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句话新闻     
《中外企业文化》2005,(3M):89-89
“2004最具影响力华人品牌”揭晓,太平洋保险和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平安保险(集团)、平安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人寿、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太平人寿、中银保险,成为2004年中国保险业十佳品牌。  相似文献   

2.
《中外企业文化》2009,(11):37-37
恰逢国庆,举国欢腾的日子。各公司在品牌指数榜单上的表现,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用户关注度上,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阳光保险、生命人寿小幅上升,其他公司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在媒体关注度方面,虽某些公司略有涨幅,总体来说也是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3.
1998年10月16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安泰保险集团合资组建了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由此第一家中美合资人寿保险公司在上海诞生。此时,优雅的邵党娣出任太平洋安泰人寿董事长,创造了业界第一位女性担纲“董”职高官的奇迹。  相似文献   

4.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平洋保险”)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保险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注册资本77亿元,2007年12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中国太保,股票代码为601601。中国太平洋保险旗下拥有太平洋寿险、太平洋产险和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子公司,拥有雄厚的实力,保持持续领先的市场地位。  相似文献   

5.
对于机构文化建设,分公司老总们当然最有发言权。太平洋寿险山东分公司总经理王光剑,曾在银行、政府、保险系统工作达25年,先后任太平洋人寿乌鲁木齐分公司总经理、山西分公司总经理,由西部到中部而东部,感受和体认了不同的中国地域文化。在机构建设中,积极倡导“和谐团队、和谐公司、和谐文化”的构建。获得第四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2009年度中国保险杰出领导力奖”。以下是他在第二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演讲摘要。  相似文献   

6.
1997年6月18日,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10余年间,重庆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两倍,地方财政收入增加9倍,城乡居民收入整体上增加1倍多,在西部地区的“龙头”、“窗口”和辐射作用日益凸显。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重庆的保险市场也赢得了越来越多保险主体的关注。 关注带来的总是竞争的加剧。“有竞争,就免不了有排排坐,吃果果的局面!”重庆寿险市场的一位资深人士指出。重庆寿险市场仍处于一个比较传统的局面:中国人寿依然是老大哥,其后依次是平安人寿、新华保险和泰康人寿等。 平安人寿重庆分公司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夹缝”位置:前有老盟主中国人寿,后有强劲的追兵新华、泰康。 按常理说,“夹缝”的生存空间总是有限的,甚至“夹缝”的空间还会有缩小的可能。可是,生存在“夹缝”之间的平安人寿重庆分公司,却打破了这一常理。在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山城寿险大战中,他们杀伐果断、所向披靡;他们的战术战法,为业内人士所称道,几近完美!  相似文献   

7.
杨超 《经营者》2007,(1):38-39
在这个资本时代.谁是手握魔杖的数字英雄?2006年12月7日.中匡1人寿保险(集团)股价达到18.920元.3年间上涨421.9%。一跃成为全球寿险企业的头牌.也成为中国唯一入选全球500强的保险企业。保险界还不熟知的杨超,就是这家世界保险巨擎的领航人。杨超有句名言:“做保险好像是在高速路上开车。”履新一年多的他,驾驶着他的“坐驾”,引领中国人寿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令国内外为之侧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保险经纪市场的成长,市场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逐渐走上“快车道”的保险经纪业,让保险巨头中国人寿也怦然心动。记者从消息可靠人士口中获悉,中国人寿目前正在筹建一家保险经纪公司,从而弥补其在保险中介领域的空缺。  相似文献   

9.
信诚人寿业务总监董俊武曾于2004年3月3日在《中国保险报》上撰文,对国内各家公司的“基本法”进行解剖分析。他说,目前在中国内地寿险市场上,营销基本法大致可分为三种体系:是以友邦和平安为代表的组织利益发展体系.包括新华、太平洋安泰等:二是以信诚和泰康为代表的个人恒久利益体系.包括中意人寿:三是国寿基本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不要求公司给别的,只需要公司给我们一个平台,我们都是商人,大家是来做生意的。就像一个商人开的门店一样。中国人寿是总店,我们每一个营销员就是国寿在全国各地开的分店。”这是中国人寿精英俱乐部主席、2007中国百万圆桌精英会议主席刘朝霞在广西南宁与国寿营销精英作分享时掷地有声的“门店理论”。正如刘朝霞主席的“门店理论”所言,很多团队管理者感到管理手段单一,激励措施乏力时,就是因为没有按照“门店”的模式来管理团队,没有跳出行业看问题,从而导致了增员难,找员难,甄选难、培育成长难等“难字当头”的现象出现。如果眺出保险营销框框看问题,就会发现做团队就是开门店,只要像经营自家的门店一样来经营营销事业,就能获得很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公司动态     
《中外企业文化》2007,(4):93-93
中国人寿隆重举办三八妇女节客户时尚讲座;民生人寿1至2月业务增长320%;人保资产受托资产规模达441亿;中国平安在港获资产管理牌照;美亚保险在广东首推农民工险;大地保险签下40亿大单;民生人寿被评为“2006年最信赖寿险公司”;中宏人寿注册资本增至6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2.
太平人寿历史悠久,1929年始创于上海.2001年恢复国内经营,是第六家全国性寿险公司,至今已有77年的悠久历史。 2003年10月24日.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莅临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总公司视察并进行工作调研时说:“太平人寿在国内的复业时间很短,但是创造了很好的业绩.太平人寿已经成为中国保险界的一颗新星。”  相似文献   

