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旱作农业,也称雨养农业,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在不利于发展灌溉的条件下,主要利用天然降水,通过建立合理的旱作农业结构采取一系列旱作农业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实现高产、稳产的农业模式。我区75%以上的耕地是旱地,旱作区粮食产量约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60%。旱作区的丰欠直接左右着全区农业的形势。治旱兴农,提高旱作农业产量既是发展农业生产、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根本措施,也是改变旱作区乃至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状况措施之一、制约旱作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干旱我区地处半干旱气候区,不但降水少,而且季…  相似文献   

2.
气候因素对玉米单产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河北农户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因素对玉米单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利用2004—2010年河北地区629户微观农户的生产和气象数据,构建了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干旱指标,并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果模型,估计了干旱、降水、气温等因素对河北地区玉米单产的影响。本文发现,2004—2010年河北干旱频发,年际旱涝波动幅度大;干旱导致了河北地区玉米单产的降低,SPEI-干旱指数变动1单位,即生长期中某月份处于干旱状态(SPEI分布在5%以下),将会使单产降低5.3%;生长期降水每增加10毫米将会使玉米单产提高0.21%,温度对玉米单产影响不显著。本文进一步提出增加高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农业气象预报以及提高农民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资讯     
南方旱情大部解除本刊讯记者从中国气象局2013年8月26日农业干旱监测预报中获悉,受台风"潭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21~25日江南大部、江汉以及贵州西部和中南部出现50~100毫米降雨,江淮及重庆中南部有25~50毫米降雨,长江中下游前期持续农业干旱大部解除。湖南西北部、贵州中北部、安徽中部和西南部降雨量为20~40毫米,旱情得到一定缓和;江西  相似文献   

4.
农业气象干旱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传统农业保险面临的技术与管理难题,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比较优势很明显。干旱是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研究农业气象干旱指数保险产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重大。农业气象干旱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的理论框架分为7个部分:即估算农作物生育期需水量值,测算农作物水分缺失的减产量,建立农作物气象产量与缺水量的相关关系,确定农作物生育期缺水减产临界值,构造降雨因子产量波动模型,建立降雨量赔付指数模型,计算纯保费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方水稻干旱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生产是中国主要农业活动之一 ,干旱是水稻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 ,尤其是在以山地丘陵地貌居多、缺乏灌溉条件的南方地区更是如此。在南方 ,灌溉主要依赖当地的降雨 ,因而在降雨量较少的年份灌溉水的供应就十分有限。 1 996年发生特大干旱时 ,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因干旱导致的水稻产量损失约为 1 4 3—2 50公斤 /公顷。干旱不仅会对农户的家庭生产产生重大影响 ,在中国农民仍是社会主体的情况下 ,干旱对整个中国农村亦有深刻的影响。一、我国南方干旱的特点中国南部地区发生旱灾相对频繁 ,仅以湖北省为例 ,截止 1 949年 ,历史上有记载的大旱…  相似文献   

6.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蚕豆、油菜等作物。耕地面积少.山旱地面积大,气候条件复杂,地形多样,农业条件薄弱,水资源缺乏.降雨季节错位,时空分布不均,雨养农业特征明显,春旱和初夏旱发生频率高.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干旱问题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州旱作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辣椒是浅根系、不耐涝、不耐旱的草本植物。它的根群分布主要在10厘米—15厘米的土层内。若根部受水淹时数超过24小时,植株就会萎蔫死亡。高温干旱又易引发毒素病及落花落叶落果。若土温过高、强光直晒地百,对根系发育不利,严重时能使暴露的根系死亡,同时易发日烧病。根据本地区自然气候特点,一般年份降水量集中在7月份—9月份,有时连降雨时数超过24小时,雨后太阳暴晒,而且每年的7月份—8月份为高温干旱季节,这对辣椒的丰产栽培制约很大。因此,采取平覆膜低密度亩300穴600株的栽培措施,特别是对地势低洼、粘质土壤的地块、排渗水…  相似文献   

