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选取沪深两市A股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中的ST公司为样本,基于Benford法则,计算ST公司被特别处理之前三年至“摘帽”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财务报表偏离度,以推断上市公司是否为了“摘帽”进行盈余管理。研究发现基于Benford法则计算FSD值的方法可以识别出ST公司在“摘帽”行为中进行了盈余管理;从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看,T+1与T年间偏离和差异显著,可认为是避免连续亏损进行了盈余管理;从整体看,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差异比利润表中的差异更显著,可以认为ST公司主要进行的是真实盈余管理,加大了监管机构发现问题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2009年至2011年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是否普遍采用关联交易作为盈余管理手段、不同公司特征下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在不同的公司特征下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被ST上市公司较未被ST上市公司、有再融资计划的上市公司较没有再融资计划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上市公司较第一大股东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上市公司均会强化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相似文献   

3.
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一个重要课题,从那时起,对它的研究便一直活跃于资本市场和学术界。尤其是ST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规定,若上市公司连续亏损两年或出现其他财务问题时,即要被"特别处理(ST)",甚至是面临被退市的危险处境。因此,ST企业通常会利用盈余管理实现扭亏为盈,从而达到避免退市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亏损情况极为严重的上市公司——ST公司为样本,研究其在发生亏损前后三年间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ST公司在亏损前一年并未出现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而是在亏损后一年才开始"洗大澡"。  相似文献   

5.
非经常性损益是影响公司盈余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选取2010年沪市82家ST、*ST和S*ST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分析非经常性损益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非经常性损益在ST、*ST和S*ST上市公司2010年盈余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基本每股收益较之前也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将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提高盈余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将发生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按变更原因分为常规变更和非常规变更,按继任来源分为内部继任和外部聘任对上市公司在发生变更当年的和前后年份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选取2008-2010年期间发生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Jones模型和检验模型,对上市公司高管变更期间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对于常规变更公司,变更当年可能进行了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变更后一年比前一年更有可能进行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②对于非常规变更公司,变更当年可能进行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而不是显著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变更后一年比前一年更有可能进行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③内部继任和外部聘任的公司在变更当年都进行了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但内部继任公司调增的幅度大于外部聘任公司。  相似文献   

7.
张少岩  李希富 《价值工程》2006,25(8):145-148
本文对沪市2000~2002年配股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分析了上市公司为达到配股资格而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最后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不当阻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而纵观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发现,主体一般涉及ST公司、亏损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等较多,而对于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较少,这与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不相匹配。文章结合民营经济的发展和现行会计准则,探讨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规范民营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与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吴虹雁  朱璇 《会计之友》2021,(12):125-132
以我国退市制度变更为分析视角,考察了退市制度变更背景下不同时期各类盈余管理方式对ST类上市公司"摘星摘帽"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一退市标准制度下,自"戴星戴帽"至"摘星摘帽"期间,同真实盈余管理相比,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偏向于通过应计盈余管理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实现"摘星摘帽".多元化退市标准制度下,自"戴星戴帽"至"摘星摘帽"期间,同应计盈余管理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相比,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偏向于通过真实盈余管理实现"摘星摘帽".结论 表明,退市制度变更对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应计盈余管理、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实现"摘星摘帽"产生了一定的治理效应,但也诱导了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转向隐蔽性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0.
吴虹雁  朱璇 《会计之友》2021,(12):125-132
以我国退市制度变更为分析视角,考察了退市制度变更背景下不同时期各类盈余管理方式对ST类上市公司"摘星摘帽"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一退市标准制度下,自"戴星戴帽"至"摘星摘帽"期间,同真实盈余管理相比,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偏向于通过应计盈余管理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实现"摘星摘帽".多元化退市标准制度下,自"戴星戴帽"至"摘星摘帽"期间,同应计盈余管理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相比,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偏向于通过真实盈余管理实现"摘星摘帽".结论 表明,退市制度变更对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应计盈余管理、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实现"摘星摘帽"产生了一定的治理效应,但也诱导了ST类上市公司管理层转向隐蔽性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1.
使用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2年数据,就产品市场竞争和竞争地位对经理人盈余管理行为(具体包括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和竞争地位对上市公司经理人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都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集中度越低,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其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都越高;上市公司在行业内所处的竞争地位(定价力量和市场份额)对其盈余管理的影响则较为复杂,在行业内拥有较强定价力量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应计盈余管理调高利润,而在行业内所占市场份额较高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来操纵利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我国2014-2015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部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和被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审计意见能在相应程度上揭露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非标意见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即注册会计师更倾向于对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的公司出具非标准意见。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盈余分布密度检验的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2007年1330家,2008年、2009年1335家上市公司数据,通过盈余分布密度检验的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了本文的假设: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存在为避免亏损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文中从监管制度、资本市场、会计准则这三个角度提出了建议,以期缩小盈余管理行为的空间,减少盈余管理行为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为了适应资本市场监管的需要,因此资本市场监管规则就成为改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要切入点,而会计准则的公共合约性、不完备性制约了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遏制的作用.文章应用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数据,对会计准则和资本市场监管在遏制公司盈余管理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数据表明:资本市场监管规则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上市公司是否进行债务重组与会计准则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手工搜集了2004年-2008年民营上市公司的关键高管(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和参政议政的相关经验数据,实证研究了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和参政议政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和参政议政对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民营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与关键高管的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边际显著负相关,而民营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与关键高管的参政议政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2003—2011年的沪深交易所除金融上市公司外的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研究上市公司CEO变更对于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EO变更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即新上任CEO在上任初期既可能进行正向盈余管理,也可能进行负向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发生非正常CEO变更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要低于正常变更的上市公司,即CEO的非正常离任对于新任CEO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及机构投资者类型这三方面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机构投资者类型中证券、基金公司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券商、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傅蕴英  胡洪 《财会通讯》2013,(12):43-45
本文选取2009—2011年645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大股东利用盈余管理掏空上市公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真实盈余不能达到实际派现需要时,上市公司会实施向上的盈余管理来提高账面盈余;真实盈余与派现额相差越大,盈余管理越大。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为派现盈余管理也越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房地产价格的飙升,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利用房地产的出售实现扭亏为盈、挽救业绩,对股市及房市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对*ST宁通B的案例分析发现,期末房地产价值的历史成本计量是上市公司借助卖房操纵盈余的根源所在。建议准则制定者及证券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期末房地产价值计量及房地产出售损益确认方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各地区房地产价格信息平台的建设及审计监督,从根源上杜绝上市公司利用房地产买卖操纵盈余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研究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亏损上市公司扭亏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营业外收入仍是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灾区。其中最常见的是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而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司盈利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