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趋势的明晰化,区域产业梯度转移问题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产业梯度转移在国外曾有过成功的先例,但相关的经典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以及目前的转移模式是否适合重庆需要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地域不平衡情况越来越突出,积极承接东部加工贸易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是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均衡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科学地选择承接产业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得出我国的产业梯度情况,并运用产业区域集聚指数分析我国加工贸易低梯度地区应承接的产业。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更快、更好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产业在区域之间梯度转移是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之一。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是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驱动者和组织者,为了强化其在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纷纷把传统产业或新兴产业的全部或部分环节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依靠转移来的产业或环节,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正面临着转型和升圾的压力,能否将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样度转移的现行基础和劣势,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笔者描述了我国加工贸易地理集聚现象,分析了影响加工贸易地理集聚的因素,然后运用一个外部经济模型对加工贸易地理集聚与梯度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实现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对外贸易发展迅速,2007年进出口总额突破2万亿美元,已跻身世界贸易前三强行列.加工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7.
永州位于湖南南部,毗邻“两广”,是承接“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理想场所。以梯度转移理论为框架,分析了永州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问题,提出了统一规划园区、合理布局产业;创新担保方式,增加信贷投入;加强贷后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提高业务技能,增加金融供给;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投资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视角对中国加工贸易进行论述,分析比较优势战略在中国加工贸易中的不适应性,提出中国加工贸易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对策,以此促进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雁行形态”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经历了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时期。在此背景下,逐渐形成了解读这一经济奇迹的“雁行形态”(Wild-Geese-Flying Pattem)理论。中外学者对该理论进行了大量的转引和论证,当然对其评价也不乏歧异,尤其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后更是如此。深入该理论的研讨,对于正在参与区域国际分工和进行产业结构提升的我国,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梯度转移理论是研究区域产业布局和转移问题的重要分析工具,多用于落后地区的发展。但该理论的实施又会导致低梯度陷阱的现象,即梯度转移会导致区域差距进一步加大,使低梯度区陷入“马太效应”的恶性循环之中。产业集群理论的运用则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共享与竞争力创新来消除低梯度陷阱的不良影响,因此落后地区的发展应更倾向于运用产业集群理论作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比较优势与加工贸易——基于中国各省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从产品层面延伸到了产品内不同工序层面,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解释这种新型产品内分工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作为产品内分工的表现形式——加工贸易目前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方式。以2000—2005年中国各省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样本,利用Egger(2005)的方法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得出比较优势仍是加工贸易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多共同点,但在对外贸易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研究中国和印度对外贸易上的表现,结果发现:两个国家近年来都有较高的外贸依存度,但中国在世界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印度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且保持不变;两个国家的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产业内贸易,中国比印度出口更多复杂和精细的产品。中印两国贸易模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较早注意利用劳动力资源禀赋发展加工贸易,印度对于外向型经济的相关政策出台较晚。 相似文献
13.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中国外贸发展新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实现了历史性飞跃,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波特提出的鼓励创新,倡导竞争,发展科技的竞争优势理论,更符合当今以科技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经济时代,对于我国制定对外贸易策略更具现实意义.我国应该积极的并在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调整我国的外贸发展战略:一方面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强化比较优势实现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开放型经济培育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中美贸易顺差的结构性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顺差问题似乎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的一个较大阻碍,理性地分析中关之间贸易顺差的成因已渐显迫切。本文从中美贸易顺差的规模和结构入手,详细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结构性成因,得出中美贸易顺差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正常的国际贸易不平衡的结论,从而两国应该以正确且双赢的态度来看待和处理这一问题。文章认为,要素禀赋理论肯定了各国发挥比较优势所能给自己所带来的福利的改善。中美的贸易顺差,从长远来看,它不仅有利于中国充分发挥其劳动丰裕国的优势,增进就业并推动中国经济的腾飞,同时有利于美国将其国内有限的资源应用到效率更高的其他行业当中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这也意味着,两国应该正视并充分肯定这一现象,毕竟贸易不平衡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同时也需要两国拿出合作共赢的姿态尽早尽快地放松政策管制,以免给正常的双赢贸易带来扭曲。 相似文献
15.
Thomas I. Palley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2013,47(1):195-208
Gomory and Baumol (2000), and Samuelson (2004) have raised concerns about international trade’s future impact on U.S. national income. The focus is how globalization may affect the size and distribution across countries of gains from trade. Though their analysis is developed using a pure trad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t has strands in common with institutionalist thinking. Their findings spotlight the need for a new U.S. trade policy agenda aimed at maximizing the U.S. share of gains from trade, and complementing conventional Keynesian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16.
台湾在20世纪50至80年代期间,通过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成功承接,推动了岛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时间维度上看,台湾承接产业转移经历了从发挥比较优势到集聚优势的跨越。基于共同的血脉和文化基础,台湾的经验对于芜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的核心城市,芜湖需要在秉承集聚优势理念的基础上,在规划经济园区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加强包括领导力、战略、制度、优势资源等集聚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联合国统计署有关农产品统计数据,以改进的比较优势指数为基础,研究了1996-2008年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部门分布情况,及其跨时期演变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中国绝大多数农产品不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整体呈下降趋势,贸易模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中国的主要出口农产品与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动态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同为金砖四国成员国又是近邻,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互为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两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均为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其农产品的贸易模式主要是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基于对外贸易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说明了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中国应该充分利用要素禀赋结构中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获取最大限度的贸易利益,快速积累资本,使真正决定产业结构的要素禀赋结构得到提升.同时,要完善市场机制,营造高效率的制度环境,大力发展教育,加强基础科学技术研究,根据中国国情和地区发展差异建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多层次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在描述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和国外对华反倾销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和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加工贸易与反倾销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构建方差分解模型进一步研究了两者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反倾销对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该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加工贸易出口对反倾销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但从长期看,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同样会加剧国外对华反倾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