8.
滕凯  吴华 《水利经济》2000,18(4):46-49
1998年 6月上旬至 8月下旬 ,大兴安岭地区、内蒙东部连降暴雨 ,全市平均降雨量达 2 2 5 mm,高出历史同期平均值的 5倍 ,最高降雨量达 5 37mm,由于大面积、高强度、长历时的连续降雨 ,致使我市境内的中小河流相继发生历史性大洪水。其中 ,嫩江右岸支流的雅鲁河、阿伦河、诺敏河、音河及左岸的乌裕尔河 ,双阳河先后发生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雅鲁河碾子山站 8月 10日最大洪峰流量达到 5 5 0 0 m3/ s,阿伦河乌司门站 8月10日最大洪峰流量达到 1810 m3/ s,诺敏河右城子水文站 8月 11日最大洪峰流量达到79 80 m3/ s,洪水频率达到 10 0年~ 10 0 …  相似文献   

9.
刘子男 《山西农经》2024,(2):175-177+204
为促进山西省谷子产业发展,分析整理了2012—2021年山西省谷子生产相关数据,通过采用区位熵对山西省各地区谷子生产布局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量化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的谷子播种面积与产量呈正相关的波动增长态势,种植面积波动较大;谷子产业空间聚集度较高,其中大同市、晋城市、吕梁市、忻州市和长治市谷子产业发展较为聚集,具有较好种植优势。同时,提出应优化谷子种植结构、提高谷子单产能力、创新农业科学技术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农业气象灾害与农业生产的相关关系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利用1991至2012年间全国农业气象灾害和粮食生产数据,分析了旱灾、水灾两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探讨了不同种类灾害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对气象灾害受灾成灾面积与粮食单产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灾面积呈下降趋势,且水灾受灾面积与旱灾受灾面积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反向变动特征;成灾面积虽也呈下降趋势,但水灾成灾面积与旱灾成灾面积逐渐呈现出同步波动趋势;农业水旱灾害呈明显周期性波动,且干旱致灾强度的年际波动较大;谷物单产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等指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汉江流域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研究降水规律对当地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科学利用降雨资源对农业结构调整,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通过对汉江流域60年年平均降雨量进行研究,发现汉江流域的年平均降雨量处于大幅波动状态,提取汉江流域相关409个地面测站的降雨量数据,利用IDW插值、克里格插值和全局Moran指数聚类分析,得到汉江流域时空分布的降雨特征,钟祥-广水及其东南的汉江下游流域最多,丹江口-南阳一线西北部汉江上游流域降雨量较多,汉江中游流域降雨量介于两者之间。老河口-房县一线的西北部绝大部分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最低,天门-广水一线东南部年均暴雨量较低。  相似文献   

12.
该场位于河南省西华、扶沟县境,这个地区是1939年蒋介石匪帮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时所造成的黄河泛区的一部分,土壤是比较瘠薄的黄河冲积土,有机质含量只有0.48—0.6%。年降雨量为800—900毫米,全年雨量分布不均匀,多集中7、8雨月。秋季经常发生干旱。加上当地土壤结构差,保墒  相似文献   

