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垂直专业化分工及我国的分工地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国际分工的深化,是同一产业或行业内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之间的国际分工。基于比较优势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其表现形式是包含中间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其分工和贸易模式是可预测的。我国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地位是进口半制成品并加工装配成消费品,然后出口,其主要形式是加工贸易。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垂直专业化分工角度出发,全面考察了发展中国家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对一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地位以及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进行了思考,认为长期内我国应该注重提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的层次,发挥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促进我国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变.  相似文献   

3.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一直是被关注的热点,在垂直一体化分工背景下研究中131国际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对环境的影响对于中国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产业集聚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互动机制三个核心因素——要素禀赋、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运用中国12个制造业行业19932011年数据构建面板数据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结果支持二者互动关系的存在及核心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作为新型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垂直专业化指数进行了测算,并运用1992-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实证研究了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可以有效地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而且这种升级效应在初期效果显著;尽管这种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但升级效应的积极作用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基于国内增加值计算2000~2013年中国制成品出口复杂度,并对融入全球价值链程度是否提升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融入全球价值链是影响出口技术水平提升最重要的因素,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得到一定优化,但总体呈倒"U"型增长,存在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固化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测算了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水平,并利用制造业14个细分行业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制造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我国制造业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发展缓慢是由制造业所处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深化促进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导致垂直专业化分工浅化的两难困境所致。  相似文献   

10.
段振远 《商》2014,(32):104-104
当前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然而这种联系已经不是简单的消费品的直接进出口,中间产品的进出口占世界总贸易量的比重不断增加,而这种现象背后的直接原因就是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中国早在改革开放以后就开始融入到世界经济中,自然也不可能不受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影响,事实上,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已经成为了许多跨国公司的加工厂,然而现在的中国只能参与产业链中价值链中附加值较低的部分,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廉价劳动力方面的优势也在逐渐消失,因此中国正面临着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中传统优势丧失而新优势尚未建立的阶段。本文主要就国际垂直专业化产生的动因以及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了阐述,并结合中国实际,对中国如何适应国际垂直专业化产生的挑战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角度出发,全面考察了垂直专业化跨国分工对要素价格、产出效应、贸易条件、一国福利的影响。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参与国际分工时应着力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发挥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促进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测算了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水平,并利用制造业14个细分行业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制造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我国制造业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发展缓慢是由制造业所处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深化促进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导致垂直专业化分工浅化的两难困境所致。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成本最小化视角的Malmquist指数,发现与"入世"之初相比,近年来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水平快速提升,而东部沿海地区技术升级步伐有所放缓。基于国内价值链分工的统计分析,发现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更多嵌入了国内价值链分工。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技术进步,该效应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尤为显著。国内市场关联及本地企业成长是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推动内陆地区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就影响机理而言,分工主体地理空间距离是影响该技术进步效应的重要因素,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缩小区域间技术差距。为此,应进一步打破国内市场壁垒,鼓励区域间分工合作,加强国内资源整合,以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打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对相关指标的计算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主要发生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发展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出现了新的特征,即产业间升级与产业内升级的背离。这意味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存在着"虚高"现象。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这种产业结构的"虚高"现象与中国深度介入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密切相关,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促进中国产业间升级具有积极作用,而对产业内升级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江琴 《致富时代》2015,(2):57-58
对垂直化专业分工的相关期刊文献阅读可知,垂直化专业分工指数(VSS)的测量问题解决之后,引起了一系列的经济效益分析,即垂直化专业分工对我国理论经济以及实体经济发展到底有哪些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参与国福利的影响,对高技术和低技术工人工资与就业水平的影响以及对技术扩散、转移和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基于大中型企业对垂直化专业分工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动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直专业化在近几十年迅猛发展的原因在于技术进步导致运输成本、通讯成本和数据处理成本的大幅降低;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发展中国家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和促进出口加工政策降低了垂直专业化的成本;企业面对的市场供求实时化和市场竞争的复杂性是企业参与垂直专业化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是我国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之一,要素价格的变动必然影响我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模式及地位,由此将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使用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等方法,对劳动力、资本及原材料等要素价格上涨对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要素价格上涨对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为显著的负效应,但不同要素价格的影响程度不同。基于分析结果,本文对我国如何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际产品内贸易发展水平的测度主要包括联合国广义分类法(BEC)、加工贸易替代法以及垂直专业化指数法(VSS)。以VSS方法计算的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初级产品部门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国际产品内贸易水平都呈下降趋势;高技术部门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品内贸易水平提升较快;服务贸易内各行业的国际垂直分工也有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20.
以Hummels et al.(2001)的测算方法为基础,利用OECD提供的我国1995-2005年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垂直化水平,并用行业面板数据考察了垂直专业分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通过专业化分工、中间产品贸易、人才流动和产业链的上下游关联效应,对制造业技术进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在技术水平、行业集中度与出口依存度等行业分组指标下存在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