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家天地》2004,(6):6-6
目前,主动接受粤港澳经济辐射,积极加入泛珠三角经济圈,有效承接大珠三角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湖南全省上下的一个发展共识。通过加强湘粤经济合作,全面对接融入泛珠三角,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找准自身相对优势,把握合作互补的现实基础和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2.
使用Moran指数和LISA指数剖析了污染产业投资区位转移的空间路径,从理论上剖析了环境规制空间外溢性的产生机理,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在污染产业投资区位转移中的空间外溢效应。发现中国污染产业投资的转移存在着空间上的路径依赖和时间上的转移粘性特征,表现为以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为中心缓慢向周边扩散的“晕轮模式”;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显著抑制污染产业投资,但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周边邻近地区普遍加强环境规制的作法所导致。因此,应注重环境政策的同步性和协同性,联防联控的区域性环境规制政策能有效推动污染产业向外转移。  相似文献   

3.
引导和推进东部地区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已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战略任务.但是目前中国劳动力却仍呈现出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大批转移的趋势,中西部地区已出现一定程度的劳动力空心化现象.基于这种劳动力转移与产业转移呈逆向路径的现实,以及中国制造业在东部地区集聚趋势明显的特征,本文从集聚经济产生的微观机制入手,分析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的联动机制,以促进劳动力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回流作为推动产业转移的突破口,在空间均衡分析框架下分析劳动力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以及均衡问题,并进一步探求政府对欠发达地区企业提供补贴所具有的劳动力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内外双维度视角研究产业转移对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转移促进制造业技术升级,对外直接投资抑制制造业技术升级,且结论具有明显的行业与地区异质性;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将给制造业技术升级带来困难,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则与之相反,而内陆产业转移技术升级效应较沿海地区更为显著;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升级效应在交通基础条件好、市场容量大、城镇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尤为明显,其与国内产业转移主要依靠资源再配置、资本与知识扩散效应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市场分割将弱化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技术升级效应。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内部的产业转移日趋活跃,形成了独特的承接产业转移的模式.而民营经济成为这一阶段区域内部产业转移的主题.通过探索海峡西岸经济区内部产业转移主要态势和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产业转移的模式与路径,进而提出培育区域内部产业转移主体--民营企业,保障其权益,进一步活跃区域内部产业转移的若干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部一些区域已经出现产业向外转移现象,但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向中西部地区大规模转移,分析表明东部区域存在的产业转移粘性阻碍了东部产业的向外转移,而东南亚及印度等周边国家的竞争优势也使得未来东部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充满了挑战,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8.
辽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跨国公司战略投资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国,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最主要载体。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各种模式中,产业链边际环节的转移已经成为主流模式,东道国主动吸纳的模式也在迅速发展。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国内地区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性。辽宁的优势在于产业集群、劳动力价格和成本、人才与区位优势等。辽宁的弱势也很明显,市场发育不充分、设备陈旧等都制约着辽宁的引资战略。辽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应该理顺产业对接点,要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八大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八大特点:新技术、新产品转移;生产全过程转移;产业内国际分工体系深化;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凸聚中间产品;国际服务业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导产业;跨国公司开始实施新经营战略;跨国投资快速增长;配套、连锁转移加快;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出现新变化;形成全球化条件下开放经济国家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台湾地区IT产业向祖国大陆投资向纵深拓展,祖国大陆已成台商IT产业投资的岛外重要接受地并形成新的发展趋势,针对台湾地区IT产业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我们应该积极介入、科学引导,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将海峡两岸IT产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经济国际化发展,国际产业资本加快向我国转移,推动了中国制造业成为国际重要制造基地。但中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廉、档次低,在产业价值链中处于末端。本文认为中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中的问题,是与忽视营销在产业国际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关,而产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生产规模与遍布世界的营销网络。因此,推动我国制造业国际化进程必须重视营销的作用,以在世界市场上建立营销网络作为促进制造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2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TiVA数据库,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及全球价值链分解法,测算国际产业转移规模,研究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制造业GVC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产业输入和输出均与制造业GVC地位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弱化了国际产业输入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关系,后向参与度强化了国际产业输入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关系,而全球价值链前向、后向参与度对国际产业输出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中间产品比最终产品国际产业转移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曲线更平缓;国际产业输入和输出协同会促使其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曲线较基准回归结果更陡峭。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发展地区间的不平衡形成的“断层危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加速产业或级要求把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出去。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也存在运输成本增加等制约因素。政府应实施结构调整援助政策,加大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力度,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培养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新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投资软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产业梯度转移的一个必然趋势.一个地区的投资软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企业投资区位选择.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制度安排两方面的因素合成的投资软环境对企业投资以及产业转移都具有影响,从长远看,投资硬环境将逐渐趋同,地区吸引产业转移的竞争主要集中在软环境的优劣上.  相似文献   

15.
山西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山西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已经成熟。结合山西乃至全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科学地确定山西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基准,准确地在不同目标市场投资不同的产业,一方面可以在获取先进技术的条件下促进山西产业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可以向国外转移成熟及长线产业,优化山西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产业转移是湖南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新一轮产业转移具有两大转移态势、两种转移动因、两种转移方式、两大承接高地特征.湖南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应主动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以特色园区和产业集群为平台承载产业转移,以构建新型都市圈层为极点凝聚产业群落,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理性地承接产业转移,以优良的环境服务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反倾销效果实证分析--以丙烯酸酯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维护公平贸易和公平竞争为初衷的反倾销措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频繁使用,其原因在于该措施既可以有效地限制进口,又能为中国进口竞争产业提供保护。由于反倾销措施的特殊性,在实施以后会发现,贸易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反倾销措施的作用,为规避反倾销而产生的直接投资又加剧了国内相关产业的竞争。同时对公共利益缺乏足够的重视,又会导致下游产业因上游产业的受益而受损。有鉴于此,文章建议从健全产业预警机制,调整吸引外资政策,以及贯彻公共利益等几个方面来增强中国反倾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产业的演进和变迁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我们在强调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产业的进步与优化。在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中,湖南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已经为湖南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湖南制定怎样的战略对策,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美出口的持续增长,中国成为遭受美国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反倾销已成为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一大实质性障碍。美国对华反倾销存在着一定的贸易转移效应,尤其体现在遭受反倾销诉讼最多的钢铁产业及其他各产业的涉案产品上,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害。中国一方面要维系良好的中美贸易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要规避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主动寻找出口市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同时充分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对美直接投资跨越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生产率,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高等院校集教育、科研和校办产业于一身,融知识、生产、传播和转移于一身,它对发展知识经济的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利用自身优势,搞好产学合作,促进知识转化和技木产业化,是高等院校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