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本刊编辑部就国美控制权之争中涉及的诸多问题,对个体私营企业会员中的企业主、职业经理人和其他商界人士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20份。120位问卷受访者中,在回应如何看待"国美之争"的双方时,75%的人同情黄光裕,认为国美是他一手做大,想要保持对企业的控制权完全可以理解;23.2%的人支持陈晓,认同职业经理人应该从企业和全体股东的利益出发,必要时可以牺牲大股东的利益;另有1.8%的受访者表示都不赞同。对于如何评价陈晓在"国美控制权之争"中的表现,有92%的受访者认同陈晓 相似文献
2.
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控制权的配置,陈晓和黄光裕两方在2010年国美电器的控制权争夺过程中除了资本和股权较量之外,抢占道德的制高点以获取投资者和媒体舆论的支持也是双方口诛笔伐攻击对方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道德伦理的角度分析陈晓和黄光裕双方的行为,比较了双方所声称的控制权配置模式所依据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相对均衡的控制权配置应该保证股东和经理人的交易和收益分配具有激励兼容的特质,保证企业成员在追求各自利益的同时实现利他的共赢。但是,当前的控制权配置体现了股东和资本的意志,道义上的批判和道德责任不能决定控制权的配置,也不能仅仅凭借道德约束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陈晓平 《21世纪商业评论》2010,(10)
黄氏家族、陈晓、媒体、机构投资者、老乡、同行、网民……一家公司的控制权争斗将各色人物卷入其中,令这出商业大戏高潮迭起,也真实还原了商业生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余年,伴随着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家族企业不断壮大。有些企业正逐步完成向现代家族企业的转变。家族企业的控制权问题成为其能否实现这种转变的焦点。本文试图通过对"国美控制权之争"事件的解析结合相关理论尤其是控制权理论以探求家族企业中控制权转移的必要性并提出适合我国家族企业的控制权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5.
6.
这场争夺战体现了中国以往少见的市场在法治约束下自然的民主生态2010年11月11日晚间,纠结半年之久的国美控制权之争突然出现戏剧性转变。以陈晓为首的国美董事会发布公告,表示已 相似文献
7.
8.
时隔近三个月之后,邹晓春和黄燕虹终于站上了国美董事会的位子。12月17日。国美电器(00493.HK)再次在香港港丽酒店召开特别股东大会,与9月28日那次扣人心弦的股东大会不同, 相似文献
9.
从国美控制权之争分析国美公司治理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美控制权之争事件出发,应用公司治理理论对控制权争夺的深层原因做了分析,揭示了控制权争夺源于公司治理缺陷,只有改进公司治理缺陷才能避免股东与管理层罕见的控制权争夺。 相似文献
10.
11.
经过持续数月的交锋,明28日,国美电器总裁王俊洲在香港富豪大酒店公布了特别股东大会的投票结果,除了董事会一般授权被取消,黄光裕家族提出的其余四项决议均未获得通过.国美董事局主席兼执行董事陈晓依然留任,邹晓春、黄燕虹未能进入国美董事会成为执行董事.前三项提议也获得通过,贝恩资本三名成员获得非执行董事留任.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以国美控制权之争为引子,叙述了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定位及其与企业主之间的信托关系;浅析了职业经理人应该秉着对企业主忠诚负责的态度认清自己的角色,履行信托职责.本文的最后还进行了进一步的延伸,即国美事件所带来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吴晓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0,(12):24-27
11月10日晚,国关发公告称,国美董事会与黄光裕全资控股的shinningcrown方面签署了具备法律效力的谅解备忘录。自今年8月4日黄光裕发函要求撤销陈晓、孙一丁董事职务算起,恰巧就在100天来临的前夜,国关董事局主席陈晓和大股东黄光裕终于达成和解,签署了具备法律效力的谅解备忘录,黄光裕方面的两名代表邹晓春、黄燕虹将进入董事会,国美非上市门店暂不拆分。 相似文献
16.
黄光裕、陈晓之争散户不可小觑黄、陈之争随着“9.28”股东大会已尘埃落地,黄、陈之争最终以陈晓胜出黄光裕败落的结果令人惊诧,但这是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胜利,将对中国未来上市公司的治理以及股民、机构,大股东的权利有一个很好的范例,具有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国美电器的控制权之争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经理人和大股东的矛盾根源,进而从股东与管理层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出发对公司治理和管理角度与现代企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某专业财经媒体一篇“陈晓(刚离任国美董事局主席)大曝国美财务漏洞”的报道称,电器连锁行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到了病人膏肓的程度。除了总部敲定的年度合同外,供应商还要向国美各个层次的领导交纳相当数量的费用,这样导致供应商已经不堪重负。国美电器的很多较好门店一个普通的柜台主任每年从每家供应商处获得的收益都超过万元,这样的财务黑洞可谓惊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