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浮港的形象概念是:浮在海面上"国际港口+贸易城镇"的城堡,分移动式浮港、固定式浮港两大类。国际浮港(Float Port)是我国在远洋和深海发展生产、拓展贸易、保卫国家利益的基础,故称为——蓝色定海神针。建设国  相似文献   

2.
贸易利益是以特定阶段的国际分工条件为基础的。在国际分工所经历的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和要素分工三个发展阶段中,发展中国家在前两个阶段的贸易利益分配中处于明显弱势地位甚至出现福利恶化。在要素分工条件下,较之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和管理,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参与国际分工显然处于不利地位,存在静态利益流失。然而要素分工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以及就业等动态利益却是巨大的。针对要素分工带来的发展机遇,我国应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中美增加值贸易与双边贸易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文章利用增加值贸易体系重新测度了1995-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并通过对双边总值贸易进行价值增值分解刻画了贸易利益在中美之间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传统的贸易统计极大地高估了中美贸易失衡,两国的贸易差额与贸易利益之间存在严重错配,分工地位的差距导致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正朝着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在机电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转变单纯追求出口规模的贸易发展方式和改善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是提高中国对美出口获利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贸易理论中,自由贸易理论虽然论证了国际贸易能够改善资源配置并提高各国福利水平,但对贸易利益的国际分配的局所得到的结论比较模糊,而保护贸易理论则明确了贸易利益在不同国家之间分配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理论都认为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各部门之间分配是不平衡的。由于两类理论的侧重点不同,对贸易政策的影响也不同。总体上看,由于一国政府是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发展目标来制定贸易政策的,因此必然要考虑贸易利益在国家间以及在本国内部的分配问题,所以保护贸易理论往往比自由贸易理论对一国贸易政策有着更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陈建新 《时代经贸》2007,5(2X):66-68
文章首先介绍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发展,然后重点分析了在中美贸易中的贸易利益流向和对双方的经济影响,进而找到解决此问题的积极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国际分工、剩余价值与贸易利润的相互关系角度,通过建立和扩展马克思国际价值的理论模型,分析各国参与国际贸易活动时的利益得失及相关政策措施,分析得出,相互贸易的国家极力追求贸易利润,但其结果具有差异:一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润的同时,另一国会出现贸易利益的损害.某个国家单独采取关税政策时,该国会获得更多贸易利益;两个贸易国家同时采取关税政策时,会出现纳什政策博弈,各国通过这种政策博弈获得相关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共同作用下,特别是随着FDI的增长和跨国公司的全球布点,传统意义上的以商品贸易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正在被打破,国际分工逐步深入到企业内部,分工方式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部产品分工和要素分工延伸。本文以当前新贸易现象为实践基础,以贸易分工理论为理论基础,初步构建产品内贸易的理论模型及其利益分配机制,从产品内分工视角分析产品内贸易模式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影响,并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上进行攀升,进行技术创新,提升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比较优势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利益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配并不平衡,发达国家依靠绝对成本优势,以较少的资源换取了发展中国家较多的资源,占有了更多的"产品利益"和正的"成本利益"。而发展中国家在"产品利益"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成本利益"始终是一负值。此外,发达国家还利用了世界的比较优势和发展中国家的汇率过度贬值抬升了贸易利益。因此,从静态来看,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势必拉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9.
黄汉民 《经济管理》2005,(13):36-39
加入WTO三年来,我国的对外经贸环境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如何调整现行的贸易政策,已是紧迫的任务。本文认为,必须以本国利益为主,兼顾国内、国际两方面利益,在WTO框架中,寻求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政策定位,这是现阶段我国贸易政策调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自李嘉图1817年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以来,该理论一直被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此后出现的多种理论和学说大多是在比较优势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和发展。综观之,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原则是比较利益,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分工和贸易规则,各国趋向于基于成本权衡来调整贸易结构以实现贸易互利。然而,在当今世界国际分工日益网络化、虚拟化、信息数字化的电子商务现实背景下,  相似文献   

11.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得失的重要指标。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出现使得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肾密,但大部分后发国家却面临着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趋势,从理论上讲这不利于贸易利益的获取及维护。从中国的贸易条件变化和贸易利益分析中发现,贸易条件并不能准确衡量其利益所得。在新的世界分工格局下,坚持比较优势及培育稀缺要素成为后发国家获取和维护贸易利益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的迅速发展,国际税收理论和制度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的国际税收准则和惯例难以有效实施,由此导致国际税收利益分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有鉴于此,必须对现行的国际税收利益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作合理的调整,建立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国际税收利益分离机制,切实保障世界各国的税收利益。  相似文献   

13.
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当代国际分工的主导形式。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离不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大背景。20国集团(G20)中的11个发展中国家(简称为E11)是新兴经济体的重要代表。通过对OECD和WTO附加值贸易库的数据整合分析发现:E11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并呈现出后向价值链和前向价值链两种分工参与模式;从贸易总量上看,E11各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国际贸易地位和利益在不断提升;从行业利益结构上看,E11各国可归纳为四种价值链分工的行业嵌入模式,而且各国行业贸易利益和贸易地位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特点;总体上看,E11在行业竞争上还停留在初级要素的利用阶段,其未来贸易利益的获取还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促进了中间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各国及要素所有者获得的贸易利益不再是原有贸易利益按国别属性确定的属地利益,而是由中间品生产厂商的资本所有权决定的属权利益。本文在重新界定贸易利益的基础上,构建了贸易利益的所有权分解模型,并依据WIOD数据库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属权贸易利益水平。结论表明,与属地贸易利益相比,我国工业行业属权贸易利益水平较高,并且逐年递增,一方面源于成本较低的中间品进口;另一方面源于专业化生产和中间品出口。其中可拆分的制造业属权贸易利益规模较大,源于FDI规模大于OFDI。而资源性行业属权贸易利益规模较小,间接表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动因属于资源导向型。  相似文献   

15.
刘渝琳 《财经科学》2003,(3):105-109
加入WTO后,产业选择将决定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本通过内生比较利益与外生比较利益的比较,用超边际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发展内生比较优势的产业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贸易环境的好坏,从国内角度看,直接影响到中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进而影响到纺织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与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密切相联从国际角度看,也影响到我国在国际纺织品贸易中的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7.
贸易保护与政治利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贸易发展的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一直存在着贸易保护与政治利益的复杂关系,无论从重商主义时期贸易保护的观点到工业革命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还是今天发展中国家对幼稚工业的保护和发达国家对衰退产业的保护,无不体现了政治利益在贸易政策中的决定性作用.尽管自由贸易是世界贸易发展的大趋势,但贸易保护仍然是各国制定贸易政策的底线,必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与自由贸易并存.  相似文献   

18.
半个多世纪的贸易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表明:比较优势是贸易的基本动力,而要素禀赋与技术差异是决定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化,比较利益理论作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原动力的解释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随着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和向深层次的推进,国家利益冲突成为贸易自由化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障碍。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从事一切对外贸易活动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正视国家利益原则,才能有序推进贸易自由化。  相似文献   

20.
对外贸易的发展理应建立在国内区际贸易充分开展的基础上。国内区际贸易的开展对对外贸易利益的取得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国内市场分割现象,使得国内区际贸易滞后于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并制约了对外贸易利益最大化的实现。本文的政策结论是通过加快改革逐步实现国内经济市场化和一体化以提高外贸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