律性,而未给管理中的“人”的因素与作用以足够的重视。在…  相似文献   

12.
袁振兴 《经济论坛》2000,(15):13-13,7
人力资源是一种不同于物力资源的资源,是知识经济发展依赖的主要生产要素之一。在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思想体系中,管理者要把劳动者与企业融为一体,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充分考虑劳动者在企业中的权益。因为人力资源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赖于劳动者这个主体而存在并发挥作用,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劳动者对其享有权益。管理者要把人力资源纳入企业价值管理体系首先要确认劳动者权益的性质。   现代企业是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的组织。产权学家詹姆森麦克林在《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及其所有权…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的浪潮和社会的变迁,使得在企业所有的资源中,人力成为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人的作用,以柔性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渐渐取代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柔性管理,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强调人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的一个项重要内容就是沟通,通过沟通来融洽团队、输导矛盾、成就事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从认识"以人为本"到实现"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阳 《经济论坛》2006,(4):74-75,88
人类的历史就是管理的历史。而管理的目标无论差异多大,归根结底都取决于“人”。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尤其如此。企业管理要提升,不仅要建立一套思维超前、设计科学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让“死制度”产生“活效益”的环境,即如何最大地发挥“企业人”的活性,让其在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环境中生根、成长、硕果累累,这才是管理艺术的极至。而要达到如此的管理境界,关键在于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一、人本管理的实质 在企业管理中,虽然“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经常可闻可见,但很多人并没有深究何为“人”,何为“本”。有人认为人本管理就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重视和动用人力资本。如果这样理解,那么它不过是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手段,组织中的人并没有摆脱仅仅作为一种资源或人力资本存在的地位,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也并未有何重大突破。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什么?这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新经济时代,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主人。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十分重视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实行民主参与管理。在企业中要强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财务管理中心地位的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企业管理方式的选择中,预算管理以其在企业经营中的独到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我国已经“入世”,对国内企业而言,已置身于国际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如伺提高管理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咳亚静,  相似文献   

18.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和造就能够把知识、技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利润的“人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工作是要营造并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员工创造能力的平台,提高员工的绩效,进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此,企业必须把“人财”看作是企业最大的资本和财富,把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训与开发工作放到首要位置,营造能力至上的文化氛围,推进以能力为基础和前提的“能本管理”。  相似文献   

19.
蒋蕴芬 《经济师》2000,(2):71-71,87
人力资源(包括人的创新能力和劳动能力)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每一个社会组织发展的第一资源。一个企业拥有了先进的设备,拥有先进的信息,还要首先要拥有先进的人才。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振兴,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必须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全面实施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投资战略,建立与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笔者认为,当前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战略:一、必须把人作为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  相似文献   

20.
企业如何长期生存和发展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所关注的问题。要想延长企业的寿命,就必须树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的企业观,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把企业看作“生命体”即生命型企业,创建名牌企业,实施名牌企业战略管理,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