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行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将信贷资产转换为可在资本市场上交易的证券,能够连接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丰富资本市场产品,改善银行流动性,提高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从而促进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的协调发展.因此,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引入具有相当的必要性.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试行资产证券化尚存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2012-2019年间我国30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实证考察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资产证券化显著降低了银行稳定性,增加了银行个体风险;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道德风险与银行间产品互持的联合效应将由“系统性风险联动机制”间接影响到个体银行;但杠杆率提升与银行间负债关系对银行风险的联合负面效应却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资产证券化对银行风险的传导机制,在不同银行主体间存在异质性。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进行多项检验后仍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会计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司振强 《金融会计》2006,(8):8-10,7
资产证券化是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一项金融创新,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以来,迅速向全球扩展,并成为当今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金融工具。2005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正式启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2005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银行,分别发行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和住房贷款证券化产品,并逐步在银行间流通交易。2005年5月,财政部颁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资产证券化相关会计主体的会计处理提供了依据。但资产证券化会计中的会计确认和特殊目的实体(简称SPE)会计合并问题是两个比较突出的难点问题,存在较多的争议,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资产证券化中是否存在逆向选择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采用危机后美国银行层面2011-2015年的季度数据,结合宏观经济因素,使用差分GMM估计方法对银行不良贷款率与银行证券化资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据此判断银行的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是否存在逆向选择。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型银行不良贷款率与证券化资产总额存在显著负相关,表明中小银行更倾向于选择低质贷款进行证券化,说明逆向选择的存在;大型银行则并未出现显著的逆向选择问题。按照这一结论,本文提出在资产证券化监管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规模的银行采取有区别、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扩大和备案制的实施,2014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本文在对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运作模式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并从银行角度和社会发展角度详细阐述了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意义。最后,本文结合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静  王悦 《金融会计》2022,(10):43-48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已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结构日益优化,产品不断丰富创新。本文首先通过梳理2006—2021年我国资产证券化规模、结构、基础资产、利率等情况,总结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其次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驱动因素,指出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支持证券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作为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金融领域中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不断成熟。在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中,资产证券化在解决金融机构流动性、创造结构性产品和处理不良资产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尚不完善,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所必需的法律、会计和税收环境,目前所进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均属于个案模式,因此,探讨利用证券化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可行性及实践模式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利用资产证券化处理银行不良资产需考虑的主要问题第一,选择什么样的资产进行证券化资产证券化…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有两大功能,一是增加流动性,二是转移风险。从较为活跃的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而言,其市场功能有从关注银行流动性问题向侧重银行风险转移的功能转换趋势,并在美国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2007年愈演愈烈的次贷危机让人有些始料不及,并引发了跨境大震动和世界范围的蔓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功能定位应该确定在哪里?如何加强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市场环境的建设?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将要有助于把握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资产证券化定价是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要难点。本文利用目前国外主流定价方法——期权调整利差法(OAS)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定价,同时运用基于列维构造法下的蒙特卡洛模拟法解决定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此定价方法对国内近年具有代表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之一——欢乐谷主题公园入园凭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现有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偏低,对此笔者最后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银行的数据,从"业务类型"和"底层资产"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积极影响是降低了自身的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消极影响是加剧了自身的信用风险;第二,从"业务类型"来看,以"原始权益人"身份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会对银行风险造成影响。以"承销商"身份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则不会影响银行风险;第三,从"底层资产"来看,以"企业贷款"作为底层资产发行ABS产品,会对银行风险造成影响。以"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作为底层资产发行ABS产品则不会影响银行风险。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境内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已成为沉重的包袱。国际经验表明,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快速处置不良资产、化解银行危机的重要工具。不良资产证券化又是国际上许多国家处理本国银行不良资产的有效的金融工具。我国实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制度性障碍、技术性障碍和环境风险障碍。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改善银行体系的资产质量,建议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分阶段、逐步地改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环境,提高政策明朗度,降低资产证券化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环境分析及其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代表了国际金融创新的方向,由美国次级债“蝴蝶效应”中得到的启示来看,作为防御、转移银行系统集中风险的最基础工具,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的发展规模和规范程度在次级债危机明朗化后将会加速发展。我国目前已开展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证券化的试点。从优质的信贷资产开始,下一步可逐步推广到各种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的证券化,实现信贷资产的拓展、信贷资产向非信贷资产拓展,可以在消费信贷证券化、不良资产证券化、保险风险证券化等产品上拓展。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随着我国国开行和建行率先试点资产证券化业务,银行资产证券化在我国逐步拉开帷幕。文章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出发,通过对资产证券化基本原理的阐述,分析了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和风险,并得出一些初步的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的高校贷款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银行化解贷款信用风险的有效手段,我国目前正处于尝试阶段。当前高校信贷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导致银行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本文阐述了高校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意义和实现途径,试图为今后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模式解决高校贷款风险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金融资产证券化是近年来金融市场中兴起的一类融资产品,资产证券化业务最初起源于美国,后来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大力发展本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目前资产证券化已经是许多国家金融市场中较为常见的融资产品之一。反观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及金融市场尚未完善等原因,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许多金融机构对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认识不够深刻。另外,由于国家金融风险防控的要求,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较为缓慢。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进一步深化,资产证券化业务逐渐被国家所重视,未来其发展空间较大。本文在研究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优化银行资源配置,提高信贷资金流动性的重要工具。本文利用我国2013年在银行重启资产证券化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与我国23家上市银行2008年至201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信贷资产证券化有效提高了银行的盈利水平;(2)信贷资产证券化活跃组的银行盈利能力提高得更多,并且增强的趋势也较明显;(3)与非国有银行比较,资产证券化对提高国有银行盈利能力的作用更显著;(4)基于杜邦机制检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净利率的影响为负,对资产周转率的影响为正。这些实证结果为政府改进资产证券化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即根据银行异质性特征,可以采取差别化政策,进而提高银行盈利水平并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银行2016年至2020年的半年度数据,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产证券化会计准则修订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资产证券化会计准则修订能够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准则的修订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目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资产证券化会计准则修订通过抑制银行盈余管理行为和提高信息透明度来降低银行风险承担。调节效应检验发现,银行规模、银行市场竞争和资本监管压力在资产证券化会计准则修订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拓展性检验发现,资产证券化会计准则修订在抑制银行个体风险承担的同时能够降低系统性风险。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理解修订版资产证券化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以及进一步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会计准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体系、住房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影响逐一进行分析,以揭示资产证券化的实质及其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银行而言,资产证券化调整了资产配置、减小了风险资产规模,而且提升了银行的管理水平。对住房金融市场而言,资产证券化能够向购房者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分散和化解利率与期限风险。资产证券化在解决金融投资产品供给不足方面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美国主要银行资产证券化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和单因素联结模型,研究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个体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于银行个体而言,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并不会影响其稳定性,而持有证券化资产则会对其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对于银行系统而言,证券化资产在银行系统内和系统外不同的配置情况将导致不同的风险结果。市场上的过度证券化行为以及由资产证券化引起的银行间收益相关性的上升可能会导致较大的系统性风险。最后,本文基于美国的研究结果对我国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资产证券化产品作为我国一种较晚兴起的金融产品,与国外先进市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定价机制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其定价方法和机制正处于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阶段。本文主要通过归纳出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的常用模型(收益率利差分析模型、静态现金流收益模型,蒙特卡洛模型),以及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的选择及与国外先进市场定价差异的原因总结,最后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机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