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主辅分离改革对电力企业来说并不陌生。2002年2月10日,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定“厂网分开”、“主辅分离”、“主多分离”、“输配分开”的改革方向。但是,整整8年过去了,主辅分离迟迟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2.
高层声音     
《中国电业》2006,(3):6-6
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日前,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第八次会议进一步研究了“十一五”期间的改革工作。并已将有关意见上报国务院。“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完成厂网分开后有关资产界定遗留问题,继续推进主辅分离改革;要进一步加快电力市场建设,构建以区域电力市场为主要形式的市场体系;要抓紧开展输配分开改革的研究,适时推进输配分开,构建适应市场化要求的输配电远营体制,要深化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3.
<正>主辅分离改革对电力企业来说并不陌生。2002年2月10日,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定"厂网分开"、"主辅分离"、"主多分离"、"输配分开"的改革方向。但是,整整8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4.
合理确定输配电价电价改革的关键环节是确定输配电价。按照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抓住中间,放开两头","中间"(输配电环节)价格如果不确定,煤炭、电力资源价格就不能合理传导到消费环节,也就无法体现资源真实价格。这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输配成本与收益的确定,二是成本与收益的分摊。因输配环节后仍将是垄断经营,  相似文献   

5.
巫琳 《广西电业》2014,(9):32-36
一、引言 2002年,国家正式启动了电力体制改革,但其设定的"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四大任务在完成了第一步后,由于后续改革的方案不够成熟,不具备操作性,所以未能实质性推进后续改革,使得电力体制改革成为了不彻底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电力体制改革自从2002年明确战略规划以来,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进展速度缓慢,只实行了厂网分开,而在输配分离与配售分离上没有具体政策,国家电监会今年体制改革工作中较有影响力的是农村电网企业的改革,主要是县级企业的独立主体的明确。对于触动改革的根本问题还没有涉及,至于其他改革设想,还处在规划与论证阶段。  相似文献   

7.
《电力技术经济》2011,(7):68-68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2011年6月9日对外表示,今年将重点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稳步开展电力输配分开试点,完善电力价格形成机制。这是继今年国资委启动电网主辅分离改革重组后,电力体制改革再次释放推进的信号。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电改成了一个火爆的话题,随着电改"9号文"的发布,市场进入了一个躁动期。只要能和电改沾上边的企业,都在讲电改的好处,然而很少看到有人去谈电改后续应该怎么分步走?电改还面临着哪些困难?一、对于输配分离的考虑2014年底,社会上关于电力改革即将启动的新闻很多,关于如何电改也成了大家热议的内容,当有消息显示电改只针对售电放开,将不做输配分离时,引来了很多人的批评声。笔者认为,输配电如果分离,也只是形式上的,还是会带来实际上的垄断。就像早期电网公司改革时,将电力设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该《办法》将有望在安徽、湖北、宁夏、云南和贵州5个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省份推行。这是我国自2002年电力改革以来,首个针对电网企业明确给出输配电成本核算细则和成本监审方法的文件,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办法》不仅确定了输配电定价成本方法与原则,对与输配电价制定密切相关的输配成本费用进  相似文献   

10.
钟甸联 《广西电业》2014,(10):15-15
中国电力系统现状 2002年开始的电力系统改革完成了"五号文"规划中的前两步——厂网分开与主辅分离,但是电力行业输配分离、竞价上网等其他方面的改革,却并未顺利推进。目前我国地方电力企业发展迅速,发电领域的投资主体逐渐开始多元化;电网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部分区域性的小电网公司组成,全面控制电力系统输电、配电与售电;电价除部分直售点试点外基本由政府部门直接指定与调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煤、电关系的产业组织学分析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煤、电关系紧张是困扰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煤、电紧张关系产生的根源在于煤、电企业之间所形成的纵向价格双轨制。正是由于纵向价格双轨制的存在才引发了煤炭企业、电力企业和政府的三方长期博弈,并进而导致了煤炭市场和电力市场的效率损失。本文认为,纵向一体化是缓解煤、电紧张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会计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由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造成会计人员造假事件屡屡发生、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给国家经济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在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中国与俄罗斯选择了不同的改革方式。中国实行渐进式的改革,俄罗斯实行激进式的转轨。中国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同时发展多种经济形式,俄罗斯实行全面私有化的方针。中国较好地处理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俄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连年下降,改革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中俄两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实践表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方式,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又有特殊的实现形式。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4.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驱动给水泵节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刚  崔明辉 《河北工业科技》2010,27(5):300-301,360
用小型汽轮机驱动给水泵,实现热功直接转换,提高能源利用率。汽轮机采用变转速调节,可以减少节流阀的压力损失。汽轮机的能量转换效率更高,提高了火力发电厂的经济性,锅炉给水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我国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增长是目前我国经济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经济增长方面相关的研究文献,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在估计方法与数据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改进方法。并根据扩展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取直接估计的方法,在全要素生产率中把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加以分离,分别测度了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发现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影响,贡献率达到14.22%。这对我国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上与实证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大用户直购电关键问题深度剖析(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大用户直购电过网费的计算模型,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大用户直购电对电网经营的影响,讨论了实施大用户直购电的几个重点问题,如发电侧准入、用户侧准入、交易的用电量空间和发电量空间、余缺电量调剂方式等,最后提出了当前开展大用户直购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上述工作对推进我国大用户直购电交易工作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出资人制度的原由和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有企业难以全面振兴的深层次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后,财政从生产建设财政转变为借债吃型财政后,它们失去了资本金注资来源,而银行注资形成的高负债发展模式,又会形成金融风险;工资成本上升趋势和资本利润率下降规律内样在国有企业发生作用,冗员过多的工资上升侵蚀利润,使国有企业难以为继;将企业作为一级党政社团组织办和企业办社会,使企业的体制成本很高,并内化了许多社会成本;所有者多头代理,导致管事的不管人,管人的不管事,所有者的权力、责任和应当承担的风险不对称。从放权让利改革开始的所有机和经营权的分离,虽然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但是没有形成真正管用的所有者,且形成了更多的不负责任的所有者代表。后来企业资产多元化的改革,希望通过外力建立所有者,国有资产管理搭便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理想。从战略上讲,国有经济要集中,要社会化,要在许多领域退出。但是,国有经济所占资源目前仍占全社会经营性资源的70%以上。并且,国有经济并不可能在短期内得以转轨。因此,需要在过渡时期建立一种有效的出资人一经营者制衡制度,使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并购与大型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大型国有企业为并购对象是近期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活动的一个新动向,因此,对于跨国公司并购与大型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研究就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跨国公司并购和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目标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就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展开讨论,深层次揭示跨国公司并购对大型国有企业改革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并从政府管制和企业管理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不断探索下,正在逐步完善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目前全国已经有18个省试点“省管县”,受到政策扶持的县(市)的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省管县”在很多地区被证明是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现实路径。以河北省定州市的改革试点为例,着重考察在扩权强县改革中取得的成效,并分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革的完善措施,以及政府在改革中的责任定位。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已经迈入经济转型的新阶段,而国有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体制等历史原因,存在着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过程中“政企不分”,现代企业制度浮于形式等问题,尤其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一直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本世纪以来,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案便屡屡出台,其中,2013年国家发改委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善国有企业治理体制,最终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研究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通过何种途径完善公司治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