13.
<正> 地处淮河边缘的霍邱县,今年境内降雨普遍减少,累计降雨354.7毫米,比去年同期减少666.4毫米,比历史上干旱最严重的1978年同期还少25.4毫米,只相当正常年份的30%。由于长期干旱无雨,导致县内塘、沟、堰、库于涸无水,特别是为全县50多万亩可养水面提供优质种苗的国营鱼苗繁殖场旱灾损失严重。面对此情,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向县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汇报渔业旱灾灾情,并号召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振奋精神,团结奋战,采取一手抓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关中地区夏季雨日(量)进行分级研究,更深入地了解关中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各级雨日(量)对关中夏季降水变化的贡献大小。[方法]利用1970~2013年关中地区4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t-检验和GIS技术等方法对关中夏季不同等级雨日和雨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关中多年平均夏季雨日空间分布均为西多东少,西北部塬区和山区丘陵多于平原,各等级雨日和对应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相似。(2)近44年关中夏季总雨日、小雨日(量)和大雨日(量)均呈减少趋势,夏季降雨总量、中雨日(量)和暴雨日(量)均呈增加趋势,但线性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其中小雨日(量)和大雨日(量)分别在1989年和1985年发生突变性减少,中雨日(量)在1978年发生突变增加。(3)单站分析表明关中夏季总雨日除咸阳大部外多数呈负趋势,夏季降雨量除渭南大部外普遍为正趋势。其中大部分站点小雨日(量)和大雨日(量)为负趋势,减少显著的站点分布在宝鸡地区;中雨日(量)和暴雨日(量)普遍为正趋势。[结论]夏季总雨量的增加主要贡献者是中雨量增加,总雨日减少主要是小雨日减少引起。从长期趋势变化看,关中夏季降水强度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永安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西,植被丰富、滋润潮湿,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市年降雨量1500~2050mm,但每年降雨多集中于3~6月,期间占全年降雨量的60%左右。由于降雨量过于集中,往往形成洪灾,对渔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在灾后的补救措施没有跟上,造成水质恶化,养殖对象疾病流行,损失惨重,每年因洪灾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都在千万元左右。笔者依据在实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粮食经济》2014,(11):35-38
一、2014年9月份粮食市场运行状况 (一)玉米市场 1.主产区新玉米陆续上市,干旱减产数量相对有限 今年夏天,我国北方地区降雨偏少,东北黄淮等地旱情突出.由于8月份正值东北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持续发展的旱情对作物生长发育十分不利.因此,当时市场预期干旱造成的产量损失将较为严重.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遭受干旱的地区减产确实较为严重.但从整体情况来看,未受灾地区玉米长势良好.从目前新季玉米的收获情况来看,黑龙江地区玉米单产较高,产量增幅较大,玉米质量也较好,河北和山东地区有望获得更大增产.全国玉米仍然有望丰收。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属干旱和半干旱区,年平均雨量500~600毫米,降雨量在年际间的变差较大,丰水年年降雨量可达到1000多毫米,干旱年仅300~400毫米;降雨量在年内的变差也很大,一般全年降雨量的70~80%集中在汛期(6~8月),而汛期雨量往往以暴雨的形式出现,有时三至五天的降雨量可达500~700毫米。因此,春旱秋涝,涝后又旱,旱涝交替是华北地区的气象、水文特征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灌溉工程效益更加呈现出年际间、年内不同作物生长期间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统计数据和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数据,分析研究了2005年以来宁夏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的布局和品种结构的演变及调整。运用因素分解法,研究了三大区域粮食作物增产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单产效应。分品种、区域对演变因素进行了分解。探讨了粮食布局、结构演变的原因及后果。针对现状和存在问题,按照市场导向、比较优势等原则,提出了生产布局及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水稻,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品质和比较效益,走高端精品的路子;小麦,培育良种、提高单产、节本增效,重点恢复和提高引黄灌区小麦的比较优势和比较效益;玉米,短期压缩面积,长期继续保持和提高原有的比较优势和比较效益。区域布局,玉米向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转移,压缩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的冬麦面积。  相似文献   

19.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其产量直接关系到种植户的利益与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加强对玉米增产措施的研究具备现实操作的实际意义。本文以"郑单958"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自然大气(CK)和大气CO_2浓度升高(OTC)分别与水肥管理雨养不施氮、雨养施氮以及覆膜与不覆膜四种模式相结合的办法测试。在深入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种植户种植农作物提出了具体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世界范围看,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经营规模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世界123个国家(地区)的截面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对国别谷物单产与农户经营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谷物单产与农户经营规模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当农户经营规模小于12.474公顷时两者之间呈正向关系,当农户经营规模大于12.474公顷时两者之间呈负向关系;单产对农户经营规模的弹性也表现出类似的情况,当农户经营规模小于12.474公顷时弹性为正,当农户经营规模大于12.474公顷时弹性为负。这表明,保持适度的农户经营规模对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非常重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单产的提高有推动作用,尤其农地经营规模大于12.474公顷时推动作用更明显。对于亚洲国家来说,受自然禀赋和人口数量的影响,农地经营规模不一定越大越好,适合本国国情的小规模农户经营模式有助于单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