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以河北省258个食用菌种植农户为样本,运用二元选择Logistic回归模型和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农户选择不同产业化组织模式的行为决策、影响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不同产业化组织模式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农户专业化程度和农户参与产业组织程度是表层直接因素,农户种植规模、非市场安排项目和产业组织认知水平是中层间接因素,农户生产性投资能力、政府支持方向和农户文化程度是影响农户选择的最深层次根源因素。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期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支持其通过"非市场安排"吸引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同时鼓励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职业素质,逐步发展专业合作社带动模式。  相似文献   

2.
小麦产业化联合体是河南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最主要的种类,其发展关系到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更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目前河南省小麦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遇到诸多问题,本文基于农户参与意愿视角,将影响农户参与小麦产业化联合体意愿的影响因素分为三大类11个指标,运用二元因变量的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户个体特征对参与意愿的影响不大,而农户经营情况对参与意愿的影响较大,农户对联合体的认知程度对参与意愿影响很大。据此提出以下对策:加强宣传、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培育联合体龙头、示范带动等。  相似文献   

3.
孟召将 《南方农村》2011,27(6):4-10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广州是国内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较早的地区,总结、评价、分析广州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与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发展思路,有助于准确找出政策选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本文从产业化经营组织、科技创新与应用、经营效益等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要素视角,评价和分析了广州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绩效和问题,并提出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思路和建议,即在产业中优中选优,扶大扶强;引导城乡要素集中于优势产业;培育、扶持和规范产业化经营组织;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绩效的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农户对产业化联盟的认知分析:以赣南脐橙业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农业突破制度、技术和市场等约束的现实选择,公司与农户缔结联盟是目前产业化经营组织的主导模式。公司与农户的交易嵌入在一定的交易情境中,交易情境的变化要求相机使用合约治理与关系治理手段。联盟的治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才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绩效。农户对交易情境、治理机制和联盟绩效的认知关系到联盟稳定性进而影响联盟绩效。对赣南脐橙业农户的调查表明,公司与农户联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有的放矢地推出联盟治理措施才能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合作社类型、治理机制与经营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有效运营的关键,其完善程度影响经营绩效。本文基于中国4省(区)7个地级市221家农民合作社的访谈问卷数据,探究以合作社为纽带的产业化经营组织类型、治理机制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合约治理不仅对合作社经营绩效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还能通过促进关系治理间接提升经营绩效,合约治理与关系治理存在互补而非替代关系;不同类型合作社的合约治理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关系治理水平较为相似。相较于公司从属型合作社,原生型合作社的合约治理水平较低,公司主导型合作社的合约治理程度较高。因此,合作社需要审视缔结的产业化经营组织特征,妥善运用合约治理与关系治理两类机制,提高合作社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数据-行为-绩效"理论研究范式,运用坝上地区5个县60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各种农业产业化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促进农户增收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与旅游业相关的3种产业化模式,从业面积纯收益与人均纯收益都明显高于传统产业化模式。回归结果显示:农户家庭特征变量中只有农户财产对农户增收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农户资源禀赋变量中各变量对农户增收均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除了传统种养业产业化模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不够显著外,坝上地区的其它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模式,尤其是生态种养业产业化模式与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兼业产业化模式对增加农户家庭收入的作用确实很明显。充分说明,不断进行农业产业化模式与机制创新,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相结合,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增加农户收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绩效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出发,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构造与原则来考察,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有三种模式。以实例从农业产业化对效率、价格及区域经济发展等三个方面的影响来分析评价农业产业化的绩效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14年盐城市百家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工程的年报表数据,构建农业龙头企业绩效回归模型,对影响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绩效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农业龙头企业的资产规模、研发投入和劳动力密度对经营绩效有显著性正向影响,技改投入和带动农户能力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并无显著贡献。从农业龙头企业是否形成品牌的角度来看,各变量对绩效的影响差别较大,资产规模对非品牌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品牌企业,研发投入则与之相反;劳动力密度对非品牌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品牌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甚至有削弱倾向;带动农户能力对品牌企业绩效影响较为显著,对非品牌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当前,如何对各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进行总结、完善、提高,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认真调查研究.我们通过调研得出一个明显的认识:科学有效的组织形式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中的农户行为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本文通过建立农户和“龙头”企业经营结合的理论模型,分析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农户与龙头企业实现有效结合的存续区间、竞争范围和替代界限以及比较效率的变化趋势,发现农户进入农业化的先决条件是:单个农户的边际生产率小于农业产业化边际生产率时农户就会无选择地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但是,由于受农户在生产投资上的多样性、农户采用生产技术的现实性和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的不可分性等影响,农户在进入农业产业化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此,在农村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时,要正确认识农户行为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要采用适应农户行为的多种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建立规范农业产业化参与主体的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主要产业,西部地区的基本条件决定了只有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才能解决我国西部农业深层次矛盾。认真研究西部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中西部发展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将位于我国西部的贵州省作为研究省份,选择了13个具有代表性的农区县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实地调查研究。文章首先梳理了我国西部农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背景并通过调研数据分析了西部农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现状,发现了目前我国西部农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我国西部传统农区农业经营模式的选择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并探索出了适合我国西部农业的3类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构建路径——不完全合同制、间接合同制和农工商垂直一体化经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制度载体,考察企业控制型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初期的合作问题,为助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以畜牧业生产加工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构建“交易特性—交易关系—治理机制”分析框架,探讨不同交易特性的农业企业与其他经营主体的交易关系与治理机制。