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客关系时代已经来临,这是市场经济时代不可逆转的趋势.利用顾客参与这一有效工具来进行破坏性创新,容易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能够有针对性地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发展和管理客户关系,培养长期的顾客忠诚度.本文简要介绍了破坏创新和顾客参与理论,分析了顾客参与对企业创新的意义,提出了利用顾客参与进行创新的步骤.  相似文献   

2.
姚洁  喻亮 《价格月刊》2007,(1):93-94
传统思维认为企业可以用较高的成本,为顾客创造更大的价值,或用较低的成本,创造合理的价值。本文探讨依赖于低成本的品牌经营模式、以顾客为中心的成本管理、建构价值链与掌握核心能力、差异化、开发新顾客群等方式创造高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6,(3)
<正>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企业对于营销存在片面的理解,很多企业认为营销是做广告、办活动、做事件营销、请代言人、炒作自己。事实上,营销的本质是"吸引顾客和保留顾客"。大多数中国企业把营销仅仅理解为"吸引顾客",而没有做好"保留顾客"。因此,中国企业迫切需要改变过去对营销的片面理解,用科学的营销理念和方法来武装自己,关注长期利益而非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4.
顾客自主定价是实现企业和顾客互赢的一种创新定价方式,它从传统的以企业为主导的定价转变为以顾客为主导的定价模式。本文根据影响顾客认知价值的因素设定了关键指标,给出了顾客自主定价的基本模型。企业在实践中要根据不同顾客的认知价值选择不同的自主定价方式和定价思维,才能实现企业和顾客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间由于产品、服务或营销手段等的同质化,造成产品销售额的下降、利润降低,传统的品牌战略难以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新瓶颈,于是基于顾客价值创新为核心的一种新的品牌战略思维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讨论如何运用顾客价值创新战略,对我国品牌实施战略管理,以创造优异的顾客价值获取品牌竞争优势,提升我国品牌的竞争力。文章首先分析了基于顾客价值创新的品牌战略的内涵,然后阐述了基于顾客价值创新的品牌战略实施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构建以顾客为核心的品牌战略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服务创造价值是烟草企业由管理型企业向服务型转变迈出的重要一步.顾客满意是衡量服务水平高低的一个关键指标,以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和维系客户,获得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和依存度尤为重要.现有满意度调查中反映"行为忠诚、态度不忠诚"的情况,影响和阻碍了企业战略决策的宴施.烟草商业企业要走出这一怪圈,需从三个方面共同推进:一是要改变思想,与时俱进让顾客满意;二是要创新服务方式,让顾客满意成为企业增值途经;三是要依托客户关怀,通过用对话、私信、话题、群组、微博等互联网手段,提升顾客忠诚度、超越顾客满意度."服务创造价值"要从"贪心到关心"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一个企业都把"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本行业逐步深入。顾客单项价值消费链是顾客追求生活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企业产品生存、发展、创新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特百惠公司的厨房产品为例运用顾客单项价值消费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战略思想是以竞争为基点。在这种思维指导下,企业经营往往产生竞争过于激烈、忽视顾客需求等不良后果。顾客价值创新与传统战略思想在很多方面有不同看法,这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战略思想是以竞争为基点。在这种思维指导下,企业经营往往产生竞争过于激烈、忽视顾客需求等不良后果。顾客价值创新与传统战略思想在很多方面有不同看法,这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企业愈来愈认识到为顾客服务和顾客满意度的重要性。日本人对于顾客的最高尊称,叫做神。美国学者韩默在《企业改造》一书中断言:"卖方不再占上风,胜利的一方是顾客。现在的顾客会让厂商知道他们要什么,什么时候要,如何要,以及用多少的代价来要"。但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一环。 产品创新—— 站到买方立场 进行换位思考   “产品”作为一种市场营销资源,本意是指企业拟用何种载体满足顾客。而市场营销意义上的“产品”,泛指一切可用于满足顾客需要和欲望的事物及有关因素的集合。它可以是实物形态的有形产品,也可以是非实物形态的无形产品。建立这种认识,可以帮助企业主动站到买方立场,透过某种产品的具体表现方式,深入地看到顾客的实际所想,形成创新所必需的发散性思维方式。   产品可以从三个层次为消费者或用户提供满足。因此,产品创新相应…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经济不容乐观、中国经济上行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企业要顺应实事,自我创新,关键点是顾客感知价值。从消费精度和消费时间与顾客感知价值关系分析,丰富了顾客感知价值内涵,明确消费市场"精度+时间"模式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给出了提升顾客感知价值的建议和参考办法,增加顾客得到的产品、服务、人员、形象总价值,降低顾客支出的货币、时间、体力、精神总成本。为当前相关企业大胆走出创新之路,获得较大的顾客忠诚度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3.
企业获取与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在企业产品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顾客参与已成为企业获取顾客信息并将其整合到产品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手段,顾客创新已成为企业重要的创新源泉,如何有效吸引顾客参与到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中是企业实行差异化经营、维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通过回顾和梳理顾客参与创新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本文结合顾客创新动因,对顾客参与产品创新的激励体系模型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激励顾客参与的管理策略,旨在为企业吸纳顾客参与的战略决策提供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4.
陈火 《商场现代化》2004,(20):57-58
顾客在企业关系营销中占有核心地位.顾客既是企业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资源.一个企业的营销策略是否成功,顾客价值能否得以实现是其关键所在.本文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顾客满意"战略以顾客满意度为指针,从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非企业自身的利益和观点来分析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半参数潜变量回归及其在顾客满意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市场研究》2008,(3):36-38
<正>顾客满意度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和日本,顾客满意度是顾客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所预期的价值与所感知的价值之间的对比,也就是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顾客期望或要求相吻合的程度。顾客满意度是顾客感觉状态的一种水平,是期望获得的价值与感知到的价值之间的差距。这里"顾客满意度、价值感知、顾客期望"等变量是  相似文献   

