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4月19日出台的新“国十条”被称为”史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好像的确立竿见影,4月22日福州住交会的试探性展示、炒象小范围的暗淡撤场、还有准房奴的张惶观望……  相似文献   

2.
《上海企业》2012,(8):47
《经济展望》近期载文:政策调整的滞后与过头经常发生。虽然决策层经常提及预调、微调,但由于政府运作机制的特性,问题不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就不会在各个层面达成共识,没有共识一般不会轻易采取行动;一旦采取行动后短期见不到效果就要加码;等叠加效应出来了,才发现加过头,于是新一轮反向政策又开始了。殷鉴不远。2008年以来,先是"油门踩到底",抛出"4万亿"计划并释放天量信贷;后来"刹车猛又急",祭出史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政  相似文献   

3.
政府为何会把楼市调控作为今年下半年经济宏观调控的主线?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如此频繁,对房地产市场走势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会不会对政府政策信度造成严重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李萌 《人力资源》2010,(6):77-79
2009年12月以来,虽然中央先后出台了"国四条"、"国十一条"、"国十九条"等政策,对房价进行调控,但效果却不尽人意.政策在经历了屡战屡败后,于今年4月15日、17日再次发力,有针对性地打击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本轮楼市调控能否显灵?  相似文献   

5.
政府推出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猛砸房价,市场上交易量骤降,房价陷入胶着状态。应声而落的是钢材、水泥价格,立竿见影的效果出现在A股市场上。房子卖不动,钢材、水泥哪有销路?公司的股价自然一路下滑。股民想必一肚子委屈,我招谁惹谁了?凭什么你打他的棍子落在我的屁股上?  相似文献   

6.
3、财政调控的若干改革由政调控主要是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的调控,财政调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宏观政策微观化的过程.没有无财政政策而可以实施财政调控的,也没有不执行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而可以优化财政调控效应的.从财政分配与国民经济的内在联系考察,财政调控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总量政策与与结构政策、存量财政政策与增量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以及与之联动的其他若干政策.3.1财政总量政策与结构政策3.1.1财政总量政策的内涵经济总量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总量.财政总量一般包括财政预…  相似文献   

7.
即使不考虑"新五条"的实际效果,其传递的信号也是非常明确的,即房价不被遏制,调控就不会停止9月29日晚间,多部委"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业内称"新五条")在各方期待中匆匆出台。一方面,自国家税务总局5月清算土地增值税的通知发出之后,已4个多月没出新的政策,而房价未见明  相似文献   

8.
贾卧龙 《楼市》2012,(Z2):5
几天前,安徽芜湖出台房地产新政,对符合条件的购房者实行一系列购房鼓励政策,一时引发各界轩然大波,2月12日晚突然被紧急叫停,再度引发如潮热议。两年来的楼市调控中,中央政府一直都是此次楼市调控的绝对主导力量,尽管早就有地方政府按捺不住甚至蠢蠢欲动,但最终都没有对楼市调控方向造成大的干扰。也就是说,在这场调控大戏中,中央政府的思路才是影响结局的最终力量,只要中央政策不疯狂,房价就不会再度疯狂。中央政府的思路在1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已经明示,"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可以说,这句话每个字都至关重要,除非发生重大的经济事件或社会事件,否则2012楼市调控的路径将沿此思路行进,不会发生大的偏差,也不可能容忍房价"反弹"。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导刊》2014,(2):50-51
预言一:调控政策“辩证施治” 中央对待房地产的态度已经从“强调行政调控”转为“建立长效机制”,今后的楼市调控不会再刻意突出中央政府在调控中的主导角色,不会再统一发号施令、全国一刀切,“辩证施治”的差异化房地产调控政策将成为2014年政府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以来,中国部分城市的房价膨胀引致中央政府频繁出台调控政策,以期缓解高房价问题。中央政府已经多次强调房地产调控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促使房价合理回归不动摇,二是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并明确坚持房价调控目标不动摇。但是,由于以往的调控政策并没有导致房价出现持续的大幅下滑,使得政策调控效果仍然是各界心中的一个巨大疑问。显然,理解中国城市住房市场的内在运行逻辑是预期调控政策效果的基础。那么,过去近10年,中国城市住房市场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的画  相似文献   

11.
"房价都这么高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毋庸置疑。除了房价,比如海南岛春节2万块钱一天的酒店价格,这个也是泡沫。对房地产调控观点审慎"国五条"总的方向是希望能够把房价降下来,但开始阶段效果不会明显,因为人家对政策的不理解,还有很多猜测,还有其他因素,所以,很可能是先往上走一点,然  相似文献   

12.
国家的调控政策有时立竿见影,有时却慢悠悠好似在发酵。近的就比如五月底、六月初的股市,因为国家上调印花税,立时惨绿一片;远的比如这几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国家屡出重拳,但几大热点城市的楼市却并未热度骤减。这当然和不同经济领域的性质和运行规律有很大关系,不过,确实有不少人在疑惑,以往几年,这个时候都是房地产调控政策频出的月份,今年怎么一片静寂?以往的政策有没有在发挥作用?今年还会再出什么新政策?本刊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多名业内人士,去听听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惊心动魄的2006年,让广东全省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调控之年"和"政策之年"。然而,"疾风骤雨"过后的2007年注定了不会平静,那么充满了众多变数的广东房地产市场是否还留有期望,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近年来党和国家推行惠农政策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较大、发展前景看好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工程,但这项政策推行起来不像那些有形建筑一样立竿见影,它需要有一个从启动发展到完善的过程,也就是农民群众有一个观望、认识过程,管理和医疗部门也要有一个摸索、总结、改进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相关部门要从“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的目标出发,积极参与组织、监督、规范、扶持,促进其健康发展。从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审计和调查情况看,确实存在着许多需要完善和规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适应房地产供求关系变化、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于推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环境—政策—效果”框架,分析1998年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演变过程与主要调控特征,结合新阶段房地产市场发展环境的变化,提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出现了新的特点,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的行政监督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手段介入了宏观调控.这种调控方式虽然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却掩盖了经济发展和政府治理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17.
一、原因分析 ㈠宏观调控政策本身的缺陷 近年来我国推出的房价调控政策,如利率调控、"国八条"、.七部委新政"、紧缩"银根",控制供地、控制拆迁、"国六条"等等,它们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砍了投机者的同时,也会波及老百姓.增加投机者交易成本的同时,也将加重消费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确立,以及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不断推出刺激、扶持政策,房地产市场又进入了短暂的政策微调期。所谓"微调期"是指政府出台刺激政策之后,房地产市场会在短期内改变原有的发展趋势,顺应政府政策意图,而刺激政策一旦结束或者被市场消化,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行情又回重回市场的轨道的时间周期。根据监测,我国房地产市场自2003年进入调控期以来,政策调控的有效期(即"微调期")的时限越来越短。此次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是否依然顺应这个规律,需要我们密  相似文献   

19.
肖凤霞 《数据》2013,(5):26-27
相信京城百姓对"摇号购车"一定不会陌生。为缓解城市道路日益拥堵的状况,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宣布实施小客车数量调控措施。自此,对购车一族来说,"摇号"便成了头等大事。如今两年多过去,为了解京城百姓对"摇号购车"政策(以下简称摇号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  相似文献   

20.
在“新国十条”之后,出于对房价继续坚挺的疑虑,关注房地产市场的人们都在讨论,会不会出台更为严厉的政策?国家发改委在近期回应说,将不会出台更为严厉的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有人叹气,认为此轮房地产市场调控,或将又是一次“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