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工荒",这个中国独特的经济学词汇正逐步变成经济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在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感觉到了"用工荒"的现象。春节返乡之机我在山东淄博亦观察到了类似现象。  相似文献   

2.
2009年初,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减速,大量农民工失岗返乡。2009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经济回暖时,沿海地区和内地却同时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从"返乡潮"到"用工荒",前后反差如此强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3.
春节喜庆余韵尚存,"民工荒"的愁云却已四处弥漫。宁波企业明显地感觉到,今年的用工荒不仅来得早,而且持续时间长,政府部门做了很多工作,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对此,专家学者众说纷纭,有人乐观,认为中国现在劳动力接近9亿,比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总和还要多,在总量上并不缺,出现招工难只是局部的、结构性的。有人则认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  相似文献   

4.
韩基伟 《魅力中国》2013,(28):22-22
“用工荒”已成为社会关泣的问题,它制约着经济发展,因此迫切要求通过职业教育发展.为“中国制造”解决“用工荒”。  相似文献   

5.
珠三角"用工荒"现状、原因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工荒"困扰着我国沿海地区,珠三角地区表现尤为突出。本文作者深入分析了"珠三角""用工荒"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认为中国劳工群体结构的变化、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员工就业需求的提升、地方政府管理的不完善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缺失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珠三角地方政府要完善公共服务职能,改进就业环境,加大产业调整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企业要准确预测国际国内经济走势,改善用人机制,提高员工就业素质、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理性面对"用工荒"。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每年春节之后都出现城市"用工荒"现象,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用工荒"情况越来越严重,有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并呈现技师工与普通工同缺、季节性与常年性缺工相存交织的局面,在一些地方己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等专家学者研究表明:自2004年以来,中国每年新增就业人口的净增长量都低于新增加的劳动力需求量,且随着时间推移,两者之间差距逐步扩大。目前愈演愈烈的"用工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迅速释放,社会商品越来越丰富,我国社会已由温饱型逐步转向小康型。自从加入WTO以后,出口商品猛增。"中国制造"的轻纺产品摆满了欧美等国的货架,成为市场上的主要商品。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品牌快速成长的最后一块处女地。”中国著名的营销专家李光斗如此预言。 不过。现实远没有如此乐观:在世界各地.“中国制造”的标记虽然随处可见,但中国的品牌却寥若晨星? 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在2006年生产的商品平均价值,只有全球平均商品价值的1/6。 中国的商品,到底缺了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张建桥 《新西部(上)》2010,(7):140-140,149
本文分析了"用工荒"的现象和实质,有针对性地提出高等院校解决"用工荒"的措施:从人本管理的指导思想出发,通过以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双重激励、聘用改革、情感留人、培训育人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化解此矛盾。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制造已经到了转型的关键时期,而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应当也必须起到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在不断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的过程中,着力打造"先进制造、精品制造"的天津品牌。市场竞争的本质是品牌竞争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或一个区域内的企业集群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品牌已是商品综合品质的体现和代表。  相似文献   

11.
每年春节之后的"用工荒",早已成为了这几年来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话题。然而今年的"用工荒",却格外地让人心"慌"。不但因其爆发得早,而且势头也比预期的要猛,波及范围已从原先的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蔓延到了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如安徽、河南等地。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个人给出量化的、具体实施层面的方案,特别是跟一些产品配套在一起的方案,尤其是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在白厚增看来,"只有用信息化手段"。白厚增希望,将来能在一套信息化系统平台上实现"产品制造和产品使用的完美结合",尽管"这个过程会很难"。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伊始,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新一轮"用工警报"频频拉响。从"用工慌"到"用工荒",一年之内劳动力市场供求发生彻底逆转,这是不少企业所没有料到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造"广告片是我国首次从国家的角度对"中国制造"整体品牌的塑造与推广,该广告片一经播放,对于广告制造方、广告费用、广告播放等各种不同的声音充斥其中。应从正面肯定"中国制造"广告片的积极意义与中国国家营销所迈出的崭新一步,并从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来说明"中国制造"广告片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迅速回暖,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其中,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已处于停工状态。企业纷纷上调工资,调低学历、年龄等限制,希望用工荒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16.
葳葳 《上海经济》2010,(9):20-23
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不经意间,中国企业共同打造出了一个名震遐迩的世界大名牌——"中国制造"。"中国制造"不必为"蝇头小利"而耿耿于怀。要知道,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鱼,就是靠吃小鱼小虾而成为海中巨无霸的。  相似文献   

17.
《新财经》2011,(2):99-99
春节临近,为了破解"用工荒"这一难题,服装企业各出奇招。为了留住员工,一些服装企业为员工提供往返机票、提高加班工资和奖励出国游等福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用工荒演变轨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1979—2010年中国四大地区的劳动力就业数据,采用生物系统论研究方法,将地区劳动力视为复杂系统,对中国四大地区内外劳动力格局演变进行估计,从而深入讨论用工荒根源及演变轨迹。结果发现:劳动力就业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间有内在规律——23定律,这一定律是中国用工荒到来的根源,它决定中国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将先后于2014、2020、2025、2027年进入用工荒;东部用工荒是紧随劳动力自然就业繁荣期之后,而东北、中部和西部则是劳动力自然繁荣期后经历较长的潜伏期才进入用工荒。  相似文献   

19.
扩大内需,是推进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环视今日申城之家居:“看看好像什么都不缺,用用总是缺这少那不方便”,这是如今上海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究其原因,是由于上海人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提升了。人们已经基本拥有和满足了大件商品和必备用品,他们向更加”便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146家龙头企业中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数达到了76家,拥有浙江省著名商标的企业有40家;其中有56家和37家企业至少一种以上的产品分别享有"中国名牌产品"与"浙江名牌产品"的称号。有40家企业属"四无品牌"企业(无中国驰名商标、无浙江省著名商标、无中国名牌产品、无浙江名牌产品),即在龙头骨干企业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著名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