16.
由于物价低迷、消费乏力,且由于“入关”的迫近,我们正面临空前的挑战和历史上任何阶段相比,战略对企业来说都没有今天这般重要。 战略创新是指企业发现行业战略定位空间中的空缺,填补这一空缺,并使之发展成为一个大众市场。战略定位空间中的空缺可以是(1)新出现的顾客细分市场或竞争对手忽视的现有顾客细分市场(2)顾客的新需要或竞争对手未能充分满足的顾客目前的需要(3)为目前或新出现的顾客细分市场生产、传递或分销现有的或创新的产品或服务的新方法。顾  相似文献   

17.
顾客定义新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客是市场营销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当前对顾客的本质缺乏深刻的认识。顾客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或组织利益的组织或个人,一个企业的顾客群实际上包含了八个层次:内部顾客、供应商顾客、中介顾客、资金供应顾客、竞争对手顾客、最终顾客、公众顾客与政府顾客。  相似文献   

18.
从“蓝海战略”到“长尾理论”,反映了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中涌动着的奔腾不息的潮流,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回到了源头——顾客价值创新,所不同的是,前者让你走出“红海”进“蓝海”,后者则在教你如何找准“入海口”。在我国,顾客价值创新算不上鲜活的话题,但总体看来,多数是从宏观层面、产业层面去看,或企业主导的“工具性”研究,较少站在顾客价值认同这个“源头”上进行深入的、动态的分析。本文试图以顾客的视角看企业的创新,认为,只有企业与顾客的“价值共鸣”,才能使“长尾”延伸。因此,企业为顾客价值创新不能“单相思”;顾客价值需求要“引领”,而不是“迎合”;顾客价值创新不是“多多益善”;顾客价值创新的成果须正确传递。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下,顾客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文章通过对顾客价值及顾客价值创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互联网+"时代下顾客价值维度创新以及影响提升顾客价值的因素。回答企业如何通过持续的顾客价值创新,以不断地满足变化着的顾客需求与偏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品牌社群作为消费者群体性虚拟组织迅猛发展,为我们解读顾客价值提供了重要途径。文章认为,品牌社群的特征影响着顾客价值感知和顾客价值创新。通过实证分析可知,品牌社群技术性及品牌社群参与性等对顾客价值感知有正向影响,品牌社群共同意识、道德责任感及品牌社群技术性对顾客价值创新有正向影响。品牌社群运营者可以通过提高品牌社群技术性、促进成员的共同意识、道德责任感和参与性等方面做出行动,以促使成员更好地感知焦点品牌的顾客价值并且参与价值创新,品牌企业也可以通过关注和引导品牌社群的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