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近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迅速,但普遍存在稳定性不高、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因此,提高联盟稳定性、改进联盟绩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管理协同理论,从资源协同、目标协同、知识协同、关系协同、创新协同视角,以成员信任度为调节变量,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联盟成员资源协同、目标协同、知识协同对联盟稳定性存在正向影响,关系协同、创新协同对联盟稳定性存在负向影响。基于此,提出促进联盟稳定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联盟的运作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本身的稳定性,为此,将联盟作为一个共生的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在分析影响联盟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联盟的Lorka-Volterra方程,并运用分析轨线走向的方法来分析联盟的稳定性。最终得出,要使联盟稳定发展,就必须使联盟各成员处于互惠共生状态。这对促进联盟的持续发展,提高其竞争力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晋江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现状、存在问题、对晋江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路径依赖是在位企业实现数字创业面临的必然挑战,而对企业如何有效利用内外部资源克服路径依赖,现有研究并未形成明确的观点。基于组织免疫理论,遵循抑制—免疫分析思路,从战略联盟和资源拼凑内外视角探究公司数字创业中克服路径依赖的免疫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路径依赖对公司数字创业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战略联盟与资源拼凑均能够对路径依赖的抑制作用产生免疫效应,但针对路径依赖的3个表现维度,战略联盟与资源拼凑发挥的免疫效应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稳定性是战略联盟演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基于战略联盟实践提出了均势战略联盟的概念,并通过企业生产组织模式决策及其交互影响模型,分析了均势战略联盟对联盟稳定性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均势战略联盟有利于维持联盟成员间的谈判能力平衡,确保联盟成员之间的激励相容,从而有利于维持战略联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对企业知识联盟界面管理稳定性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总结出联盟界面管理稳定性的表现形式,即价值溢出性和关系风险性。然后,根据知识转移的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构建了知识联盟界面管理稳定性机理模型。最后,通过进化博弈理论的基本假设,获得了知识联盟界面管理稳定性的形成路径。  相似文献   

7.
以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案例为样本,运用扎根理论的三阶段编码方法,从联盟合作机制视角,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影响机制模型,对联盟稳定性进行多案例探索性研究,得出以下命题:运行机制、控制机制、激励机制和整合机制共同构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长效合作机制,该四维机制作为联盟运行的机制保障,有助于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政府政策能强化联盟合作机制对联盟稳定性的促进作用。结论可为战略联盟长效合作机制构建以及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总结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视角出发,运用不完全契约理论的GHM模型对企业战略联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联盟不完全契约治理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战略联盟成员相关性对于战略联盟的稳定性、风险水平和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借鉴研究集团多元化战略的LRUH模型,测度战略联盟成员相关性,将战略联盟划分为低度多元化联盟、非相关战略联盟、相关战略联盟和高度多元化联盟4种类型。以中国汽车产业中代表性企业战略联盟为例,应用LRUH模型对汽车行业战略联盟的相关性进行了测度。最后,分析了用LRUH模型的优点和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企业战略联盟不稳定性生成及治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战略联盟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联盟不稳定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促进战略联盟合作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运用博弈论的原理,对战略联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描述,并给出缓解联盟不稳定性的一般机制。  相似文献   

11.
企业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双赢的竞争模式,日益受到企业家的青睐。联盟越稳定、合作关系发展得越融洽,成员企业从中分享到的利益才越大,因此,必须加强对联盟合作关系及其稳定性的重视和维护。文章主要针对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影响战略联盟稳定性的五种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转移的战略联盟结构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影响战略联盟知识转移因素相关研究的总结,从知识转移视角分析了战略联盟3种通用结构模式的特点,提出战略联盟结构模式选择的理论模型,并对此进行深入探讨,最后给出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将博弈论与系统动力学相结合,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投机行为博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政府监督管理为研究视角,对政府监督管理抑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投机行为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系统动力学仿真得出,政府主管部门对投机盟员惩罚力度、惩罚机制等因素直接影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投机行为的演化结果。政府主管部门对盟员投机行为的惩罚力度大小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投机行为演化过程的动态性密切相关,动态惩罚机制在投机行为演化的波动性控制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最后建议政府主管部门针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中存在的投机行为问题,发挥监督管理职能,采取惩罚措施以有效抑制投机行为,增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卢金标 《现代经济信息》2012,(2):363-365,379
本文基于中药文化认同和相似度的角度考量,对广西中药业国际战略联盟的方向和思路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广西中药产业实施国际战略联盟的动因、思路和自我突破方向。特别强调在中药产业领域,国际联盟对象的所在国产业现状和中药文化认可度、相似度对国际联盟策略的影响,阐述了中药产业国际联盟的推进应该伴随中药文化在国际同步推进的战略指导思想,这一思路对中国中药业国际战略联盟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战略联盟的稳定性,提出战略联盟企业投入资源的个别振荡子与联盟体系统振动了的比值、战略联盟企业投入资源的互补性是影响战略联盟稳定性的条件,同时指出联盟企业建立学习机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战略联盟急速成长为一种普遍的商业模式,但是在为联盟双方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导致联盟不稳定的因素.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筛选出影响战略联盟发展的因素,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战略联盟稳定性AHP评价模型,确定各个因素对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强度,为联盟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为了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主要形式,而对创新联盟以及创新联盟网络的管理能力也因此成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文章超越了现有大多数联盟能力研究所采取的单一分析层面的做法,着重探索了影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企业联盟能力的组织和个体两个层面的多因素互动机制。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联盟能力的多维动态框架,包括组织维度的战略和结构以及个体维度的能力等因素,分别从战略锚定、支持结构和联盟思维等方面阐述了企业联盟能力构建的途径和方法,强调组织层面的因素与个体层面的因素之间的互动是创新联盟中企业联盟能力构建的关键,联盟能力是企业组织层面的战略-结构因素与个体层面的认知结构和能力因素交互作用的函数,从而为企业构建联盟能力以更好地从技术创新联盟中获益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姚国荣  陆林 《经济管理》2015,(3):130-139
本文在研究大量文献基础上,以新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内旅行社联盟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初步构建皖南旅行社联盟动机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行社联盟动机包括降低成本、增强能力、共享资源三个测量维度;三个测量维度构成联盟动机对联盟伙伴选择行为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为我国旅行社行业转型升级、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际战略联盟的设计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资源互补、知识与信息共享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战略联盟,可使其成员企业进一步面向国际市场,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发挥企业优势,提高竞争能力。战略联盟的组建与运行,必须对联盟伙伴的选择、联盟的组织实施、联盟的绩效考评及联盟的改进或解散进行认真的设计与管理。战略联盟对国际企业的吸引力是相当大的,但是从国际战略联盟自身的发展历程看,往往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风险也较大。例如:合作伙伴可能存在沟通困难,盟友之间可能在企业管理方面存在分歧,即使有些赢利的联盟也可能由于利益冲突而最终破裂。因此,成功的联盟不仅要有构建联盟的决心,而且需要对联盟进行精心设计与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校产学研战略联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华  江惠民 《当代经济》2009,(19):110-111
全球金融危机下,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手段之一.伴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高校人才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施,如何建立和怎样培植产学研战略联盟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分析高校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产业集群的视角,提出了高校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