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史俊英 《中国外资》2013,(16):282-283
低碳经济涉及社会经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房地产行业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是今后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推动房地产行业的低碳化对我国的节能减排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介绍了房地产业向低碳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制约这一行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推进和保障房地产低碳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琳 《中国外资》2010,(16):161-161
低碳经济简言之就是排放二氧化碳比较少的经济,实质是立足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低碳化产业、促进低碳化消费,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即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多赢,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了低碳经济的影响,及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和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低碳经济概念在各个行业的不断深入.“低碳旅游”逐渐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潮流,但是相对而言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的古镇古村在低碳化旅游的转型浪潮中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从低碳旅游的概念出发,总结并分析了国内外低碳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对靖港旅游业发展的实际调研情况,对其实行低碳化旅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做出了初步论证,并且针对古镇在低碳化旅游转型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给其他古村古镇做出示范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简言之就是排放二氧化碳比较少的经济,实质是立足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低碳化产业、促进低碳化消费,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即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多赢,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了低碳经济的影响,及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和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服务外包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突破口。从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现状看,存在结构不协调、内生驱动力不强、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低碳化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为此,必须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出发,探寻促进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有效对策,积极制定并完善国家总体战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尤其要注重利用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创新碳减排服务外包机制,推行低碳化管理,力促我国经济社会向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6.
国内低碳经济研究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全球范围内低碳化趋势的愈演愈烈,国内学者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日益丰富,本文主要从低碳经济内涵与特征、发展低碳经济重要性、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和策略、低碳技术及碳金融(碳市场)、低碳经济的制度建设和模式、低碳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知识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资本,知识资本的开发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环境下,煤炭企业知识资本分为人力资本、管理资本、市场资本与顾客资本四个要素。煤炭企业知识资本体系的解析是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实施知识资本开发的平台,进而促进煤炭企业低碳化运营的展开。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对银行信贷战略调整提出了新要求要实现低碳发展,技术创新是关键,因为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低碳新能源的开发、化石能源的低碳化都要依赖于技术的创新。节能减排是应对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压力、能源供需矛盾和生态日益恶化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实现节约发展、低碳发  相似文献   

9.
就浙江"资源小省、能耗大省"的省情而言,从发展低碳产业入手,开发低碳技术、推进发展低碳化,不但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现实要求,更是抢抓产业革命机遇、打造新增长点和新产业制高点、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书讯     
低碳经济学主编:周宏春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日期:2012年5月本书从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经济学研究、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与情景、中国中长期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框架、发展重点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对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传统产业低碳化、低碳交通运输体系、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和低碳城市建设与管理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对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以及相应的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对各级  相似文献   

11.
郭剑寒 《金融博览》2010,(23):54-55
碳金融的兴起和低碳经济这个大背景有关。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人类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活动中开发使用非化石燃料并实现化石燃料低碳化利用的同时,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行管制,以防止地球变暖的一种低能耗、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王嘉祯  陈昊  王遥 《中国金融》2022,(24):66-67
<正>供应链碳金融是“双碳”目标下金融助力企业低碳转型和产业链低碳升级的新领域。供应链碳金融通过碳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有机融合,在发挥供应链优势弥补碳金融局限性的同时,通过嵌入碳金融增强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和低碳化程度,实现优势互补,既能提高供应链链上企业低碳发展的参与度,也能解决中小企业低碳转型融资难的问题,进而推动全社会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发展导向而形成的我国企业所得税优惠制度,尽管在促进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有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由于其对低碳发展理念体现不足,导致我国企业所得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力度不足,在诸多领域存在政策空白,部分优惠政策与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存在冲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强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低碳化导向,应完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一是加大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力度;二是尽快弥补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空白;三是调整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相冲突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4.
低碳乡村带来的农业生产的有机化和乡镇工商业的低碳化均意味着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将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低碳的农民意识和环保的农村生活将有效提高乡村的生活质量和居民的幸福感,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低碳乡村概念的内涵(一)低碳乡村概念研究现状对于低碳乡村概念学术界目前仍没有较为统一的定义。丹麦的低碳组织——大地之母投资信托基金年提出了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理念和经济形势,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全新的变革。低碳经济的出现对商业银行来讲,是机遇,也是一个重大挑战。本文通过阐释低碳经济和碳金融的相关概念,在分析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信贷业务、CDM项目、碳排放量的方面进行业务创新,从而建立核心竞争力,尽快跟上国际商业银行在世界经济低碳化道路上的脚步。  相似文献   

16.
毛欢  马淑君 《云南金融》2012,(3X):145-145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理念和经济形势,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全新的变革。低碳经济的出现对商业银行来讲,是机遇,也是一个重大挑战。本文通过阐释低碳经济和碳金融的相关概念,在分析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信贷业务、CDM项目、碳排放量的方面进行业务创新,从而建立核心竞争力,尽快跟上国际商业银行在世界经济低碳化道路上的脚步。  相似文献   

17.
周慧 《青海金融》2011,(9):7-11
本文基于金融功能理论,解析了金融对产业发展的资金形成、资金导向、信息揭示、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产业低碳发展的特点及其金融服务需求,揭示了金融功能视角下产业低碳发展的金融服务机理,表现在四个方面:通过资金形成功能促进产业资本形成、通过资金导向功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通过信息揭示与公司治理功能促进企业低碳化运作、通过风险管理功能促进低碳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徐忠 《上海会计》2014,(1):31-32,15
文章论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对农场型现代化企业的挑战,阐述了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对农场型现代化企业低碳化发展的意义,总结低碳经济观下农场型现代化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内容,分析低碳经济观下农场型现代化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模式,并点明其选择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19.
余侃华 《中国外资》2011,(2):171-172,175
城市空间既是城市人生存发展的条件,同时又是这种发展的结果。在保证城市空间理性增长的同时,又有效地促使节能减排工作实现,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城市空间理性增长这一主题,立足于低碳视角下,从低碳区域空间格局、低碳城市空间规划等多个面向入手,结合西安大城市地区这个实例,探讨城市空间低碳化发展调控的具体措施,冀望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富裕美丽中国的国家战略指导下,低碳成为不可绕开的瓶颈,低碳经济转型需要发展好低碳共生产业,其对经济的绿色发展、产业的共生发展和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对低碳共生产业要进行有效设计,并通过打破现有产业结构,进行低碳共生产业的重构.同时,为实现低碳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抓住低碳产业共生发展的动力源,在国家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动力源间构建好国家政府层面的顶层动力机制、地方政府层面的中层动力机制和企业层面的基层动力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耦合系统,共同推动整个国家产业的低碳化,使低碳共生产业成为未来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