13.
《中外企业文化》2008,(4):91-91
民生人寿推出一款银行专卖的保险产品——“民生富贵盈门两全保险A、B款(万能型)”。民生人寿相关负责人介绍,投资回报稳定、意外双倍赔付是这两款产品共同的特点。公司已安排资产管理中心组成专业团队负责此两款产品账户资产的投资。  相似文献   

14.
中小险企在这里是相对大型保险公司而言的,通常认为,市场份额占8%以上的公司基本可以确定为“大型公司”,而市场份额不足8%的公司则属于“中小公司”。如此一来,除了保险第一集团(也叫老三家)以外的保险公司都应称作中小险企。但我们认为,如此划分在保险行业显得过于笼统,缺乏指导作用,所以本文所指的中小险企是指新5家(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泰康人寿、新华人寿)之外的保险企业。  相似文献   

15.
《中外企业文化》2008,(4):94-94
今年,重庆市要力争成为全国保险业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保险总部经济与保险资产运用“两大平台”。2007年,中国人寿中西部地区产品研发中心、太保寿险西南片区培训中心和天安保险西部新产品试验基地相继落户重庆。保险业正在成为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吴传明在中国保险业的“南征北战”颇具传奇色彩:他曾数次担任若干家保险主体省级分公司的总经理,并曾出任合众人寿分管个险的副总裁;他主政一个地方,就会引起一场轰动,以致于他在河南泰康的改革,被业内人士誉为“传明变法”。2006年3月,吴传明卸任合众人寿副总裁,出任太平人寿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再次成就了保险业资深职业经理人“能上能下”的一段佳话,也再次展示了吴传明“保险拓荒牛”的风采!  相似文献   

17.
《中外企业文化》2010,(7):46-46
“六朝胜地、十代都会”的古城南京,活跃着一批特殊的保险代理人。他们面孔清新,充满着朝气与活力,满怀着梦想和期望,成为营销队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就是平安人寿江苏分公司在南京地区最引以为傲的大学生保险团队。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1月25日,在第三届“中国保险教育论坛”上,台湾人寿董事长朱炳昱对记者说:“台湾人寿早晚要自己办一所大学。”朱炳昱预测,祖国大陆的保险资产未来10年至少会膨胀10倍以上,至少需要1000万保险从业人员。随着大  相似文献   

19.
2002年8月1日,中宏保险精英部悄然成立。之所以选择在建军节这一天成立,精英部创始人——中宏保险副总裁、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朱惠英(朱惠英平时在公司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英文名Emily)如是说:“这和打造精英部的初衷有关,想把精英部建设成一支按军队建制的保险企业家队伍,更希望精英部是一支百战百胜的营销铁军,成为培养中宏管理人才的黄埔军校!”弹指5年,精英部在公司管理层和公司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全体成员砥砺拼搏,携手奋进,五年如一,一路凯歌,奏响了打造高绩效、高素质和高目标的保险营销团队的强劲音符,成为中宏保险名副其实的“保险企业家”成长摇篮。  相似文献   

20.
《中外企业文化》2005,(1M):13-13
备受关注的新华保险营销体制改革试点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云南新华保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新华保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于2004年7月9日、12日先后宣告成立,国内首批专属保险代理公司问世标志着中国保险营销体制改革正式启动。云南和重庆新华保险代理公司分别将原新华人寿昆明分公司和重庆分公司个人业务营销员全部剥离出来,成为新华保险代理公司的专业销售人员,即营销人员成为专业代理公司的“雇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