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指导各国发展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然而按比较优势理论的原则,发展中国家应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及资源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则生产并出口技术及资本密集型产品。在这一国际贸易格局中,发展中国家无法赢得长远的经济发展优势。只有在国际竞争中真正拥有竞争优势的国家才能不断地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长足发展。国家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发展、行业结构等多个方面。不同国家的竞争优势的形成、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过程各有不同。当代中国正面临着如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该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逻辑起点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中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关于比较优势理论中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如何进行分工,大卫.李嘉图之后的经济学家都是通过比较相对劳动生产率或者机会成本的大小来确定的,本文从分工后的结果入手,运用十字相加法来确定比较优势理论中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如何进行分工。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自从麦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提出以来,就受到了我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不少学者认为竞争优势理论是关于国家竞争力的成熟理论,甚至认为它取代了比较优势理论,呼吁以竞争优势理论来代替比较优势理论,企业的比较优势要向竞争优势转变。  相似文献   

4.
刘琛君 《中外企业家》2009,(20):250-251
比较优势理论说明了国家间产业分工与产业互补的合理性,竞争优势理论则论证了国家间产业冲突和产业替代的因果关系。在分析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着重论述了后危机时期,如何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构筑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及创新优势依托型的外贸优势。  相似文献   

5.
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培养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优势理论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在理论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仅具有比较优势还不是以使一国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一国或地区必须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文章对此进行了比较,指出竞争优势最好是建立在不断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国家的经济发展分成经济增长和竞争力提升两个方面,分析了经济发展方式的可能路径选择,对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所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了比较,指出两种优势理论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弊端,探讨了适合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模型,认为应在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动态创造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在概括国内外区际产业转移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理论成果中仍缺乏区际产业转移形成机理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区际产业转移形成机理的系统分析,提出了比较优势驱动生态模式,认为区域间比较优势差异是区际产业转移的根本动力,机会成本比较为产业转移提供方向,区域主导产业更替是产业转移过程的表现。因此,区际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所采取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浅议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外贸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露露  臧磊 《价值工程》2005,24(12):9-11
目前我国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随着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当借助于竞争优势理论来指导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府应根据产业发展现状,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分析我国纺织业的竞争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一直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中纺织品占很大的比重。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一再遭遇国外反倾销、技术壁垒升级的困扰,同时受人民币升值、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影响,纺织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纺织业竞争战略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必然性,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国家、地区间的竞争更加依赖于各自的比较优势。文章结合比较优势理论,深入分析了由于贸易流通所引起的各种环境问题,提出了环境比较优势理论,意在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环境优势,分析国际贸易的环境影响,避免环境问题的再度恶化,使世界经济贸易向健康、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詹春燕 《物流科技》2002,25(6):23-28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自诞生以来,接受了二十余年的实践检验,越来越被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和实践的指导性,正显示出其无穷的魅力,也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本文依据竞争优化理论对我国的外贸实际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得出结论,我国的外贸发展战略应以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从比较优势战略较为竞争优势战略。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人们对一般情况下的比较优势的效率结构尚缺乏清楚的了解。本文在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且每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均为线性的基础上,从相对简单的三维商品空间开始分析,然后讨论四维商品空间中的比较优势问题,最后通过对所得结果的观察、分析和归纳,建立任意维商品空间中的比较优势的一般理论。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的"相对价格不等式"与"广义比较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哈伯勒运用比较成本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国际贸易的"相对价格不等式".经过要素禀赋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规模优势理论对该不等式的检验,本文得出该不等式在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中是成立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广义比较优势"概念,并指出其不仅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而且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下,有着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药产业竞争优势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药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比较优势陷阱的存在,使比较优势只有转化为竞争优势才有可能产生现实的竞争力。也就是说比较优势产品并不必然成为竞争优势产品,因此中国中药产业较强的比较优势并不等于中国中药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本文研究如何使中国中药产业的潜在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优势,并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夏金宝 《价值工程》2006,25(2):79-82
比较优势,绝对优势,竞争优势理论在实践上的指导意义各有不同,它们之间决非简单的替代关系。从一国出口产业获利能力的角度,可简单概括为:比较优势是保证一国从对外贸易中获利的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绝对优势是一国获利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而竞争优势则是保证一国在国际贸易中长期获利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波特认为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基础地位,一直受到竞争优势的挑战。但是笔者认为两者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问题从不同方面进行的研究和给予的解释。本文首先对波特对比较优势的误解进行解释。然后对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本文认为比较优势是在不断变迁的。要保持动态的比较优势更需要竞争优势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正>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加快,在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我国企业界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为了迎接挑战,尽快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需要富有远见的、卓有成效的理论指导。在这方面难以回避的一个话题就是,近年来理论界争论比较多的关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理论关系及其适用性。我们认为,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审视这两种理论表述方面的差异性,从现实需要出发,避免“比较优势陷阱”,在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重视科技进步的重要性,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源于解释国际贸易原因和贸易利益的主导理论,经历了古典贸易模型到新古典贸易模型的发  相似文献   

18.
比较优势理论经过李嘉图、赫克歇尔和俄林等经济学家的发展,日臻成熟与完善.改革开放后,我国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大力发展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但是,依照"比较优势"形成的产业结构和贸易格局难以实现持续发展.我们应转变贸易增长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创新技术,培育"竞争优势",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在企业竞争日益国际化的今天,不同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的绩效都是不同的。而竞争型市场中企业绩效的核心是竞争优势。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从何而来?本文的要旨,就是要研究企业国际竞争的竞争优势来源,从理论发展的研究中,探求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工具性来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关于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理论的演进过程,可以发现:早期对国际竞争的研究主要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企业只是隐含在国家这个概念下进行研究,并没有成为独立的研究个体。因此,我们需要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相关研究中探讨国际竞争优势。随着国际经…  相似文献   

20.
根据静态的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劳动力、土地资源丰富,在对外贸易中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同时进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按这个原则发展起来的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层次低,贸易条件恶化,各产业出现不同的困境.利用动态的比较优势原则分析,中国各类产业只有形成以技术、品牌为核心优势,完成从自然禀赋到后天禀赋的转换,才能真正获取国际贸易的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