结果 不同交易特性的农业企业与其他经营主体形成了不同联结程度的交易关系;在交易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匹配的治理机制也有所改变,大多为复合治理机制且关系治理机制存在于多种交易关系中;准纵向一体化模式中要素契约治理机制和关系治理机制,有利于锁定双边的专用性资产投资,构建多元经营主体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结论 政府需要不断优化农产品交易关系的制度环境、大力扶持与农户存在“乡土”关联的农业企业、加强农户自身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识别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驱动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方法 文章运用DEMATE方法从市场因素、农业社会化服务、生产技术、经营主体能力、绿色生产效益等五个方面选取25个指标对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驱动因子进行定性识别与评价,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评价结果进行定量评估。结果 (1)驱动因子中心度排序为:经营主体能力>农业社会化服务>绿色生产效益>生产技术>市场因素,其中指标层前十排序依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绿色生产能力、销售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新型职业农民数量、绿色生产意识、金融服务体系、产业融合水平、经营主体收入水平、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化;指标层原因度大于0的因子有13个,前三排序依次为农产品加工贮藏技术、绿色消费意愿、技术服务体系,小于0的因子有12个,后三排序依次为绿色生产意识、经营主体收入水平、生产施肥技术。(2)市场需求与农业绿色生产效益的最大隶属度为良好,农业社会化服务、生产技术、经营主体能力的最大隶属度为中等。结论 当前,浙江省农业绿色当前主导因素为经营主体能力,其次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绿色生产效益,贡献率相对较低,而生产技术和市场因素则偏重于被影响的结果因素方面。因此应切实发挥好新型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小农户的绿色生产意识和能力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应合理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促进小农生产向规模经营转变;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数量在全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河南省农民的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河南省的整体收入水平,所以增加河南省农民的收入对河南省的整体经济水平有着提升性的作用,但目前河南省农民的收入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低的水平。文章就河南省农民增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百分比进行统计和计算,并将其与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相比较,发现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不稳定,且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对河南省农民收入构成进行剖析得知,影响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适销对路农产品的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对农民的科学素养教育、加强乡镇企业吸纳农民就业、农业发展公司化等一系列有助于河南省农民增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对河南省农产品配送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明实行农产品配送模式农户参与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农户(农场)+市场"、"农户+经济组织+市场"及"农户+龙头企业+市场"等3种农户参与下的农产品配送模式,同时对其配送绩效进行了逐一评述,旨在给予农户在农产品配送中以充分自主选择权的同时,增强农产品配送模式的包容性和连续性,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政策制度保障。同时针对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内涵和类型进行系统论述,并从配送模式的评价角度研究了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比较与选择问题。结果表明:农户自身的特征对农户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不仅农户特征的不同对流通模式的影响不同,而且农户特征对不同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并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的农产品配送模式,对河南省农产品的现存配送模式提出创新性意见,以期为河南省农产品配送模式革新、河南省农户经济收入提高、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当前,“谁来种地”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主导的新型合作农场成为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发展农地规模经营的新探索,对其实践与逻辑进行探讨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方法 文章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海门新型合作农场为例,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对新型合作农场的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对比,指出新型合作农场在联农带农、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的优势。结果 新型合作农场将村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为农地经营主体,整合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并将现代经营管理制度引入农业生产,在土地规模经营的同时有效实现了产权明晰、交易成本降低、风险分担和外部性内部化,有效促进了农民和村集体的双增收,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帕累托改进。结论 新型合作农场充分做实了村集体“统”的功能,其合作化、一体化、企业化的经营模式可以为我国其他地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一种思路和参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贵州省生态农业发展迅速,为了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农业发展效益进行客观地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贵州省9个市(州)的生态农业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贵州省生态农业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贵州省9个市(州)的生态农业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每个地区的综合得分情况。[结果]通过对贵州省生态农业绩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社会投入与产出、耕地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各市(州)综合得分结果表明遵义市和毕节市的得分最高,分别为4456 595万和4388 418万; 六盘水市和贵阳市的得分比较低,分别为1572 071万和1621 515万。[结论]贵州省各市(州)生态农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遵义市和毕节市的生态农业效益最好,安顺市、六盘水市、贵阳市的生态农业建设相对较弱。因此,贵州省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利用先进技术、加大生态农业的投入,从各方面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能否被有效替代已经成为农地能否健康有序流转的关键所在。文章选取安徽省芜湖市为研究案例区,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开展田野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较强,63%的农户期待转出农地。(2)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对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有一定影响:劳动承载力功能替代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转出农地;农地的价值功能替代程度越高,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越高;当今农地的养老功能替代程度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没有显著直接影响。为促进农地合理流转、最大限度保护农户利益,应健全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尤其增强新农保的保障能力,消除农户在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推动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职业培训,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面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19.
贵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近年来在贵州得到较快发展,对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化经营以及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该文通过调查贵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的产业构成、主要合作类型以及合作领域与范围,分析其组织特征与作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贵州省发展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等3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二战以来,日本农业分别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化时代和全球化时代3个阶段的发展和变迁,其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研究对日本农业支持政策的演变及动向、特征与发展趋势以及目标机制和运作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显示:日本农业的变革涉及法律约束力、经营规模、农业贸易政策和国内支持等各个方面;日本农业的发展依赖于财政补贴,虽然其补贴强度呈下降趋势,但日本农业国内支持政策对保障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仍具有重要作用。依据日本经验和教训提炼出的启示主要有:农户组织化经营要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要有序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消化要下大力气推动;国内支持政策应尽可能由纳税人负担。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降低农业支持水平与规模扩大的关系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辩证地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