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数当事人对民事诉讼的第一、二审审判程序比较熟悉,即如果一审法院判决、裁定不公或发生错误,可以通过二审程序得到纠正。然而,如果第二审程序仍没有最终解决问题,或者因种种原因没有上诉致使判决、裁定已经生效,这时,面对生效的裁判或调解书,他们往往束手无策。有没有什么补救措施?其实,除了人民检察院发现裁判错误提起再审和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外,法律还赋予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法律对当事人最后的司法救济程序。什么是再审程序?再审程序又叫审判监督程序,是由人民法院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再次审理…  相似文献   

2.
张之永 《金卡工程》2010,14(9):139-139
我国的刑事再审程序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本文详细分析我国现行刑事诉讼中再审程序的弊端,以期改进。  相似文献   

3.
民事再审程序对维护司法公正,促进民主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建国后承袭前苏联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把民事法律也归入公法的范畴。①我国超职权的审判监督程序使我国再审突出划分为三种途径,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再审启动主体的规定有了进一步的完善,但核心问题并未解决,笔者现简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蔡芳 《金卡工程》2010,14(11):139-139
我国的再审制度则是人民法院对已生效裁判再次进行审理的特殊诉讼程序,检察机关抗诉是人民法院启动再审程序的方式之一。在民事、行政纠纷化解过程中,通过民行抗诉启动再审程序,是整合有限司法资源、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达致案结事了的必然选择,也是司法机关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过程中应当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关于再审制度的规定存在许多不完善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再审制度的改革已成为民事审判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各种改革方案正在酝酿之际,笔者试图从法律原则层面上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具体制度的设计提供指导思想上的参考.笔者认为,民事再审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具体原则,其基本内容包括法律真实原则、再审中立原则、诉权保障原则、再审有限原则和维护既判力原则等.  相似文献   

6.
刑事再审是对错误的生效裁判进行的再次审理的救济措施。刑事再审程序设计科学与否关系到法院生效裁判的稳定性。然而,就我国刑事再审程序而言,虽然它发挥了重要的纠错功能,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笔者分析了我国刑事再审制度的现状及缺陷,并提出了完善我我刑事再审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刑事再审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的重要程序,可以对已经生效但确有错误的案件进行补救。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对其启动主体的相关内容规定的不够合理,笔者在考察世界各国范围内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制度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相关制度的缺陷,以期完善我国刑事再审启动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银行信用卡类被诉案件数量持续上升,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日趋严峻。在一些案件中,持卡人选择信用卡中心而非所在地分行作为被告,引发了信用卡中心涉讼案件中当事人适格与管辖权归属的争议。本文以具体案件为基础,就相关民事程序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吴琼琼 《中国外资》2009,(6):180-180,182
本文以民事诉讼法修订为视角,以新《民事诉讼法》第204条的规定为依据,对比原《民事诉讼法》第208条的规定及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对实体上执行救济制度的规定,简析我国现行的实体上执行救济制度;既提出该制度的创新与改革,也总结该制度尚存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民事诉讼法修订为视角,以新<民事诉讼法>第204条的规定为依据,对比原<民事诉讼法>第208条的规定及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对实体上执行救济制度的规定,简析我国现行的实体上执行救济制度;既提出该制度的创新与改革,也总结该制度尚存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李春雨 《金卡工程》2010,14(5):22-23
再审制度本身固有的诸多缺陷与民事诉讼的既判力理论存在着冲突,对司法的裁判力和权威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新民事诉讼法的出台使我国的再审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修正,但笔者并不看好如此做法,怀着对司法权威性的合理期待,笔者对三审制度和再审制度做了进一步的比较,期待在今后的司法改革中,导入有条件的三审终审制度,从而以更好的维护我国司法裁判的终局性,维护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2.
程雪瑶 《金卡工程》2010,14(10):109-109
我国2008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沿袭了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程序的制度。但是,在强化了当事人再审之诉以及人民检察院民事抗诉制度的情形下,法院依职权来启动再审程序显得不必要,既不符合当事人处分原则,也与审判独立原则不相容。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了取消人民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程序的权利,对此,笔者意对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程序的合理性问题进行浅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为解决”申诉难”问题而做的修订引人注目,修改之本意在于解决”申诉难”问题,即为了保障当事人中请再审的权利,同时规范中请再审的行为,避免当事人无理缠诉。对再审制度所体现的制度价值结合司法实践的现状加以分析,进而揭示其立法变迁反映出的基础性的法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拟对我国刑事再审的价值理念进行反思,指出"实事求是,有错必纠"这一立法指导思想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应重塑再审的价值理念,以期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再审制度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卢睿 《金卡工程》2009,13(5):108-108
我国的再审程序是在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设置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对生效裁判的纠错,即无论是认定事实错误,还是适用法律错误,不论对案件当事人何方有利,都应依法纠正。审判监督程序仅具有工具价值,不具有自身内在的价值。这种理念无疑有其合理性。但它在夸大纠错功能的同时,却忽略了法的安定性的价值。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再审的救济功能无从体现。刑事再审程序设计科学与否关系到法院生效裁判的稳定性。然而,就我国刑事再审程序而言,虽然它发挥了重要的纠错功能,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有关国家刑事再审制度予以介绍的基础上,对我国刑事诉讼再审程序的缺陷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吸收国外的有益经验,尝试性地提出了几点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堃 《金卡工程》2008,12(9):46-46
本文通过对沈阳刘涌案再审程序启动的评析,引出对我国由法院主动启动在审程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此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李雷 《金卡工程》2009,13(8):66-66
版权穷竭适用于发行权中的销售权;出租权和出借权是否适用版权穷竭则区分一般作品和计算机程序、电影作品、录音录像作品;出口权不适用版权穷竭制度。在著作权法中规定版权穷竭制度是大多数西方国家的选择,是平衡作者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结果。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没有版权穷竭制度的具体规定,鉴于这一制度的重要性,建议修改《著作权法》时将版权穷竭制度置于第一章第四节"权利的限制"中,并对此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9.
王佳 《金卡工程》2010,14(5):132-132
关于时效问题的处理模式世界主要有两种立法例:法院依职权主动审查和由当事人主张,世界上普遍采取的是后一种做法,但我国目前采用的是法院主动审查并作出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这个做法和民事诉讼中的很多理念、制度是相悖的,本文试图从诉讼时效的处理方式与诉讼要件、权利保护要件审查方式的冲突,与辩论主义与程序保障制度的冲突,与既判力理论的冲突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段玉秀 《金卡工程》2009,13(12):20-21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是民事诉讼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程序,合理的审前程序有助于整理证据、固定争点和促进和解功能的发挥,是保证庭审顺利进行的前提,甚至关系到民事诉讼效率和公正目标的实现。但我国目前民事审前程序存在许多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审前程序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民事审前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