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银行业入世为期5年的保护期截至2006年12月11日结束。为了全面履行中国加入WTO的相关承诺,并对全面开放后的外资银行进行有效管理,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11月15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11月28日,又公布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2.
入世对中国银行业营销的影响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的中国银行业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市场开放和竞争,营销管理两大方面。本在对中国银行业面临日趋激烈,的营销环境分析基础上,运用市场营销原理,提出必须通过营销创新来增强中国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次贷危机发生前,许多西方国家以美国为风向标,纷纷放松金融监管。在最少的监管是最好的监管的自由市场经济思想指导下,国际金融市场创新日益加快,金融产品日益复杂。但由于对复杂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的监管远远落后  相似文献   

4.
5.
6.
陈威 《经济师》2002,(12):88-89
文章介绍了英国的金融监管改革 ,同时对中国银行业建立金融监管机构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中国于2006年12月11日全面开放了银行业,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将是必然的趋势.但外资银行进入能改善国内银行业效率低下的现状吗?通过DEA模型我们测算了中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1996-2004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Malmquist,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提高和技术进步两类指数;同时在模型中我们还特别设置了一个表征外资银行进入的环境变量.我们的研究发现,1996-2001年,14家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提高指数、技术进步指数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都略低于1,说明大多数银行在技术效率提高、技术进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并没有明显进步,因此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效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不过,2001-2004年,上述三个指数均略大于1,说明外资银行加速进入后,其促进中国银行业效率提高的积极作用正逐步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8.
辛契季 《新经济》2006,(12):42-44
转眼间,时间已把中国带到了2006年年末日子,中国入世已满5周年,与此同时,中国的银行、保险、银行卡市场已历经了一系列的蜕变和革新。而当中国银监会作出“中国银行业2006年12月11日前将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庄严宣布时,我们站在这一历史时点上,面对即将到来的2007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走向更实质性开放的崭新起点。  相似文献   

9.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运用中国银行业1995-2004年横截面数据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市场竞争结构、中资银行效率水平的变化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中资银行利息边际和利润水平显著正相关;同时,本国银行市场竞争程度与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交互项与中资银行的税前利润这一效率变量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的实际竞争压力程度有限,尚未打破中国银行业低效均衡的状态;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银行市场竞争条件的改善,将更有助于实现外部竞争压力对本国银行效率演变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面开放后中外银行竞争态势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满  于润 《经济与管理》2007,21(8):68-73
银行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其中间业务收入、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先进的激励机制所吸引的人才资源.未来两年内,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竞争策略将有所变化,将侧重一些市场和业务领域的拓展.中资银行应通过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加强合作,不断提升竞争能力,以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中国银行业三十年改革变迁与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在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改革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经过长期、渐进的改革历程,我国银行业成就斐然,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我国银行业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的时候,对我国银行业发展和改革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总结我国银行业30年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剖析改革演进的路径选择与宝贵经验,展望我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希望对指导我国银行业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正向实体经济深入扩散,并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所构成的考验也日趋严峻。从审慎角度出发,中国的政府主管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宜未雨绸缪,更密切关注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变化趋势,分析金融危机可能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要尽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努力保障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金融机构经营的稳健。  相似文献   

13.
<正>过去的二十年是中国银行业风雨兼程的二十年,也是开拓进取的二十年。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银行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截至2007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资产总额48.51万亿元,比2002年的23.6万亿元翻了一番;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净利润为2543.3亿元,相当于2003年全年利润的7.9倍:不良贷款问题明显改善,全部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1.2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45%,下降了6.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也由2003年的-2.98%上升到2007年上半年的7 67%,资本充足率达到8%监管要求的商业银行增加至125家,而2003年,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银行还仅有8家。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我国银行业入世后过渡期的最后一年,2006年12月11日之后,外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在中国既有承诺的基础上享受国民待遇,对其在华经营的地理位置、经营币种、客户来源等方面的限制将全面取消。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大限的临近,关于银行产权“贱卖论”和金融安全“威胁论”的辩论也进入了新的阶段。那么,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对中资银行会产生多大的冲击、其间是否蕴含着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新风险呢?“狼”来了吗?2005年以来,外资银行在华的业务增长和网点扩张速度加快,呈现出一副“狼来了”的架势。(一)机构数量扩张加快。截至2005年末,共…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长期独霸银行业,使银行业成为垄断严重的行业之一,这导致中国的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及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中国的银行业如果再继续垄断下去,最终被淘汰出局的不仅是几家商业银行,很可能是整个银行业.  相似文献   

16.
刘亮 《资本市场》2006,(11):62-63
2006中国银行家论坛10月14日、15日在北京召开,国家相关机关领导、国内外银行家和经济学家济济一堂,就中国银行业未来五年改革与创新等话题共同展开了探讨。由于篇幅有限,本刊记者仅整理了部分专家的观点,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经济活动中,制度作为行为准则决定着经济活动发展和各种经济关系展开的框架,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史进行简要回顾.得出中国银行业发展和制度变迁联结在一起的结论。在加入WTO之后,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格局的条件下,中国政府通过制度因素所进行改革的动力源于政府发展经济的急切需求,这种动力需求决定着中国银行业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对于促进银行业的整体发展措施应该是有效的。面对外资银行进入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中国银行业在制度、经营管理理念等方面的改革又体现出强烈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色彩,而这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则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18.
入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翁东玲 《现代财经》2001,21(1):17-20,33
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将面临着巨大冲击,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大量外资银行涌入、大量业务外逃、人才分流等严峻形势。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自币抗御外来竞争风险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本文对我国入世后商业银行如何调整竞争策略做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颁布以及中国银监会对条例实施细则的正式施行,随着金融危机带来的全面挑战,我国银行业开始与外资银行展开面对面的竞争,商业银行的竞争也正式从国内层面提升到了国际层面,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我国银行业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如何应对这全面开放的竞争环境,成了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卉娟 《时代经贸》2012,(20):187-187,208
巴塞尔协议Ⅲ监管框架中新增基于风险中立的杠杆比率被视为资本充足率的有效补充,在改善银行资本顺周期效应的作用中亦被寄予厚望。本文立足中国银行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国有银行历史数据,独创周期因子指标,并结合杠杆率、盈利指数等变量,从实证角度分析杠杆率对中国银行业顺周期效应的改善效应,进而得出巴塞尔协议Ⅲ和中国银监会4%基准规定具有适用性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